美中對抗
美大選對立嚴重,1/5選民為政治與鄰居爆口角;終生共和黨員為「反川」含淚投賀錦麗
美國總統大選在即,民調顯示,近 1/5 的選民曾因政治議題與鄰居發生爭執,其中男性和共和黨總統候選人川普的支持者更易與鄰居發生衝突。此外,多名共和黨前支持者表示,他們將投票給民主黨候選人賀錦麗,以阻止川普再次當選。他們擔憂川普的極右翼政策和基督教民族主義將損害美國的民主和自由。
台積電董事長劉德音的第一手告白:六年前走進張忠謀辦公室,就此展開奈米製程的關鍵戰役
劉德音回憶,其實早在2015年、美國前總統歐巴馬任期後段,美中之間的對抗逐漸升溫,「當時台積電已經在關注世局發展」。局勢演變的速度極快,在2018年12月,已有國際客戶開門見山告訴台積電:「你們最好還是能來美國,讓台積電在美國有一個……存在感(presence)。」
【關鍵眼中盯】核能變乾淨的能源?賴清德上任後「動搖黨本」的立場髮夾彎恐怕越來越多
在即將上任的經濟部長郭智輝暗示「核能是選項」之後,人們才發現民進黨在這個議題轉彎上已有系列鋪排,但相較蔡英文時代美豬、七天假、消費券發現金等「時空背景不同」立場改變,賴清德時代勢必會碰到更侵蝕民進黨神主牌的施政選擇,如何與自家支持者交代會是個大問題。
21世紀是「冷和平」,中美之外的國家沒有不選邊站的自由
中美之外的國家能有不選邊站的自由嗎?國際社會可沒有如中華民國憲法第十條保障的「居住及遷徙之自由」。有鑒於美國大選已經確定捉對廝殺的組合,中華民國的總統選舉也已經出爐,嶄新的台灣政府必須面對現實,做出陣營的選擇。東京、首爾、馬尼拉、坎培拉能有一錯再錯的機會,台北沒有。
美智庫報告:台海緊張恐釀危機,外交政策專家連4年列「第一級風險」
其餘列入第一級風險的情境為俄烏戰爭升級、伊朗與以色列陷入軍事對峙、網路攻擊嚴重癱瘓美國關鍵基礎設施、北韓發展測試核武與長程彈道飛彈釀成東北亞嚴重安全危機。如同台海危機,這4項情境發生機率中等,可能嚴重衝擊美國利益。
「AI教父」黃仁勳旋風式訪東南亞,輝達為何看中馬來西亞?
自2022年底以來,有眾多導體大廠宣布在馬來西亞設廠或擴產,而在今年12月的輝達執行長黃仁勳的到來,除了是美中科技戰白熱化的因素外,也看中的是馬來西亞多年來已有穩定且先進的半導體封裝實力。
北京「一帶一路」峰會登場:甩不了的堵車更脫離不了核酸,10週年北京調整戰略鎖定拉美自然資源
面對「一帶一路」引發的債務問題,中國大致上會採取兩個方向,如果是有特殊的戰略位置與目的的建設,這些債務可能會概括承受;另一個則是延長債務期限,藉此尋找更多的投資者,共商共建。他說,在現今的情形之下,地緣政治對抗性越強的地方,中國越不可能放棄或剔除已經簽屬「一帶一路」協議的國家,「這些債務對他而言都是戰略統戰的必要成本」。
拜登簽行政命令阻止對中高科技投資,北京批危及全球供應鏈安全
美國總統拜登簽署的這一行政命令正式拉開了制定規則的序幕,以禁止美國公司投資來自「受關注國家」的企業,這些企業活躍在量子計算、先進半導體和人工智慧等領域。
美亞太助卿康達向中國示警:台灣為全球經濟中心,北京勿挑戰台海現狀
美國國務院亞太助卿康達今(22)日表示,台灣是全球經濟中心,警告北京不要挑戰此一現狀;而日前法國外交政策顧問伯納(Emmanuel Bonne)也談到,若台海爆發危機,法國已經準備好與美國站在同一陣線,目前最重要的是「嚇阻中國」不要採取行動。
中國外長失蹤之謎:秦剛疑有私德問題,習近平面臨處置兩難
若習近平保秦剛,官員會開始認為,只要是習的親信,無論做什麼最後都會沒事。民眾也會對習近平的反貪腐和用人產生質疑。傳言的秦剛私生子是在美國出生。按照美國法律,該孩童是美國人,秦剛也成為「美國爸爸」,在中美對抗的局勢下,習近平必然不會希望自己的外長與美國扯上關係。
《紐約時報》:雲端運算成中美科技戰新前線,華為、阿里巴巴、騰訊、百度被盯上
在過去18個月裡,拜登政府和國會議員正加緊腳步,探索如何解決阿里巴巴和華為等中國科技巨頭雲端運算部門所衍生的安全問題,他們擔心,北京可能利用中企在美國和國外的資料中心獲取敏感資料,這與先前對中國電信設備和影音平台TikTok的擔憂類似。
日本公布23項半導體設備出口限制,黃仁勳警告美中晶片戰升級恐嚴重傷害科技業
除了日本多家半導體業者,紛紛向政府抗議恐傷及市占以外。近日登上全球市值最高的半導體公司輝達(Nvidia),執行長黃仁勳(Jensen Huang)也罕見警告表示,美中對抗下,晶片戰爭不斷升級,可能會讓美國科技業受到「重大損失」。
如果美國不想進入新冷戰,除了屈服於中共統治,另個選擇就是進入一場熱戰
打敗美國一直是中共的最高目標,由於中共的洗腦,這樣的目標已經被灌輸到絕大多數中國人的頭腦中。每當中國有了新的發明,人們總是問:這比美國的東西好嗎?如果沒有,那就不是一個好的發明。習近平說了謊:中共不僅有冷戰思維,而且還一直在進行冷戰。 是美國沒有意識到中共與美國的冷戰已經持續了很長時間。
五角大廈機密文件外洩:美國監視中國訊號情報,埃及秘密計畫向俄國提供火箭砲
另一份文件表明了美國,監視他國如何用訊號情報與中國互動。訊號情報包括了各國的通訊系統、雷達與武器系統。根據文件內容,尼加拉瓜正在與一家中國公司,針對加勒比海一個深水港的建設事項進行談判。文件指出,尼加拉瓜可能會向中國提供海軍准入權,以換取中國的經濟投資,不過中國並沒有展現在尼加拉瓜獲得海外軍事基地或軍事准入權的興趣。
美國再宣布28家入實體清單,中國業者透過第三方「租晶片」繞過制裁發展人工智慧
「你有張良計,我有過牆梯」。美中對抗仍在僵持,白宮不斷擴大出口管制名單,但是中國業者得以簽訂租賃方式突圍,取得大量新進晶片,例如:8塊輝達A100晶片,能以每小時10美元的價格租到。
華為、中芯國際等中企為突破歐美晶片封鎖,在中古、租賃半導體設備市場大舉掃貨
美中晶片戰爭打得火熱,白宮攜手日本、荷蘭相繼出爐各種手段遏制中國發展晶片產業,而北京當局為了突破包圍,目前正在國際市場大舉收購國際上晶片機台、零件,甚至用租的以維持當下的產業需求。
華為被制裁後站穩腳步向新興市場擴張,拜登政府擬加大力道「全面性封殺」
華為(HUAWEI)近年遭受美國制裁卻未倒下,最新財報顯示其手上仍有數千億現金,顯示其日益站穩腳步向興新市場擴張,而美國擬以全面封殺的方式遏制華為再度崛起。
半導體已從商品蛻變為戰略物資:美國精準打擊,中國缺軟體設備面臨「用手工畫IC設計圖」窘境
拜登(Joe Biden)政府相較於川普(Donald Trump),在美中科技戰下,它們對於中國的管制更精準,除了從設備、軟體上著手以外,還針對中國海歸人才進行限制,這都造成中國半導體受到極大的衝擊。
歐美汽車大廠轉移供應鏈、降低對中國依賴,汽車零組件成為台灣下一波成長契機
投資臺灣事務所統計,疫情前各大產業業者為了分散風險,逐步從中國回流台灣,已帶動410家企業約新台幣9252億元投資,預計後疫情時代,各大業者也將照著這個趨勢建立更多元的供應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