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中文大學
金聖華《人來人往》推薦序:莫道桑榆晚,為霞尚滿天
書寫與林青霞相交二十一年,從白襯衫到博士袍的情誼;記錄白先勇歷時二十餘載的「白牡丹」香港情緣;敘述與香港中文大學前校長金耀基教授的淵源;憶述與中國哲學史大家勞思光教授、鋼琴詩人傅聰、大才女林文月的交往。文藝漫筆、暖心親情、生活點滴、往昔歲月,寫他人、說自己、思故友。
香港八所公立大學一年流失逾360名學者,學術自由如何在北京的控制下凋零?
今年10月,何曉清發現自己的香港簽證續簽申請在長達一年的等待後被拒。幾天後,她被僱主香港中大解僱。香港特首李家超表示,何教授的簽證被拒是常規程序的一部分,該程序用於篩出那些可能「導致安全和犯罪風險」的人士。「我只是為這座城市和人民感到悲傷,」她說,「這將產生嚴重、更廣泛的影響……人們會問,『我還能繼續在香港從事學術工作嗎?我能教什麼?』」
英國QS亞洲大學排名:台大5年來首次未入20強,前3名為北京大學、香港大學、新加坡國立大學
QS資深副總裁索特(Ben Sowter)指出,雖然以台大為首的台灣大學院校持續在各國雇主間享有良好聲譽,但在研究產出方面,無論是數量或影響力,競爭力仍有待提升。索特提到,台灣的大學院校宜強化研究工作,特別是在符合當代需求的領域。為達此目標,台灣各大學院校可深化與產業界的夥伴關係、增加對研究合作的投資、強化國際研究發布傳播平台。
QS大學學科排名:香港院校國際合作不足,畢業生雇主評價低
QS公布「2023 世界大學學科排名」,今年香港八家大學及香港演藝學院合共有178個學科獲評審,結果是當中120個學科排名較去年下跌。排名倒退的科目高達68%。打入全球頭位的學科大減五成七,至只餘3科,分别是香港大學的牙醫學丶教育學及社會政策與行政科。
憑記憶畫出校徽?談談中大校徽的辨識度
我在中大教數據呈現課,講到可視化,其中一堂必然是畫中大校徽。通常學生都是畫出這樣的東西來:一個盾,分兩邊,一邊紫、一邊金,中間好像有隻鳥。中大校徽改了,拿走了左右兩邊的顏色對應,然後簡化了中間的線條。這是成功的做法嗎?
【書評】《余英時談話錄》:他在動盪困難的時代不斷思考,做出個人抉擇與對公共事務的判斷
他在動盪和困難的時代,不止息地探索,不斷思考,做出個人的抉擇與對公共事務的判斷。余先生的肉體生命已逝,他的精神生命還有待多方了解,《余英時談話錄》留下了許多可供我們追尋的線索。
日漸惡化的香港局勢,正好吻合北京「取消區議會選舉」的階段性目標
為何港府與北京對於這場選舉採取如此保守的手段?原因在於泛民派如果贏得區議會大幅席次,除了直接打臉林鄭月娥治理能力不足的顏面外,也意味將反送中這場運動的戰線拉長後,同時可以累積更多的社會能量,顯而易見,這些結果恰是北京最不樂見。
台灣至少7所大學願意收「港漂」學生:有的學費全免、還有的招攬香港老師
出了發出公告表示願意接收在港台生回台就讀,清大、中山大學、東華大學更具誠意,清大特別設立專線解答相關疑問,中山大學則表示,除了學生,也歡迎香港老師來台,東華大學則祭出「相關學雜費與住宿費全免」的優惠。
中大校長要求「外來人士」離開,在中大「備戰」的示威者有多少是學生?
黑衣人和學生也透過中大廣大的校地練習扔擲燃燒瓶,該名行政人員表示,他們在操場上,兩人一組面對面,相隔幾十公尺,用一瓶瓶礦泉水練習扔擲。此外,他們也在校園內露天空地上,大規模的燃燒瓶。
校園已成戰場:赴港台生1021人,目前已有528人回到台灣
教育部高教司則表示,一般大學有所謂的轉學規定,在港台生能循一般轉學程序回台,除此之外教育部目前正在討論專案轉學,預計最快月底公布。
反送中運動燒進校園:中大宣布學期結束,126名「港漂」學生提早回台
反送中運動延燒進原本和平的大學,校園成為警民對峙的場地,不少非本地的學生提早返家。香港台北經濟文化辦事處表示,目前共有303名台生在中大就讀,今日將有126名中大台灣學生回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