蔣經國
蔣經國私人日記曝光:與美斷交「內心痛苦」,台灣未來外交核心是「實力與道義」
蔣經國日記在60年代末期與70年代初期,轉而重視台灣政治、經濟的發展,明顯與蔣介石日記同期記載仍心念著反攻大陸不同。
從「被鄙視的民主」到「成功的民主」──東亞地緣戰略變遷與台灣民主化
我們可以發現這個論述不僅從側面強化了「蔣經國是民主改革者」的論述聲量,更將推動台灣民主化的行動者:「台灣人民」在概念上予以掏空,台灣會有民主化是因為一中政策的國際環境,與領導者高瞻遠矚的共同合作所致。
蘭嶼達悟族人:我們不要25億補償金,先處理核廢料遷出
行政院公布《核廢料蘭嶼貯存場設置真相調查報告書》指出,達悟族人事先不知要設置貯存場,行政院核定將補償。經濟部11月22日公布25多億元的補償內容,總統蔡英文也親自出席發布會。
《迅猛的力量》推薦序:一九四九,是誰丟掉了中國?
一九四九年過後七十週年,《迅猛的力量》一書帶領我們重回這個歷史轉捩點的現場。對於一九四九,本書旨不在禮讚,也不在喟嘆,更不是宣傳,而是細膩地重建那一整年的來龍去脈,變化流轉,作者描繪歷史如何隨著各方行動者的合縱連橫、計算與失算,一步一步展開。
退役老將軍:細數蔣經國與韓國瑜五個相同的人格特質
韓國瑜改變了台灣「惡質選舉文化」,帶給台灣政治人物,要「無私、真誠與樸實」的新典範,與照顧基層民眾社會正能量,其影響力,將繼蔣故總統之後,帶給苦悶的台灣民眾人間福報。
外交部「史密斯教授」影片:網友覺得溫馨,內行人卻看到「政治干預」
自1979年走到今天,臺灣的政治環境出現劇烈的變化,但這部影片略過大部分的重要史實,卻把最長的秒數、最大的鏡頭給了《台灣關係法》立法當年才23歲的蔡英文總統,有如讓蔡政府獨佔民主化的光環、獨佔臺美友好關係的功績。
蔡焜霖的生命故事:公開講「蔣經國的時代比較好」,那是柯文哲對歷史的無知
像蔡焜霖這種經歷過五○年代白色恐怖時期的政治受難者,最清楚蔣經國比他的父親蔣介石更可怕,情治系統全部掌控在手中,集大權於一身,充滿野心地想要走上更獨裁的路。
串連南北交通、帶動經濟發展——十大建設投資金額最龐大的「中山高」
中山高除串連起台灣南北陸上交通,帶動台灣經濟發展,亦承載從過去到現在,遊子歸鄉、興奮出遊及出外打拼的心情,而旅途中屋宇田疇、溪流沙洲,亦映照在每位用路人心中。
什麼是一國兩制?它跟聯邦制有什麼不同?為什麼台灣不接受?
習近平發布告台同胞書後,「一國兩制」的議題重新受到討論,一國兩制是什麼國?兩個制度是什麼制度?真的像部分媒體講的「一國兩制就是聯邦制」嗎?
蔣萬安堅持「九二共識」,但李登輝説「沒有共識」,國民黨其他人又如何解讀?
1982年,當時的中國主席鄧小平提出了「一個兩制」,時任總統的蔣經國就說,「任何期望中共允許臺灣與大陸統一後能保留單獨的社會經濟制度,是不切實際的。」
北大教授鄭也夫:中共領導唯一體面退路是帶領黨退出歷史舞台
北大教授鄭也夫撰文批評中共執政幾十年,絕大部分時間的政策方針都不符合中國人民利益,為人民帶來很多災難,呼籲中共和平地淡出歷史舞台。
你知道新加坡有10萬人原籍金門,還有一條環境清幽的「金門路」?
回顧百餘年前的歲月,金門先民離開家鄉找出路,主要的目的地就是南洋。他們先乘船到廈門,再輾轉到星馬和婆羅洲等地。當地人常形容若有10位前往南洋謀生的人士,只有3人能夠在異地存活下來。
藍蛆都是連戰,綠吱都是陳水扁?一碼歸一碼,台灣最不缺的就是二分法
傳統藍綠二分法最可怕的地方:十個議案裡面,一方七個對你好,另一方三個對你有利,但選邊站後,你不但忽略另一方在那三個議題的努力,甚至還要騙自己,那三件事情是錯誤的。
殺人不貶眼的蔣經國推動民主化,是美國利益大戰略必然結果
蔣經國在那時是最艱困的,所以台灣的地方選舉也是那時開始的,風雨飄搖的國民黨政權是不能挑朋友的,美國人要你開放,你就不能管這美國人是主流還是非主流,先答應再說。
殺人不眨眼的蔣經國推動民主化,是美國利益大戰略的必然結果
蔣經國在那時是最艱困的,所以台灣的地方選舉也是那時開始的,風雨飄搖的國民黨政權是不能挑朋友的,美國人要你開放,你就不能管這美國人是主流還是非主流,先答應再說。
台灣歷史上驚天動地的一槍:424刺蔣案
1970年,美國正值反越戰跟黑人民運風起雲湧之際,但台灣卻是完全相反,蔣經國則按照父親蔣介石的安排,順勢接班已成必然,蔣家在台灣的獨裁統治似乎永無天日,在這樣的背景之下,鄭自才決定行刺蔣經國,試圖中斷蔣家在台父傳子的穩定統治。
《錯置臺北城》:後現代裝置藝術,還是「蔣中正紀念垃圾場」?
某種程度來說,整座紀念公園都暗地指出製造自己雕像的自戀之處。而若從「垃圾場」的角度看這座公園,它見證了大眾對這種自戀行為的棄絕。
謝和弦說自己跟鄭南榕不熟,卻跟蔣經國很熟?
當我們提到「洗腦」,想到的總是制式刻板的教育,但真正的洗腦是鋪天蓋地的,在網路還未發達的年代,電視就是最好的洗腦工具:一批高高在上的中國人,嘲笑台灣人的俗。
陳香梅是何許人?中央社第一個女記者、22歲嫁飛虎將軍,她又如何成為美中台的「密使」
紐時文章回顧陳香梅生平,提及她精通中國方言和英語,二次世界大戰期間成為中央通訊社記者,在昆明遇見陳納德。相差30多歲的兩人1947年在上海結婚,育有2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