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政策
公有土地應擔任「都更領頭羊」,發揮公共財效益帶動產業復甦與地區翻新
公有土地開發與更新方式一直都是台灣都市發展關鍵議題,在經濟發展與都市快速成長下,政府機關消極管理公有土地,反而成為都市發展推動最大阻力,公有地在都市規劃與經濟發展中,應更積極擔任都市更新推手的角色。
新加坡「住者有其屋」政策(下):台灣應向新加坡學習,盡可能減少首購族門檻
我認為新加坡模式當中,真正最為可取之處 — 除了大規模興建社宅之外,就是盡可能減少首購族門檻,讓年輕人在30來歲,至少能繳得出第一棟房的頭期款。
全台18縣市「國土計畫」將定案,如何用《國土計畫法》保護原住民土地?
從花蓮「亞洲水泥事件」到東海岸「美麗灣事件」,原註民的土地時常與國家、開發商發生衝突,今年4月,第一波縣市國土計畫就要送審,該如何透過管理全國土地的「國土計畫」,保障原住民族的土地權利?
地方創生,也可能是一門土地壟斷的生意
借鏡日本而來的台灣地方創生政策,試圖解決城鄉人口與經濟的差距問題,但是,本身就在地方老街上經營店面也從事農業的作者提出警訊:這樣的政策落實到台灣,是不是會讓「地方創生」變成「地價創升」的推手?
為什麼只有宜蘭的農地,可以長出五花八門的奇幻農舍?
「農業沒希望,不如蓋農舍」是一句完全錯誤的說法。不管農業有沒有希望,台灣人都是以炒地皮為最高目標。農業再怎麼發達,也比不上蓋農舍炒地皮。如果可以,全台灣的農民都會跳起來炒地皮,沒有這麼做只是環境條件不允許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