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類文明
- Related Tags:
- 人類文明
- 人工智能
- AlphaGo
- 小說
- 電腦
- 圍棋
- 深度學習
- 電腦學習
- Richard Rhodes
- 能源,迫在眉睫的抉擇
《人類文明》:融合人類生物學和歷史學,生而為人我們依然「動物」!
這本書不僅拓展了我們對歷史的理解,也讓我們從生物學的角度重新審視人類的過去、現在和未來。達奈爾展示了科學和人文學科之間的潛在合作,並提醒我們,在理解人類行為和歷史事件時,我們不能忽視生物學的影響。
《城市六千年史》:衝出康普頓——烏托邦式的郊區為何變成了災區?
從世界第一座城市烏魯克起始,帶你綜覽羅馬、巴格達、呂貝克、倫敦、洛杉磯、上海等26座城市的誕生與衰落、過去與未來,展示人類與城市共通的命運。進入巨型城市的時代,如何與自然環境共處,如何管理超級城市的生活成為現代人的課題。而人類六千年的城市史,便為我們示範了人類的下一步。
《烏合之眾》:團結只有破壞力量大,文明卻將走向衰亡
雖曾有說三個臭皮匠勝過一個諸葛亮,在著作《烏合之眾》中的觀點卻正好相反,個人的意見優越於群體的判斷,領袖、菁英實際上才是決定社會、世紀走向的關鍵因素。不但不存在群眾智慧,更只有群眾智障。
【關鍵專訪】《大疫》作者駱以軍:在繽紛破散、舊秩序已經無用的世界,「人」究竟是什麼?
仔細翻開《大疫》,便會發現小說家刻意藉由滅絕,反覆探問「人類」的存與不存,藉此辯證愛、背叛等種種難以輕言帶過的複雜感情,他答道:「人類的文明、美麗、柔弱可愛的心,豈會在那巨大恐怖的毀滅場景就枯涸?一種詩歌、記憶中文明、藝術的靈性。」
「進步研究」:人類社會的過去、現在與未來,你會過上更幸福、更豐富的生活嗎?
進步研究團體的世界觀不僅可以從他們關注的事物推斷,還可以從他們關注的地方推斷出來。進步研究放在優先位置的往往是美國等富裕民主國家的技術前沿增長,而不是使窮國變得更富裕的追趕型增長。
《綠色精神》:「生物圈2號」的永續實驗,與殖民火星打造人造地球的前景
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氣候變遷經濟學之父重磅巨作。《綠色精神》描述一種綠色思維,從環境運動的歷史到綠色新政,本書作者諾德豪斯解釋,綠色精神如何為現代政府、企業,與個人,開創永續新觀點,綠色思想的核心肯定,塑造我們這個全球化世界的,是經濟體內外無數的互動。
《想像「聲辯才博」》:對人類語言學有重大貢獻的台灣,普遍使用的「國語」卻不是大多數人的母語
我想提出三個原因來呼籲家長們應該親自或讓自己的長輩教子女們世襲的母語。第一個理很最簡單。因為這樣做可以保持一些自我生活方式的認同,減低隔代間的摩擦或矛盾。
《時尚老人》:「好奇」讓我成為醫師以外的自己,站上世界時裝秀舞台
保持好奇心,是不老的必備要素,也是三力生活的根本。我常常和大家分享:不要在意年齡,不要被形式拘束,只要是好的就值得學習,從心態開始增進自己的腦力與社會力,為什麼不呢!
米歇爾賽荷《寄食者》書評:差異即主體,寄食作為超越體制的多元思考
一個東西只有在他的差異能夠得到思考或發現的時候,才會有「主體」這個性質。這種對主體、客體觀念的改變,是賽荷在《寄食者》中最大的顛覆。
沈默讀《一掬塵土》:寫給文明的青塚圖,戲耍了人類的愛情與夢想
伊夫林的《一掬塵土》看似由愛情事件啟動,但他或無打算分析愛情與人的關係,他更在意的是,文明與人的關係,人的群體性產生文明,但文明反過來囚禁、馴化並且解除人的思維能力。
《能源,迫在眉睫的抉擇》:全世界空氣若能變乾淨,要感謝這位固執的荷蘭人
「他引進了一個全新的空氣汙染概念,」 貝克曼總結說,「帶來了獲取乾淨空氣方法的革命。他找到並且勇敢地說出空氣汙染的主因:汽車、煉油廠、發電廠與鋼鐵廠。」
《能源,迫在眉睫的抉擇》:過去煤炭是「魔鬼的排泄物」,如同現在反對者對核能的印象
鞋子保護雙腳,椅子解除身體永恆的重力負擔,風車或核能電廠產生電力以保暖、冷卻和照明。到頭來,對哪種科技比較環保、世界是大或小的所有爭辯之後,我們因此藉著發明,重新塑造無生命之物。
席勒《美育書簡》第十封信:美是人性的必要條件
一言以蔽之,美必須展現為人的必要條件。我們必須使自己提升到人性的這個純粹概念上,經驗為我們展示的只是個別人的個別狀態,從未是整體人性,所以我們必須在這些人性的個別和可變化的現象中找出絕對者和永存者,並藉由揚棄所有偶然的限制,來嘗試掌握人類存在的必要條件。
《生命的物理學》:從工程知識到政治觀念,「通訊」所造成的物理影響無所不在
在全球人類的演化結構的物理學中,通信所占有的地位是在中心位置,而且它對運動(生命)具有巨大的影響。人類在各方面的流動都依賴著通訊。我這裡只提兩個方面。
《傷風敗俗文化史》:如何調配印度阿兵哥最愛的大麻飲品?
相信我,我知道這一切聽起來有多離奇、多滑稽。大麻應該是地球上最最溫和的麻藥了,但也正是因為大麻無害的名聲太響亮,我才會一個不小心低估了它。
從《金枝》、《黑暗之心》深入《現代啟示錄》,追蹤底層黑暗面的政治反思
在原本《金枝》的研究中,原始部落相信享用犧牲與誅殺敵首後,死者的原力會移轉到參與祭祀者與獵殺者的身上。而在《現代啟示錄》裡,弗雷澤寫作《金枝》的作者原意,在科波拉導演的手裡有了新的意義轉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