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陸月球
BBC直擊神舟十九號發射升空:中國90後最年輕太空人成功進入太空
中國載人太空船神舟十五號於北京時間11月29日23時08分發射升空,並在6.5小時後與太空站成功對接。三名太空人將在太空站進行為期6個月的任務,包括開展實驗、進行太空行走等。神舟十五號的發射是中國太空探索取得的又一重要里程碑,也是中國載人航天工程的又一次重大勝利。
嫦娥六號在月球鏟出「中」字:它念茲在茲的宣傳仍然是「我和我的祖國,一刻也不能分割」
中國央視洋洋自得宣稱,嫦娥六號探測器在月球上意外鏟出「中」字!觀看「嫦娥六號」為名開設的微博帳號,會發現這個賣萌的「小六」對「這是個人的一小步,人類的一大步」這種地球人整體觀念毫無興趣,它念茲在茲的宣傳仍然是「我和我的祖國,一刻也不能分割」,儼然把21世紀的「柏林圍牆」修到了月球上。
美中印日新一輪太空競賽搶登月,但誰真正擁有月球?
一些太空專家認為,我們不太可能看到另一個重要的國際太空條約,月球探索的「該做」和「不該做」更有可能通過諒解備忘錄或新的行為凖則來確定。隨著新一輪太空競賽的展開,我們需要開始思考,我們希望月球成為一個什麼樣的地方——以及它是否有可能成為一個重演地球式競爭的地方。
世界強國再次展開「新太空競賽」,下一個登月的人類會是誰呢?
下一個登上月球的人是誰,取決於地緣政治和利用月球資源的願望。不同國家甚至是私營公司,都有不同的目的。俄羅斯、中國、印度、日本和歐盟,都曾成功在月球表面軟著陸無人探測器或漫遊車,但為什麼都沒有載人登月呢?
美民間太空飛行器登陸月球南極成功,「奧德修斯號」寫下歷史
這次的IM-1登月任務代表自1972年NASA「阿波羅」(Apollo)登月計畫最後一次載人任務結束以來,首艘美國太空飛行器在控制之下登陸月球表面。IM-1搭載蒐集月球環境資料的科學儀器,獲得的資料將提供NASA最快在2026年再度將太空人送上月球的「阿提米絲」(Artemis)計畫作準備。
50年來首例!美國民間航太公司計畫23日登月,線上直播這邊看
CLPS計畫規劃以民營公司開發月球著陸器、NASA購買月球著陸服務的方式,降低登月成本及負擔,促進民間航太公司的發展。美民營航太公司Intuitive Machines的月球著陸器Odysseus於美國2月15日升空,預計將在台灣時間23日早上6:30降落於月球南極。若計畫成功,將成為美國自1972阿波羅17號計畫以來,第一個成功登陸月球的太空器。
從阿波羅到阿提米絲,NASA為何要將重返月球的重大任務委託給SpaceX等民營公司?
經歷過輝煌的「阿波羅」計劃之後,美國的「阿提米絲」登月計劃為什麼選擇和私營公司合作?這會影響美國與中國、印度和日本之間的太空競爭嗎?
NASA發現月球正在逐漸縮小,是否會影響各國的登月探勘計畫?
就像葡萄等水果經過烘曬變成葡萄乾一樣,若月球逐漸冷卻縮小,土地表面出現逆衝斷層,可能進一步導致月震的發生。與常見的地震不同,在月球上的月震常一震就是幾個小時,同時還可能伴隨山崩,不僅會對研究的進行造成阻礙,還可能會導致嚴重損害。
《日經亞洲》:日中印爭相登月,2024太空競賽白熱化
SpaceX於2023年發射近百枚火箭,將商業太空活動提升到新高度。去年11月2日,馬斯克在社群媒體X平台發文說,星鏈(Starlink)衛星電話服務已達到現金流損益平衡。三菱重工業公司執行長泉澤清次最近接受媒體訪問時表示:「太空活動經歷了幾個階段,從發射載具的發展到衛星的使用、太空站等太空環境的利用等,而商業化將是下一階段。」
「月球飛船3號」寫下歷史,印度成為全球第一個成功登陸月球南極的國家
印度國家航太機構「印度太空研究組織」(ISRO)宣布,印度自身研製的無人探測器「月球飛船3號」(Chandrayaan-3),已於8月23日、台灣時間晚間8點34分成功登陸月球南極表面,成為全球首個登陸月球南極的國家。
俄羅斯、印度為何競相奔月?登陸月球南極搶「水冰」地盤
科學家之所以對於月球上存在古老水冰的地區深感興趣,主要是因為它們可以提供關於月球火山、彗星和小行星帶到地球的物質,以及海洋起源的紀錄。若水冰量足夠,可成為探勘月球時飲用水的來源,並且有助設備降溫。同時,水也可以分解成作為燃料的氫元素,以及用於呼吸的氧元素,支援火星任務或月球採礦所需。
無面罩太空人「月球合照」實為德國樂隊MV畫面
有Facebook用戶發佈兩張無面罩太空人相片,帖文提及「60年代美國」,有留言諷刺及質疑美國登月造假。經逆向搜尋圖片,第一張相片實為德國樂隊「Rammstein」歌曲〈Amerika〉音樂錄像的畫面。
《星際先鋒》:「純氧環境易燃」算是普通常識,NASA怎麼會犯下如此愚蠢的錯誤?
本書以專業的太空產業知識為依據,加上作者生動的故事筆觸,剖析人類探索太空時所發生的代表性事故案例,以及美蘇太空產業事後得到的教訓與改善方案。書中收入聯盟11號、哥倫比亞太空梭、阿波羅1號等多起離奇的事故,用清晰易懂的筆法解說這些事故背後的工程、管理因素,以及調查過程中所發現的真相。
嫦娥五號攜帶2公斤月球土壤返地球,NASA探月公約排除對手中國
中國嫦娥五號探測器於12月1日成功著陸月球後,經過19小時工作,已於2日晚間10時完成月球表面自動採樣封裝工作,將攜帶約2公斤的月球土壤於15日返抵地球。
《貝佐斯寫給股東的信》:NASA早年兩起事件,闡釋了貝佐斯為何鼓勵「成功的失敗」
貝佐斯很早就領悟,除非你冒險,投資於風險,刻意創造「失敗」的機會,否則,你的成長或夢想將會不夠大。不幸的是,多數人(以及企業)把失敗視為應該竭力避免的東西。但是,若你不願意冒失敗的風險,你將永遠無法像亞馬遜那樣地成長。
民族主義上太空:美中兩國仍是最大的「月球玩家」
中國登月在美蘇都沒有軟著陸過的月球背面,有兩種影響,第一,當然是在月球競賽中先行一步,為建立基地做準備,第二,由於美蘇都沒有到過月球背面,中國先到達,也會為潛在的「領土主張」帶來便利。
民族主義上太空:美中兩國仍是最大的「月球玩家」
中國登月在美蘇都沒有軟著陸過的月球背面,有兩種影響,第一,當然是在月球競賽中先行一步,為建立基地做準備,第二,由於美蘇都沒有到過月球背面,中國先到達,也會為潛在的「領土主張」帶來便利。
NASA正式營運60年後的今天,證明了太空探勘的價值
整體而言我同意人類太空旅行的重要性一直以來都在於它無形的影響。以及,雖然過去幾十年不像以前一樣能真實看到那些影響,但那些影響也一樣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