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底四大公投案將於12月18日登場,中選會也於11月18日舉行第二輪的意見發表會,「珍愛藻礁」公投案在這輪正方代表為台灣蠻野心足生態協會專職律師蔡雅瀅,反方代表為台大環工所博士、台灣環境規劃協會理事長趙家緯。

「珍愛藻礁」主文為「您是否同意中油第三天然氣接收站遷離桃園大潭藻礁海岸及海域?(即北起觀音溪出海口,南至新屋溪出海口之海岸,及由上述海岸最低潮線往外平行延伸5公里之海域)」,在幾場公投中屬於比較能夠超越政治語意,落實理性與科學論證的一項。

繼首場發表會正反方代表針對生態和決策程序的質疑,本次正方代表則花了許多時間,討論三接選址是不是個有助於「能源安全」的選項。

蔡雅瀅:三接選址風浪大,是不安全的接受站場址

蔡雅瀅律師開頭時表示,相信大家都認為藻礁需要被保護,並指出如果注重能源安全,反而更應該支持三接遷離。

蔡雅瀅點出,由於三接目前的選址地在冬天風浪很大、海狹窄、海象特別差,早在民國83年中油就曾評估該地海象太差、潮差過大、安全操作天數太短,所以選擇到其他地方開發。

蔡雅瀅也引用學者分析,表示大潭是北部最不安全的接收站場址——比起台北港和林口港,不可操作的天數多出一倍,而且冬季是台灣最需減煤的空污季,卻也面風浪太大的問題,海象不好的時間也和台中港、麥寮港有同步現象,可能造成同步斷氣的風險。

截圖自公投意見發表會

蔡雅瀅也說,實際經驗裡也看到大潭真的是不安全的地方,去年中油工作船在3月和11月都曾因風浪太大擱淺,還有5度逃到台北港躲風浪。不僅如此,在3月的擱淺事件哩,中油工作船刮出0.58公頃面積的藻礁,最深的地方達50公分。

藻礁是10到20年才能長高一公分的生態系,一次刮50公分,等於刮了500到1000年的生態累積。

蔡雅瀅強調,如果我們認為天然氣是重要的過渡能源,就應該選個安全的場址,而不是動輒發生擱淺事件,或是要逃到其他地方躲風浪的場址,在如此脆弱、敏感、珍貴的生態戲裡開發接收站,只要一個小小的事故,就可能造成嚴重的災情。

蔡雅瀅:中油不斷降低安全標準,才有「三接安全操作天數很多」的假象

針對中油「三接選址海象很好、可以安全操作的天數非常的多」的說法,蔡雅瀅表示,如果仔細研究會發現,原來中油和學者計算的標準不一樣。

蔡雅瀅指出,民國83年的評估是用波高限制1公尺加上風速每秒10公尺計算,算出一年只有191天可以操作;後來中油把標準放寬,波高限制1.5公尺、風速限制每秒12公尺,算出一年有兩百多天可以使用。但因為一直被大家質疑為何不遷移至比較安全的地方,後來中油又再次改變計算方式,把風速放寬到每秒15公尺,算出一年有300多天可以使用。

截圖自公投意見發表會

蔡雅瀅說,結果到公投時中油又重新修正計算方式,把波高放寬到2.5公尺,風速每秒15公尺,然後再把時間壓縮,只要一天中有一到兩小時可以用,就算是可用的一天,算出一年有341.9天可以使用。

蔡雅瀅質疑,改變安全操作的標準,就真的變安全了嗎?並以酒駕為例,表示如果要降低酒駕機率,應該呼籲大家喝酒不開車,而不是提修改酒駕的標準,把原本喝半罐啤酒就會超標,放寬到喝兩罐啤酒也毫無問題。

修改安全操作的標準,並不會真正提高安全性,如果我們重視天然氣安全性,應該是蓋在安全的場址,而不是蓋在風浪過大的地方。

蔡雅瀅:政府已有規畫其他因應措施,天然氣不會不夠用

針對有些人擔心把三接遷到其他地方,可能造成沒有天然氣可用的缺電問題,蔡雅瀅也展示資料,表示政府其實已就這些事情做出準備。

蔡雅瀅指出,台灣的第一與第二接收站目前都在擴建中,第一接收站已有6座儲槽,現在還在蓋3座,預計2027年就能完工;二接已有6座,未來還會再增加6座,預計2023年就能增加200萬噸的供氣量,2026年再增加200萬噸,2028年再增加300萬噸。

此外蔡雅瀅也指出,第五接收站和二接一樣位於台中港,未來會蓋5座儲槽,陸域部分已通過環評在施工,海域部分因為白海豚爭議,環團希望可以跟中油共用一些設施,多留點海洋給白海豚,而五接未來的供氣量也可以供應發電使用。

單是二接將增加的供氣量,就有三接的1.5倍,政府做了這麼多的準備,應該讓老百姓好好了解。

針對「三接延後,大潭新增機組8號和9號機會沒有氣」的擔憂,蔡雅瀅引用政府今年5月公布的能源供需報告,表示大潭8號機明年6月就會上線,9號機後年6月上線,而原有的7號機明年6月會先停機,把空出來的氣給8號機使用,並把7號機從單循環機組修改成可以廢熱回收再利用、用同樣天然氣可以發出更多電的復循環機組。

截圖自公投意見發表會

蔡雅瀅也提醒,新的7號機會在2024年上線,中油三接外推方案則是2025年6月才可以啟用,可見新的大潭機組在3接啟用前的1到3年就能使用,表示即使三接延後,大潭電廠還是有替代氣源。

蔡雅瀅:藻礁固碳能力比紅樹林都好,宣示「淨零碳排」的政府為何要破壞?

在第二輪的發表中,蔡雅瀅則從經濟角度切入,表示經濟發展可以分成永續性和短視性——永續發展是在我們當代發展說需要的資源時,不會去掠奪屬於未來世代發展時所需要的資源,短視性的經濟發展則只想到暫時的目標,只想到2025年天然氣要達到一定占比,而不去思考過度發展的後果,以及發展場址錯誤可能造成的生態影響。

蔡雅瀅提醒,台灣不只有2025的短期目標,還有2050年淨零碳排的目標,如果我們知道天然氣只是過渡方案,應該慎選場址,不要放在一個對永久生態造成傷害的地方。

蔡雅瀅說,跟上國際2050淨零碳排的腳步,對國家的經濟發展非常重要,溫室氣體排放已經造成許多極端氣候問題,學者甚至預言若不解決全球暖化,台灣六都會有四都消失,台北新北高雄台南未來都可能泡在水裡。

如果人類短視的認為經濟發展可以恣意的掠奪生物棲地,我們有一天會面臨到自然的反撲,反而是人類的棲地被掠奪。

針對「天然氣減碳」的議題,蔡雅瀅質疑,政府忽略天然氣也是高碳排的化石能源——碳排是燃煤的59%、燃油的76%。未來6年台灣天然氣發電預計還要增加近1400千瓦,這是同期間燃煤電廠除役量的3.6倍、燃油電廠除役量的2.9倍,一次增加那麼大量的天然氣發電量,真的能夠減碳嗎?

截圖自公投意見發表會

蔡雅瀅表示,我們看到天然氣的開發過程耗費很多經費,如果我們把這些經費省下來好好投入再生能源,不是更能夠幫助我們的企業,取得產業發展需要的綠電?而且當全世界都在關心甲烷減排的議題,我們卻把大量國家資源投入在主要成分是甲烷的天然氣上,也是間接排擠本來可以用在再生能源上的資源。

發表會中,蔡雅瀅也指出,根據東海大學劉少倫老師的分析,藻礁殼狀珊瑚礁在成長過程中,會把會把二氧化碳所在細胞壁裡,慢慢形成膠體,是個非常重要的固碳生態系,減碳能力超過海藻和紅樹林。並質疑既然政府已經宣示要往2050淨零碳排角度邁進,為何要在這個時候破壞能夠固碳的珍貴生態?

蔡雅瀅也多次強調:藻礁公投,從來就不是反天然氣公投,藻礁公投是要求天然氣合理選址的公投。方向正確,比速度飛快還要重要,方向如果錯誤,就算速度再快,也只是往錯誤的地方飛快的奔去。


趙家緯:莊秉潔教授、詹順貴律師,皆呼籲大家投下不同意票

反方代表趙家緯開始說明時,表示自己長期投入氣候變遷和能源議題研究,也曾和正方代表雅瀅律師花很多時間討論三接和能源轉型的進程之間是否有衝突,會不會導致缺電。

趙家緯說,正方代表曾引用過自己的研究,但今日站在這裡擔任反方代表,主要是因為學者的責任,希望資料可以被周全解讀、妥善分析,做為大家在公共決策上的參考。

趙家緯指出,正方提出海象方面的質疑和推估,很多是引用中興大學莊秉潔老師的分析,但莊秉潔老師已經接受三接外推方案。

趙家緯認為,第一場說明會反方代表王美花部長一直強調產業發展和用電成長的需求,但他強調,產業發展和用電成長的需求並不是在這個公投案裡面最重要的考量,而是要思考,台灣已經走過經濟和環境對立的年代,要怎麼讓產業發展和能源政策規劃,能因應現在身處的氣候緊急時代。

趙家緯說,這也是為什麼他、莊秉潔教授、詹順貴律師,會出來呼籲大家投下不同意票,因為我們看到的不是保育和開發的衝突,而是不同環境價值間的取捨。

趙家緯:三接不蓋,缺的100億度天然氣發電就要變成燃煤的碳排

趙家緯指出,增加天然氣供應量,是削減燃煤發電的重要選項,台灣要推向非核減煤,天然氣結構占比要從36%提升到50%,也要讓燃煤燃油鍋爐變成燃氣鍋爐。

根據趙家緯的估算,無論用電量成長率再低,天然氣還需要增加4成,而2018年環團、政府代表、學界也曾共同參與的能源轉型白皮書裡,也經訂出要把2050年的天然氣接收能力增加到2650萬噸的目標。

截圖自公投意見發表會

趙家緯坦言,要達到這個目標,並不是只有第三接收站的選項,但如果把第三接收站拿掉,2025年就會發生供需方面的缺口,因為只靠其他接收站沒辦法在2050年時讓我們燃氣發電佔比提升到50%。

若沒辦法提升,經濟部認為會影響137億度的燃氣規劃量,自己則認為會影響100億度,這樣就會導致燃煤發電量增加和減煤時程的落後。趙家緯說,原本中火2050年希望有五部機組可以除役,就要改成三部機組轉為備用,原希望可以提早除役的興達3號4號機組,也很難履行原本的環評承諾。

而且這100億度燃煤發電增加,就代表450萬公噸的排碳量增加,法定目標2025年要比2005年減碳10%,未來4年要減量2120萬噸,450萬噸的缺口就佔了20%以上。

截圖自公投意見發表會

趙家緯:雖然未來天然氣會減量,但不能忽略過程用量的增加

趙家緯表示,第一場說明會裡正方代表陳憲政律師說要達到減碳目標,未來天然氣閒置率會高達6成,「但這個估算就是我的估算」,這是2018到2019年針對台灣舊的減碳目標所做的估算。

然而,2020年趙家緯與美國西北太平洋國家實驗室發表新的「台灣淨零路線」研究報告,發現充實綠電之外,未來10到15年天然氣的需求量也會持續成長,2035年後才會開始削減,2050年的需求量才會落到現在的十分之一。

趙家緯也聲明,這並非學者想辯護第三接收站的必要性才發表新的言論,在能源轉型的先驅國德國,設定2022非核、2030年淘汰燃煤的目標時,也在強調天然氣的必備選項。德國環境部長明白講說,如果不以天然氣作為橋接能源選項,就會延長燃煤的使用,將上任的德國總理舒茲、綠黨領導人也都有此意識。

趙家緯也補充,挺核人士常說倚賴天然氣會造成國安疑慮,但政府已有規畫將天然氣的安全存量從7天,於2025年增加到11天,2027年的時候增加到14天的長期規劃,但在其中就需要新的儲槽,新的接收站。

趙家緯:除了三接,其他替代方案有多少真的可行?

針對三接其他可能場址的替代方案,趙家緯也一一做出分析回應:

既有接收站的擴建——就算永安接收站和台中接收站如期擴建、2025年如期完成,能提供的供氣量大約2050萬噸,跟我們需要的2490萬噸比還有很大的落差。

此外,台中港因為在地燃氣需求必須優先供給,到大潭的海管輸送能力沒有辦法滿足大潭機組滿載發電的需求,而且2030年才有辦法把接收能力從600萬噸提升到1300萬噸,這對2025需要的天然氣需求,是有落差的。

台北港——遺憾的說,2018年或許還有討論意義,但意識到這三年來,台北港的蓬勃發展和做為商用港,在接收天數上面會有很大的落差。

而且,正方代表提出的台北港方案,建議用招商不順的N7到N9碼頭免除填海造陸,5.5年就可以設置儲槽、順利增加天然氣接收能力,但天然氣運輸船屬於危險物品的運送船,依法卸料碼頭和其他地方要有320公尺以上的間距,但N7到N9碼頭附近,就是三大貨櫃公司剛啟用的物流倉庫,運行上面的可行性應該仔細思考。

此外,台北港航道只有400公尺,運輸船行駛過程中左右100公尺不得有其他船舶航行,會有很大的衝擊。

雙十國慶空中全兵力預演5日早晨展開,C-130H運輸
機編隊飛行從台北港外海往淡水河口進入台北市上
空。
中央社記者徐肇昌攝  110年10月5日

台北港。Photo Credit: 中央社

淡水河口的台北港

趙家緯也表示,台北港確實可能成為替代方案,但較可行的方案是中研院生物多樣性中心研究員鄭明修老師,在還沒填海造陸的區域設置接收站的規劃。不過這個工程前置作業需要3年,圍海築堤要4年,設計儲存槽要8年,共需要11年的時間。

台北港的替代方案,是n+11年。

趙家緯:政府後來推出的「再外推」方案,能更大幅減輕環境傷害

針對把「衝綠能」當三接替代方案的可能性,趙家緯表示,自己也曾提出節能加綠能成為替代方案的說法,但也要提醒大家,如果綠能要補足50億度的發電缺口,代表2025年太陽光電要從目前的20GW目標衝到25GW——等於未來每年要增加4GWh左右的太陽光電,是過往每年裝置量的2倍以上,非常艱鉅。

此外,政府後來也提出了新的——再外推——替代方案。這不是馬政府時代的大填埋方案,也不是2018年10月的迴避修正方案,新的再外推是不浚深、不填埋,將藻礁生態系破壞最小化的新替代方案,中油研究報告也指出漂沙狀況不會有所惡化,甚至會有減輕。

趙家緯承認,這樣的方案在生態上不會是零衝擊,任何人工構造物都會有負面影響,但我們必須思考,再外推方案已把礁底生態系的衝擊大幅度的降低,不會因為開發案而破壞殆盡。

發表會中,趙家緯也鎮重聲明,許多支持公投案的朋友在思考核電是不是解方,但要提醒大家,重啟核四,一定不是藻礁的解方。

延伸閱讀

核稿編輯:翁世航

沙龍也正在針對年底「公投」專題進行意見調查,快前往填答說說你的想法:

opinion@2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