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把餐廳不能內用看作是一個機會,二○二○年,晶華完成客房部的轉型,客房已經走過一次轉型的經驗,反倒是餐飲受惠內需商機,雖然推出外帶外送服務,但還不是真正的OMO(online merge offline)服務,這波疫情正好是餐飲部數位轉型的機會,面對從未有過的危機,我是充滿期待的進入戰場。
文:林靜宜
團隊共創、產業共生
一個人能夠成功,不見得是自己有多強,而是需要天時、地利與人和。多年來,讓我能夠多次突破難關,是因為團隊。
經營之路上,我最驕傲的時刻,並不是晶華獲獎無數,而是我看到瀰漫不安的危機時刻,晶華卻充滿活力,全員動起來共同創新、轉型,SARS如此,新冠疫情更是如此。
我看到同仁們的韌性,像台北晶華酒店暨集團餐飲董事總經理吳偉正、晶泉丰旅與捷絲旅台灣區總經理的陳惠芳、集團南部區域副總裁暨台南晶英總經理李靖文、太魯閣晶英總經理趙嘉綺、集團行銷公關部副總經理張筠、重慶麗晶總經理楊雋翰等,都是集團一路培養出來的高階管理人才,這場不得不打的仗,大家都是拚盡全力,也打得漂亮。
集團更趁著疫情危機,培養新生代人才,有什麼比危機更適合的鍛鍊場域呢?像麗晶精品租賃協理游博同是三十世代,原是我的特助,對精品有興趣,轉任需要轉型的麗晶精品。麗晶精品因一八年信義計畫區百貨開幕的群聚效應受到極大影響,我認為要正視精品消費年輕化、多元化的國際趨勢,在疫情期間,麗晶精品團隊逆勢成長,創下年營收四十億元的歷史新高,更陸續引進國際一線精品與年輕化、生活休閒與餐飲的新品牌。
不過,我沒想到,疫情帶來的真正衝擊是二○二一年五月中旬,全台進入三級警戒。原以為,最糟情況就是回到疫情爆發時,營業額衰退五成,但當政府宣布餐廳禁止內用後,飯店與餐飲服務業形同進入「封城」狀態。以國際觀光飯店為例,營業額是衰退九成,薪資占這個行業的營收約三成,當營業額剩一成,連付薪資都不夠,這都還沒計算食材成本、其他管銷成本,我不認為在這樣狀況下,產業可以撐上三個月。
「三個月」這個數字不是憑空猜測。我研究過去一年半所有經歷過封城的國家,找出跟台灣醫療水準相近,如新加坡、韓國等,每一波封城約兩到三個月,預估從五月中起算的三個月,八月中應能轉好。在看不到盡頭的黑暗中,選擇先面對飯店幾近關門的現實,自我安慰台灣又不是第一個,不少國家都經歷過好幾波的封城,有那麼多現成教材經驗可供參考,我們哪有資格悲觀痛苦呢?
我又去研究另一個數字。國外的餐廳在實施封城後,從內用轉做外帶,平均六個月能夠恢復至正常水平。心裡有底之後,開始對焦,尋求還可以怎麼做?能夠關注什麼?可以瞄準什麼目標?
雖然推估出三個月與六個月的兩個關鍵時間點,但員工生計、公司現金流不能有任何閃失,我能做的是先準備過冬的糧草,三級警戒加速我賣掉達美樂的決定。
說起來,真的很幸運,二○二一年農曆年過後,全球有兩千七百多家門市的澳洲達美樂公司(DPE)透過台灣達美樂副董事長歐陽心諾詢問我出售台灣達美樂的意願。大家對歐陽心諾一定不陌生,他就是電視廣告上說「達美樂,打了沒」的那位代言人,當初晶華收購達美樂後,我請他擔任台灣達美樂副董事長。我以二○二○年台灣達美樂的淨利(六千八百萬元)乘以晶華股價的本益比(二十五倍),開價新台幣十七億元,本以為對方會考慮一陣子,沒想到一口答應。
六月十一日,晶華宣布以十七億元將台灣達美樂賣給澳洲達美樂,我認為這是三方共好的結局,台灣達美樂有了澳洲達美樂的強大後盾,澳洲達美樂如願拓展亞洲市場,而晶華的同仁與股東有了大筆現金流的保障。算一算,及時以十七億元賣掉達美樂,加上原有現金、銀行借貸額度,晶華可動用資金達三十多億元,足夠撐上兩、三年。
我反而比較擔心這波疫情對其他同業、餐飲服務業帶來的衝擊。即使晶華能守住,我很清楚,產業是共生的,國際觀光客進不來,有太多企業直接斷炊,員工生計受到影響。晶華雖有存糧,暫能安然,若不做些利他之事,等疫情過去,觀光產業也都垮掉了。
跟二○二○年疫情相比,海嘯第一排的觀光產業二○二一年更致命,惡化到需要葉克膜救命。我怕政府會低估力道,所以站出來,為大家發聲,疾呼紓困。進入三級警戒,各行各業都有紓困的需求,我用醫療資源比喻,充裕時,每個確診者都可以進隔離病房,但資源緊繃時,重症者進隔離病房,輕症可能就是檢疫旅館,這樣才能救得了所有的人。
其實,這不是我第一次站出來向政府喊話。
時間拉回二○二○年一月二十三日,疫情發生初始,我跟家人在北非,也跟大家一樣,以為像SARS,幾個月就會過去。
集團因為有SARS經驗, 旗下各飯店總經理在第一時間啟動量體溫、酒精消毒等防疫機制,隨著國外疫情升溫,防疫全面再進化,從環境、營運流程、員工與顧客安心防疫等每處細節與關鍵節點, 制定新冠肺炎強護版SOP,捷絲旅更是全台最快轉為防疫旅館的民營飯店,後來政府也引用捷絲旅的防疫做法,提供給業界參考。
返台後,我天天盯著國際新聞,三月,蔓延到歐洲,一個接著一個的國家開始封城鎖國,令人愈看愈焦急,我判斷新冠疫情的影響威力是SARS加上九一一恐攻與金融風暴,是全球戰爭,絕非靠企業之力就能度過,政府的紓困措施也要超前部署,才能穩住台灣。
我做了這輩子從未做過的事,為了產業向政府求救。
我請晶華集團獨立董事高志尚幫我約台灣觀光協會會長葉菊蘭,當面向她說明產業危急狀況,建議政府若要紓困,就要提前出手,否則會來不及。三月九日,葉菊蘭召集各飯店負責人開會協商,當晚,她帶著我向時任的交通部長林佳龍報告。
在這之前,我蒐集完整的國際資訊與歐美國家對產業的補貼做法,提出「三金(稅金、薪金、租金)三管齊下的建言,讓行政院了解,比起其他產業,新冠疫情下的飯店業、旅遊業好比住進加護病房的急重症病人,面對重症患者,只給感冒藥是不夠的。
而且,觀光產業的就業人數龐大,中高齡工作者眾多,若出現問題,會一發不可收拾,演變為失業潮、倒閉潮等「多重器官衰竭」的社會現象,屆時擴大到其他行業,整體經濟將受到嚴重影響,拖累本來有望V型反轉的經濟成長率。因而,先穩住受創最嚴重的觀光產業,等同超前部署,穩住台灣經濟反轉的機會。我向林佳龍報告之後,行政院、國發會與總統府也都表達關切,快速通過紓困方案。在這,感謝政府的及時雨。
沒在開玩笑,我說什麼也想不到,有天會需要連續兩年開口向政府要補助。不過,為了同仁與產業,感覺就沒那麼難為情了。
被迫暫停之際,正是進化之時
我從來不會只想著要度過眼前危機,而是會盡力為迎接蛻變預作準備。
在雙北二○二一年五月十五日宣布三級警戒,行政院五月二十二日公告餐廳禁止內用,僅限外帶外送服務,晶華在五月二十五日將全館的八家餐廳線上化,推出「晶華美食到你家」預訂外帶與外送的線上購物車。能這麼快速開站,是因為超前部署。
雖然餐廳在二○二○年沒受到疫情影響,但晶華還是從當年的八月啟動數位轉型,預計隔年十月全新上線,儘管提早半年,我們還是挑戰以最快時間讓線上線下相互引流,整合上架。
被迫暫停之際,正是進化之時。我把餐廳不能內用看作是一個機會,二○二○年,晶華完成客房部的轉型,客房已經走過一次轉型的經驗,反倒是餐飲受惠內需商機,雖然推出外帶外送服務,但還不是真正的OMO(online merge offline)服務,這波疫情正好是餐飲部數位轉型的機會,面對從未有過的危機,我是充滿期待的進入戰場。
之前是餐飲穩住,支撐客房走過郵輪專案的轉型,這次是全飯店一起受到衝擊,大家一起實實在在做了很多從來沒有做的事。
二○二○年啟動的飯店郵輪主題打破部門界限,二○二一年三級警戒期間,飯店的九成營收仰賴餐飲外帶外送的貢獻,真的是所有人都在同一船上,不分你我,也把中西宴會營運團隊「央廚化」,並在六月三日開啟「晶華美食到你家」品牌電商經營模式,推出每週十大人氣推薦、快閃熱銷、每週新菜、即食宅配、晶華會APP、集團名店快閃、節慶外帶外送饗宴以及將餐送到客房享用的美食渡假客房專案……,更結合大數據分析,每週優化與創新。
這讓晶華超越優雅的表面,進入真實的本質,數位世界激發了晶華人的潛能,人人可以創作,人人都可以行銷,我自己帶頭轉發晶華每週快閃美食給親朋好友。從五月到八月,台北晶華的營業額是台北市前五大飯店的總和。
而且,數位世界更能共同創作,更有效率,不用再一對一,我鼓勵團隊改變自己發想的舊習慣,培養共同創作的新習慣。不過,想要有好東西,不是花時間,就是要花錢,但花錢的風險是,東西也不一定好,所以晶華是花時間,就像晶華獨特的六角形格柵,光是六角形的設計,設計師跟我反覆打磨長達半年才定案。
數位的世界是視覺的世界,我從來不知道自己可以當「視覺總監」,以前是跟著建築師設計飯店,現在進入數位世界,我發現設計的道理是相通:將心比心,從客人的感受去想,這就是設計思考談的同理心(empathy)。
三級警戒後,我這位「視覺總監」全程參與線上平台的構圖呈現、標題感受、字型編排,細節一修再修,從打磨中我理解到,當數位是溝通傳達的媒介,真實與直白比優雅更重要,一開始進入數位世界的晶華太有氣質了,不是要捨棄優雅,而是重新定義,轉變成化繁為簡、反璞歸真,認識本質的「直白式優雅」,有點像從高雅的文言文轉變為雅俗共賞的白話文。
如果說新冠疫情的第一年展現晶華團隊超乎意料的韌性,在疫情的第二年,團隊更是超越期待,扎扎實實走過,實實在在做到許多不可置信的創新。集團的各總經理與主管們不眠不休的帶領著同仁在疫情中共學共創,打造了晶華奇蹟,也與產業共生、社會共好,我們走出晶華,連結在地文化、打造內外共創平台,全員內化將心比心的款待精神,展現出勇氣、決心,以及互助厚道,不只是對客人如此,對待團隊中的彼此亦是。
二○二一年的感恩節是我生命中珍貴的紀念日,感恩台灣的社會在這些日子不斷回饋晶華的用心,感謝所有的同仁,以及顧客、合作夥伴、股東、親朋好友的支持,在大家的努力之下,把最困難的一年轉變成最好的一年。晶華很幸運,經歷一連兩波疫情的致命打擊,都能挺住,並儲備了為明日大顯身手的能量。
我從業界與外界的回饋得知,我們在疫情這兩年所做到的轉型與創新,不只是業界的楷模,更像一股帶來希望的能量,啟發了各行各業於逆境中轉型。因為連身處受創最慘重國際觀光產業的晶華都能有轉機,還有什麼絕處無法逢生呢?
即使在最黑暗的時刻,請務必相信光的存在。
書籍介紹
本文摘錄自《晶華菁華:潘思亮從成長到重生的經營抉擇與哲思》,天下文化出版
作者:林靜宜
- momo網路書店
- Readmoo讀墨電子書
- Pubu電子書城結帳時輸入TNL83,可享全站83折優惠(成人商品、實體商品、限定商品不包含在內,不得與其他優惠併用)
- 透過以上連結購書,《關鍵評論網》將由此獲得分潤收益。
全球服務業創新經營典範
全球疫情下唯一獲利的飯店集團
全球首位買下超五星品牌Regent的華人企業家
晶華國際酒店集團董事長潘思亮首部真摯之作,
分享帶領晶華轉型的經營管理哲學,
體現將心比心的款待精神。
這是一本探討企業與人生經營哲學的著作,也是一本療癒自我或決心轉變時,可以在思維(thinking)、行為(doing)與作為(being)上,給予你鼓舞和力量的書。這本書就像有過豐富挑戰經驗的達人,敘說創造正向改變的人生道理。
挑戰危機,就像經歷蛻皮、化蛹的毛毛蟲,但若沒經歷這些自我超越,就不會發生蛻變,也無法成為揚舞蝶兒。對應到事業經營,當組織追求集體轉變的自我超越,自然就容易讓每個人實現潛能,這也是潘思亮經營事業與領導晶華之道。
如果靈魂有定義的話,潘思亮應該是超級熱愛學習的靈魂,把命運給的起伏境遇,化為哲理的美妙頌歌。他也從危機中頓悟經營企業與人生的意義——以人為本,將心比心,成就他人——這是每個人都可以追尋的昇華哲學,是一種無為的款待精神,亦是成就晶華的菁華。
【加入關鍵評論網會員】每天精彩好文直送你的信箱,每週獨享編輯精選、時事精選、藝文週報等特製電子報。還可留言與作者、記者、編輯討論文章內容。立刻點擊免費加入會員!
責任編輯:潘柏翰
核稿編輯:翁世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