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慕容理深

(本文原發表於2013-01-06)

圖1-死刑的世界地圖|Photo Credit: Lcmortensen Public Domain

潘建志醫師近作〈死刑能夠減少殺人案件的發生嗎?〉扼要地介紹幾份學院研究報告。潘醫師所引用的那幾份報告以英文撰寫,對某些想進一步瞭解的讀者而言,不免困難。有鑑於此,我在這裡補充提供幾個國家的近年統計資料。

此處僅處理本文標題所揭示的問題;至於死刑應否存廢,恕我暫時擱著不談。看過台灣一些相關議論,我認為很多人只是在合理化自己所相信的主張,簡言之,就是先射箭、再畫靶。這種浪費時間的事不作也罷;相反地,從實證資料入手,至少有助於釐清某些誤解。

首先是地理分布(圖1)。就大區域而言,排除死刑在歐洲、拉丁美洲、紐澳是主流。不過,美國有十七州(多位於北部)已取消死刑,卻未被標示在這張地圖上。

美國

按照死刑之存廢,將美國分兩部份來觀察:

圖2-美國各州平均遭殺害人數(每十萬人)廢除死刑之各州維持死刑之各州|資料來源:Death Penalty Information Center, ‘Deterrence: States Without the Death Penalty Have Had Consistently Lower Murder Rates’。

這張圖清楚顯示:

  1. 廢除死刑各洲的平均遭殺害人數比率(以下簡稱「殺人率」)並未因取消死刑而上升,反而呈現下降趨勢。
  2. 廢除死刑各洲之殺人率低於維持死刑的那些州。

2009年而言,維持死刑的州每十萬人有5.26人被殺害;同年,在廢除死刑的十五州當中,只有新墨西哥州與密西根州的殺人率超過這個數值,這兩州甚至在全國分別排名第三與第七。新墨西哥州在2009年3月廢除死刑,當年的殺人率驟升,但次年反轉陡降,降到低於2008年水準。在這個例子上,「廢除死刑會讓殺人案件增加」也難成立。

圖3-新墨西哥、密西根、紐約州之殺人率新墨西哥州密西根州紐約州|資料來源:Death Penalty Information Center, ‘Deterrence: States Without the Death Penalty Have Had Consistently Lower Murder Rates’。

至於密西根州,其憲法在1963年時廢除死刑,所以我們需要另外找出更長系列的數據才能作比較。至少就1997年以來的變化而言,儘管近年的殺人案受害者增加,還是沒超過1990年代末的水準。 為了進一步探討,我在圖3納入紐約州。該州是個不錯的觀察對象:它包含紐約市,人口總數居全美第三;2007年,死刑在這個州消失。2007至2011年的統計資料顯示,廢除死刑並未使殺人率增加。

反過來看,死刑的嚇阻效果如何?路易斯安納州的資料顯示,死刑嚇阻殺人的力量恐怕被許多贊成死刑者高估。該州至今已處決過660人;而若僅計算1976年以後的部份,有28人,亦即每16個月處決一人。目前,該州還有88名死刑犯關在牢裡;這些人只能在牢裡等死,除非能及時像這個州的歷史上8個後來被證明無罪死囚那樣。

儘管有死刑,路易斯安納州在1996-2011年期間,年年穩居全美殺人率第一名,年平均殺人率高達12.6,遙遙領先居於第二至第四名的馬里蘭(9.08)、密西西比(8.76)、內華達(8.21)。後面這三個州至今也都仍維持死刑。

近年廢除死刑的幾個國家

美國如此,其他國家呢?近年的殺人案件統計數據較易尋得,所以我從本世紀廢除死刑的國家當中,挑選資料堪供研究的八個國家作為研究對象。以下將這八國按照殺人率之最大值,分為兩組而製成統計圖。

在第一組的五國之中,不丹、菲律賓、烏克蘭、塞爾維亞在完全廢除死刑後,殺人率不升反降:

Homicide_statistics_2012_5L

摩爾多瓦的情況則相反。在廢除死刑(2005)後,該國殺人率於2008-2010年期間連續上升。如何解釋這個現象?因為有人因死刑已廢而大開殺戒?應該沒那麼簡單。

該國跟許多前蘇聯集團國家一樣,至今在政治、經濟各方面仍問題重重。除了高比例的貧窮者(佔全國人口四分之一以上)、嚴重通貨膨脹(2003至2008期間的物價每年平均上漲12%,上世紀末更曾高達30%以上)、政治動盪之外,更有販賣人口毒品販運等跨國網絡交織成一個犯罪的溫床(按:這個不幸的國家甚至還有一個以該國犯罪資料為主題的網站)。

不起眼但意味深長的一項統計數字:從2001到2010,該國的小學就學率雖然每年維持在90%以上,卻年年降低。從以上數字所拼湊出來的背景圖像,我們不難理解,為何該國在2009年春爆發的政治抗爭會走樣脫序,演變成暴亂。禍不單行:就在同一年冬天,俄國與烏克蘭在天然氣輸送上的對峙波及摩爾多瓦。摩爾多瓦在2000年代末之殺人率提高主要還是因為這些結構性因素的交織累積,未必是因為取消了死刑;何況,當時的殺人率雖然提高,還是沒超過維持著死刑的1995-2002年時期之水準。

下一張圖中的墨西哥與吉爾吉斯在廢死刑的兩年之後也出現殺人案件遽增,其原因八成也都脫離不了政治、社會的特殊情況。墨西哥在2006年底開始其毒品戰爭,殺人案件則從2008年起連著三年大量增加。吉爾吉斯在2007年廢除死刑後,殺人率大致持平,但在2010年卻從前一年的7.9暴增至20.1;就在這一年,該國爆發了二度革命

Homicide_statistics_2012_3H

假如沒廢除死刑,政治社會動盪中的墨西哥、吉爾吉斯之殺人率是否會比較低?很難講。至少,就阿爾巴尼亞的經驗來看,我們幾乎可以斷言,死刑在一個高度動盪的社會中沒啥嚇阻力量:據估計,在這個人口僅三百萬出頭(1996年)的國家,有兩千人因1997年初的那場近乎內戰的暴亂而喪命。

歸納這些國家的經驗,廢除死刑後的殺人率基本上不高於廢死刑之前,除非遇到重大動亂。而一旦社會遭逢大動亂,死刑能有效遏阻殺人案件的發生嗎?從阿爾巴尼亞與摩爾多瓦的經驗來看,其效果恐怕遠低於許多人的想像。

2008年殺人率最高與最低的幾個國家

將全世界的國家擺在一起比較,如何?

在聯合國的資料庫中,有很多個國家資料不齊全,有些甚至只有一個年度的資料(而且,某些國家的資料恐怕不足採信,例如在這方面信譽欠佳的中國)。所幸,絕大多數的國家都有2008年的統計資料可查。為節省時間與篇幅,這裡僅列出殺人率最高、最低的幾個國家。

首先觀察殺人率最高的十個國家:

表1-2008年殺人率最高的十個國家

來源:UNDOC Homicide Statistics 2012 ; Simon Rogers, ‘Death penalty statistics, country by country’ ; Amnesty International, ‘Abolitionist and Retentionist Countries’。

有死刑與無死刑的國家各佔一半。排名第一的宏都拉斯因為沒有死刑而使得殺人犯猖獗?需要死刑嚇阻?若然,如何解釋維持死刑但殺人率跟宏都拉斯半斤八兩的牙買加?於此,我們就不再多討論了,否則,只是重複剛才探討美國各州異同時的論點而已。

接下來觀察殺人率最低的十個國家:

表2-2008年殺人率最低的十個國家

資料來源:同表 1。

無死刑的國家佔了六個,且包辦了前三名。前三名國家其實是並列第一,因為他們在這一年都沒發生殺人案。

以地緣來區分,歐洲國家佔了一半。這幾國在上個世紀已廢除死刑,其中的冰島更是歐洲廢除死刑的先驅(1928)。1968年起,廢除死刑的觀念加速進入歐洲諸國的法律體系,如今甚至成為歐盟外交政策的一部份。

附帶一提:對於來自西方國家的批評,台灣當然不必照單全收,但切忌像有些人那樣,一開口就像被義和團附身似地(其實,在死刑議題上,連山姆大叔都迭遭歐洲人批評啊),更不可像馬政權那樣,先裝腔作勢以贏取歐盟好感,等到台灣確定進入申根免簽名單(2011年1月11日實施)後,突然變臉大開殺戒,在2011年3月槍斃數人(雖然歐盟沒正式將免簽與死刑問題綁在一起,但馬英九們的作為不免使對方覺得自己不但被擺了一道,還被賞了一記耳光)。

歐盟國家與冰島、挪威、瑞士諸國

歐盟希望其他國家廢除死刑,但如果已廢除死刑的歐洲自己家裡的殺人率居高不下呢?

剛才的表2中有冰島等五個歐洲國家,現在我們進一步觀察整個歐盟以及未加入歐盟、但跟它唇齒相依的瑞士諸國,並將這些國家與我國作比較。在下圖中,國名後的數字為該國廢除死刑的年份:

圖6-歐洲各國與台灣平均遭殺害人數(1999-2010)

資料來源:Eurostat, Statistics Database ; Death Penalty Information Center, ‘Deterrence: States Without the Death Penalty Have Had Consistently Lower Murder Rates’。

除了波羅的海三小國之外,這些國家在1999-2010年期間,殺人率的年平均值都遠比台灣低。

波羅的海三小國在二十年前脫離蘇聯,直到上世紀末才先後廢除死刑。就大趨勢而言,這三國在廢除死刑後,殺人率傾向於下降。

圖7-波羅的海三小國之殺人率

資料來源:Eurostat, Statistics Database ; Death Penalty Information Center, ‘Deterrence: States Without the Death Penalty Have Had Consistently Lower Murder Rates’。

其中,立陶宛的表現較差,殺人率在廢除死刑之後曾一度上升,直到2005年後才確立連續下降的走勢。不論如何,這三國在廢除死刑後至少沒重演1990年代中期那種每十萬人就有14人、甚至17人被殺害的情形。

法國與加拿大的歷年統計

最後來考察更早廢除死刑的法國與加拿大在廢死刑之前、之後的長期變化。這兩個國家的規模與複雜度都相當大,頗具參考價值。

關於法國,我們在網路上可查到的數字上溯至1977年。該國在1981年廢除死刑;在廢除死刑後的十二年之內,殺人率兩度明顯上升。這是因為取消了死刑的威嚇,抑或只是因為廢止死刑前的殺人率上升趨勢依然延續?

圖8-法國警方的殺人案件統計殺人率預謀殺人案發生率

資料來源:Direction centrale de la Police judiciaire (France) ; INSEE。

就近二十年來的整體趨勢而言,法國的殺人率明顯走跌,連預謀殺人未遂的發生率也持續降低。而這一切發生在一個沒有死刑的國度之中。

加拿大的情況更明顯,而且公開在網路上的資料涵蓋範圍長達半世紀。該國於1976年修法,廢除對謀殺罪犯處以死刑的法律;此後,殺人率除了在1977年略微升高以外,從未高於1976年。整體而言,加拿大的殺人率走跌至今,比三十五年前少了三分之一:

圖9-加拿大之殺人率(1961-2011)

資料來源:Homicide in Canada, 1996 ; ‘Homicide in Canada, 2011’。

三十年多前,在法國研議廢除死刑之際,時任法務部長的法學教授Robert Badinter有此名言:

En fait, ceux qui croient à la valeur dissuasive de la peine de mort, méconnaissent la vérité humaine. La passion criminelle n’est pas plus arrêtée par la peur de la mort que d’autres passions ne le sont qui, celles-là, sont nobles. Et si la peur de la mort arrêtait les hommes, vous n’auriez ni grands soldats, ni grands sportifs. Nous les admirons, mais ils n’hésitent pas devant la mort. D’autres, emportés par d’autres passions, n’hésitent pas non plus. C’est seulement pour la peine de mort qu’on invente l’idée que la peur de la mort retient l’homme dans ses passions extrêmes.

(事實上,相信死刑具嚇阻效用的那些人不瞭解人性。罪惡的激情不會比高尚的激情更受阻於對於死亡的恐懼。假如對死亡的恐懼擋得了人,世上既不會有偉大的士兵,也不會有偉大的運動家。我們欽佩這些人,他們在面對死亡時毫不遲疑。其他那些被別種激情所驅使的人也毫不遲疑。所謂處於極度激情中的人會因怕死而被約束,這種想法只是為了死刑而被創造出來的。)

在同一時間的不同國度之間、在同一國度的歷時變化當中,我們屢屢看到這樣的懸殊對照:一邊是維持死刑而仍存在的高殺人率,另一邊是廢除死刑後遠非罕見的低殺人率。由此可見,Badinter所言不虛。上個月震驚世界的Sandy Hook小學連續殺人事件所在的康乃狄克州仍維持死刑,so what?在二次大戰以後的美國校園殺人案當中,這個慘案的死亡人數排名第二;第一名是2007年的維吉尼亞理工大學連續殺人事件。死刑仍存在於維吉尼亞州,有效嗎?

雖然也是震驚世界的挪威殺人魔不會被處決(因為該國沒有死刑),然而,死刑真的擋得了這種極度偏激的人嗎?我非常懷疑。如果畏死之心擋得了這種人,九一一事件不可能會發生。

延伸閱讀

本文經作者授權刊登,原文發表於Passion: 慕容理深のblog

責任編輯:翁世航
核稿編輯:楊士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