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院評鑑結果再延,薛瑞元:農曆年前一定公布

(中央社)醫學中心評鑑結果原訂去(2023)年12月中出爐,拖了1個多月至今沒下文。衛福部長薛瑞元昨(26)日說,一定會在農曆年前公布,至於是否打破現有家數,他未正面回應,僅說「看討論結果確定」。

台灣自1988年全面實施醫院評鑑,依不同規模,分為醫學中心、區域醫院及地區醫院,每4年評鑑1次,而每200萬人口地區可設置1家醫學中心。

原本依規定每4年執行1次醫院評鑑,因COVID-19(嚴重特殊傳染性肺炎、新冠肺炎、武漢肺炎)疫情影響,這次評鑑和上次相隔7年。

目前全台有19家醫學中心,還有3家準醫學中心分別為衛福部雙和醫院、台北慈濟醫院及義大醫院,新一波醫院評鑑結果原訂去年12月公布,外傳北慈將擠下萬芳醫院,晉升醫學中心,衛生福利部次長王必勝當時受訪僅說,結果尚未確定。

因評鑑分數落差不大、鑑別力不足等狀況,衛福部昨日下午再度召開專家諮詢會議,王必勝會後接受媒體聯訪表示,結果將由薛瑞元對外公布;薛瑞元說,預計農曆年前一定會讓大家知道,視會議討論內容確定是否打破家數限制。

此外,王必勝表示,醫院評鑑標準一定會在2年內調整完成。

王必勝說明,評鑑標準近20年未有大改變,他擔任醫院評鑑改革小組召集人,已在去年12月中召開第1次會議,昨日邀請專家提供意見,包括如果開放醫學中心家數利弊、怎麼開放、對醫療體系影響、評分制度是否調整等,今(27)日都會一併向薛瑞元報告。

因專家建議衛福部先有政策方向,醫療體系未來走向是關鍵。王必勝指出,將先擬定後才會再開第2次會,之後將分組討論,同時也要確認有無修法必要並預作準備,例如跟健保給付連動、醫院層級關聯等,整個掃視一遍。

王必勝強調,針對開不開放醫學中心上限,衛福部沒有預設立場,目前都在廣泛討論中,評鑑只是一個政策執行上的工具,應與時俱進。

醫學中心評鑑標準20年未改將啟動調整,薛瑞元:會越來越嚴

(中央社)衛生福利部長薛瑞元昨日表示,因醫學中心評鑑標準近20年未有大改變,已由次長王必勝擔任小組召集人,啟動醫學中心評鑑規則調整,增加鑑別度,預計可用於下次評鑑。

全台19家醫學中心評鑑結果尚未公布,各界關注排名是否重新洗牌,醫學中心評鑑規則是否調整、是否取消醫學中心數量限制,也引發討論。

薛瑞元出席「醫院三班護病比標準公告、同步啟動40億投資三班輪值夜班護理人員直接獎勵」記者會,並接受媒體提問表示,醫學中心家數規定是否取消,相關討論伴隨的還有醫學中心評鑑要全部翻修。

目前醫學中心評鑑指標,薛瑞元說明,包含有醫學中心醫院評鑑、教學醫院評鑑、醫學中心任務指標3項。這些標準已約20年沒有大改變,但想要積極爭取成為醫學中心的醫院,現在成績越來越趨近,差異變非常少,例如過去有些醫學中心任務指標要求設有倫理委員會(IRB),訂定標準時有的醫院不多,但現在每家醫院都有,就不適合再當成評鑑指標。

薛瑞元指出,已經啟動醫學中心評鑑遊戲規則調整,未來會有較大改變,讓各醫院有進一步鑑別度,並朝向提升品質政策邁進;目前修改小組由醫策會參與,並由王必勝擔任召集人,預計最快2年內訂出初稿,進行試評,並應用在3年後下次醫院評鑑,不會影響目前正進行中的醫院評鑑。

至於醫學中心上限是否隨評鑑標準調整放寬,薛瑞元強調,評鑑標準只會越來越嚴,不會越來越鬆,且分數差距越來越小的僅是有意爭取醫學中心的醫院,與其他醫院也仍有很大差距,分級醫療仍然不會變。

薛瑞元說,不同醫院層級在健保給付上差異已經很少,但仍有部分差異。

健保署長石崇良說明,醫學中心和非醫學中心主要差異在每日病房費和護理費,因為三班護病比不同,醫學中心護理人力費較多,因此若區域醫院升格為醫學中心,相關健保費用落差約在每年新台幣5000萬到1億元之間。

醫院積極申請盼成為醫學中心,台灣醫務管理學會理事長、新光醫院副院長洪子仁接受《中央社》記者電訪說明,因醫學中心代表承載國家醫療任務,在急難罕重等疾病照顧上,都承載最高端醫療服務,因此民眾常會認為醫學中心技術最佳,在財務負擔許可下,以醫學中心為看診首選。

不同層級醫院,健保給付不同外,醫學中心同時具有研究、教學訓練、精密診斷、高度醫療等多種功能,並負有輔導、協助區域內其他醫療機構的責任,且要通過數量管制評鑑,至於因數量未能獲評醫學中心、但已具備評鑑資格的醫院,可列為準醫學中心,等級仍屬區域醫院。

新聞來源

延伸閱讀

【加入關鍵評論網會員】每天精彩好文直送你的信箱,每週獨享編輯精選、時事精選、藝文週報等特製電子報。還可留言與作者、記者、編輯討論文章內容。立刻點擊免費加入會員!

責任編輯:潘柏翰
核稿編輯:翁世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