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愈來愈像是完美的數位獨裁政權,完美到沒有一個政府想仿效它。中共內部的議事模式讓人更難相信官方說法,因為外界完全無從得知實際狀況;相對的,人人都能明顯感受到在網路上對人民的監控、對異議者和少數族群的鎮壓、對香港選舉程序的粗暴干預,以及對臺灣民主選舉所施加的威脅。像這樣的政權能受到其他國家輿論(而非只有領導者)的青睞,可能性似乎不高。
文:托瑪.皮凱提(Thomas Piketty)
中國社會主義:完美數位獨裁政權的弱點
除了環境問題以外,國家與意識形態力量的對抗是可能加速政治變化的主要因素之一。最關鍵的問題之一就是中國政體的變化,包含它的強項與弱項。
除非發生意料之外的崩垮,中華人民共和國據說會在接下來數十年間成為全球最大的經濟強權,即使沒有人能預測速度多快、會維持多久。
如果我們比較中國和西方國家現行的經濟結構,最驚人的差異無疑在於財產制,尤其是公有財產的份量。在一九七八年的中國,公有資本(含所有層次的政府與自治團體)的占比接近七十%,當時正開始推動改革開放;接著在一九八○年代、一九九○年代一直到二○○○年代中期,此一占比明顯下降,自二○○○年代中期以後便穩定維持在全國資本的三十%左右(見圖三十九)。
在一九七八年的中國,公有財產(扣除負債的公有資產,包含所有公共自治團體與所有資產類型,例如企業、建物、土地、持份與金融資產等)在財產總額(即公有與私有財產的總和)中的占比約為七十%,自二○○○年中期之後穩定維持在三十%左右。在一九七○年代末的資本主義國家,此一占比約在十五%至三十%之間;二○二○年時幾近於零或為負值。來源與數據:piketty.pse.ens.fr/egalite
令人驚訝的是,中國財產私有化的發展在二○○五年到二○○六年左右停止了,從那時起,公有財產與私有財產的平衡幾乎不曾再改變。由於中國經濟快速成長,資本自然會以不同形態持續積累,大家開始整治新的土地、興建工廠與高樓,一切都以超高速運轉。政府持有的資本也很單純的跟私人資本一樣,以差不多的速度成長著。
如此看來,中國似乎穩定維繫著一套可以稱為混合經濟的財產結構:這個國家不再是真正意義的共產國家,但它也不是澈底的資本主義國家,因為其公有財產略略超過財產總額的三十%,當然這個占比連半數都不到,但已是非常有份量。
持有全國將近三分之一的財產讓中國的公權力有相當多機會可以干預投資地點與工作機會的開設,並左右地區發展政策。
然而我們要請各位注意,平均三十%左右的公有資本占比掩蓋了資產類型間的顯著差異。一方面,住宅不動產幾乎完全被私有化了。
在二○二○年代初,政府與企業持有的房屋存量不到五%,房屋成了有財力的中國家庭絕佳的私人投資標的,再加上金融儲蓄的機會有限、公共退休金制度經費不足的情況,不動產價格因此飛漲。
與房產占比相反的是,現在政府持有的企業資本總額(所有上市與非上市公司合計,不分規模與部門)達五十五%到六十%左右。
這個占比自二○○五年至二○○六年以來幾乎沒有改變,見證了國家緊密控制生產體系,甚至是加強控制大型企業。我們也觀察到外國投資人持有企業資本的占比顯著下降,被中國家戶持有的占比所填補(見圖四十)。
二○二○年,中國政府(含所有層級的政府與地方自治團體)持有全國企業(含上市與非上市公司,不分規模及部門)資本總額的五十五%左右,中國家戶則持有三十三%,外資持有十二%。外資持有占比自二○○六年起下降,家戶持有占比則上升,中國政府的占比則穩定維持在五十五%左右。來源與數據:piketty.pse.ens.fr/egalite
除了混合經濟的結構與國家對企業的強力控制,「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北京政權喜歡如此指稱自己)的另一項重大特徵,顯然就是中國共產黨的主導地位。
中國共產黨在二○二○年擁有超過九千萬名黨員,相當於全國成年人口的十%左右。從當局每天透過《環球時報》傳達的官方觀點顯示,政府認為中國式民主優於西方的選舉制度,因為他們的民主將國家前途交付給一批充滿動力與決心的先鋒部隊,他們既是萬中選一也能代表社會,而且整體看來比西方既平庸、三心二意又容易受影響的選民更加全心全意地為公共利益服務。
然而實際上,這個政府愈來愈像是完美的數位獨裁政權,完美到沒有一個政府想仿效它。中國共產黨內部的議事模式讓人更難相信官方說法,因為外界完全無從得知實際狀況;相對的,人人都愈來愈明顯感受到在各社群平台上對人民的普遍監控、對異議者和少數族群的鎮壓、對香港選舉程序的粗暴干預,以及對臺灣民主選舉所施加的威脅。
像這樣的政權能受到其他國家輿論(而非只有領導者)的青睞,可能性似乎不高。除此之外,中國還有貧富差距的急遽擴大、財富分配上著名的極度不透明,以及由此而生愈來愈濃厚的社會不正義感,而這種感受無法永遠藉由監禁和邊緣化某些人來平息。
人口即將走向衰減的預測與人口老化加速,對這個政權來說同樣形成重大挑戰,而且可能會導致中國身為全球第一大經濟強權的地位在二十一世紀下半葉被印度取代。
儘管有這些弱點,中國社會主義還是有不少王牌可打。如果西方強權死守著過時的超級資本主義意識形態不放,我們就非常難確定它們能否成功控制中國政權日益壯大的影響力。
在經濟面與金融面上,中國政府擁有可觀的資產,遠高於它的負債,因此不論是國內或國際上,它都有能力推動大膽的政策,尤其是有關基礎建設投資和能源轉型領域的政策。反之,我們很驚訝的發現,在二○二○年代初,西方主要國家持有的財產部位幾乎全都為零或是負值(見圖三十九)。
由於政府會計無法平衡(可能需要最有錢的納稅人做出更多貢獻),這些國家開始累積公共債務,同時也變賣愈來愈多的公共資產,以至於公共負債最後略略超過了公共資產。我們得把話說清楚:有錢的國家還是有錢,因為他們的私有財產來到了歷史高點,沒錢的只有他們的政府。
如果再這樣繼續發展下去,這些政府的資產可能會愈負愈多,在這種情形下,公債持有人擁有的將不只是所有公有資產(房舍、學校、醫院、基礎建設等),還包括從未來納稅人繳的稅金中收取一份的權利。
相反的,就像同一批國家戰後曾經做過的一樣,我們絕對做得到加速消除公共債務,好比從最龐大的私人資產上課徵一些稅金,公權力就可以恢復一些運作空間。
要做到這件事,需要人們意識到有許多可能的選擇與各種相關的政治與社會動員,但不幸的是,有鑑於保守主義氣氛瀰漫,這麼做有可能再度引發一些危機。
中國政權還有其他優勢。當氣候災害到來時,他們大概會毫不猶疑的把一切打為西方國家的責任。從更廣泛的角度來說,中國總是逮到機會就提醒大家他們的工業化沒有依靠奴隸制與殖民主義,而中國自身也是殖民主義的受害者。這使他們面對全世界都認為永遠如此傲慢的西方國家時多了幾分底氣。
西方國家總是急於在正義與民主方面對全世界指指點點,與此同時,卻似乎無法面對侵蝕其根基的不均與歧視問題,還會適時和所有對他們有利的專制統治者與寡頭達成和解。針對上述所有議題,回應專制集權的中國社會主義的好方法便是推廣一種參與式民主社會主義,它是一種具環境意識的後殖民社會主義,更關注南方國家的狀況與西方國家的種種不平等與偽善。
這種轉型也讓我們可以應對失速的新自由主義造成的問題,亦即二○○八年金融危機與二○二○年流行病危機所造成的加速衰退,而長遠來看這種衰退的背後原因,可以歸咎於雷根主義曾承諾去管制化後會促使的經濟活絡與成長最終落了空,導致一度聽信政府描繪美麗遠景的中層和平民階級開始嚴重懷疑全球化。
當然一時之間,我們可能會害怕新自由主義被不同形式的新國族主義取代,像是化身為川普主義、英國脫歐或日益高漲的土耳其、巴西或印度國族主義,這些政治運動各有差異之處,但共同點是指責外部力量與內部各少數族群對國家遭遇的不幸負有極大責任。
川普的失敗證明了這類政治風潮最主要的危險就是,可能導致社會一下子陷入激烈的認同衝突,並激起新一波租稅與社會傾銷浪潮,使最富有的人與製造最多汙染的人從中得利。
事實證明,這些政治風潮都不太可能解決我們眼前的挑戰,從本質上來看,更可能會強化中國的專制集權社會主義,因為中國除了從民族主義得到養分,更有一個能提供資源去實現野心與目標的公權力作為靠山——至少目前是如此。
相關書摘
書籍介紹
本文摘錄自《平等的反思》,衛城出版
作者:托瑪.皮凱提(Thomas Piketty)
譯者:陳郁雯
- momo網路書店
- Readmoo讀墨電子書
- Pubu電子書城結帳時輸入TNL83,可享全站83折優惠(部分商品除外,如實體、成人及指定優惠商品,不得與其他優惠併用)
- 透過以上連結購書,《關鍵評論網》將由此獲得分潤收益。
貧富差距逐步擴大的今日,反而是百年來最平等的一刻?
覺得皮凱提論證太繁瑣、數據太龐雜、篇幅太磚頭的,讀這本就對了!
跨越性別、教育、族群、國家與世代,公民審議該如何創造平等的可能?
從18世紀以來,人類文明經歷顯著的成長,人口數與糧食量大增、平均死亡歲數提高,甚至就連平均購買力也大幅飆升。我們都無法否認,長期而言,我們的確走在趨於平等的道路上。
但這代表追求平等的路要趨向終點了嗎?絕非如此。皮凱提認為儘管20世紀上半葉發生的社會、政治與財經改革,的確讓社會更加平等,但這並不代表當代社會已迎來充足的進步。即便歷經了戰後的社會福利國家、左傾與財產重分配時代,世界各國依然沒有打破財產的集中現象;殖民遺緒、種族衝突與性別不平等的問題,在歐美國家也愈演愈烈。雖然人類在平等之路已寫下壯舉,但新的不平等仍不斷襲來,面對當今的困局,我們該如何找到解方?
皮凱提認為,關鍵便是更全面的財富重分配。從稅收制度、高等教育的檢討,到當代數位獨裁與強國附庸的問題,皮凱提橫跨歷史、經濟、社會與政治多種學科,提出了一幅全方位與跨地域的藍圖,用最樂觀的筆觸、持平與現實的分析,簡明地指出這段追求平等的鬥爭,下一步在何方。
【加入關鍵評論網會員】每天精彩好文直送你的信箱,每週獨享編輯精選、時事精選、藝文週報等特製電子報。還可留言與作者、記者、編輯討論文章內容。立刻點擊免費加入會員!
責任編輯:馮冠維
核稿編輯:翁世航
- 貧富差距
- 資本主義
- 共產主義
- 不動產
- 新自由主義
- Thomas Piketty
- 皮凱提
- 財富分配
- 公權力
- 共產國家
- 西方國家
- 中國共產黨
- 改革開放
- 托瑪.皮凱提
- 公共債務
- 私有財產
- 獨裁政權
- 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
- 數位獨裁
- 中國房市
- 中國式民主
- 混合經濟
- 平等的反思
- 中國社會主義
- 數位獨裁政權
- 中國政體
- 公有財產
- 公有資本
- 私有資本
- 財產私有化
- 資本國家
- 參與式民主社會主義
- 後殖民社會主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