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陳俊欽

多元價值下的困境

「我不知道能做什麼,所以選了哲學系。」一位嬌小的年輕女孩說。

「妳家人不會反對嗎?」

「我才不管他們說什麼!他們講來講去都是那一套,我相信我會走出自己的路。」

「後來呢?」

女孩露出些許尷尬的笑容:「大學時代我很積極參加各種活動,當過社長,也辦了幾場大型活動,還很熱衷各種研習課程,我很喜歡那時候的自己。後來,參考學長姐的經驗與意見,決定當一個策展人。」

「策展人?妳要怎麼進行?」

「我知道自己經歷不足,所以先到法國進修……」

「去念書嗎?」

女孩沉默了一段時間,繼續說:「我本來是想到當地先住下來,適應環境,再去申請學校的,但不知道怎麼了……」她哽咽起來,我抬頭看,發現兩行淚從她臉龐流下。

「一下飛機,滿腔的熱情忽然瞬間消失,一個人感覺好孤單茫然。」

我才慢慢明白,她在台灣時,那樣積極的大學生活,事實上是充滿焦慮之下的多方嘗試,她在傲然選擇了家人反對的系所之後,一直想拿出成績,證明自己能夠在這個社會獨力生存下去,然而,她一直找不到自己想要什麼——每種事物都很新鮮,卻沒有一樣能讓她保持興趣。隨著畢業將近,她越來越著急,最後,把戰場延伸到遙遠的法國,在毫無準備的狀態下隻身前往。到了異鄉,她才終於撐不住,自信心瀕臨崩潰。

女孩的困境,正是價值多元化的社會下,越來越普遍的現象。不管是誰,任何人在同一段時間都只能做一件事,當可被選擇的項目越來越多時,不管要做出什麼決定,都形同於放棄了其他選項,然而,要如何證明自己做出的選擇是最好的呢?

「我在藝廊找到工作,但是做不久,撐了三個月,最後還是放棄了。」

女孩猶帶哽咽,「家人沒有怪我騙他們,還是支持我。後來我去考戲劇研究所,指導教授對我也很好,但是我卻更茫然,念到第四年還沒畢業,又跑去考心理研究所,沒有一間錄取我,有一位面試老師還把我拉到一旁,說:『妳需要的是諮商,不是來考心理研究所。』」

後來,她慢慢體會到:自己沒有任何實務工作背景,很難有機會成為策展人,在因緣際會下,遇見一位自己崇拜的策展人,對方在戲劇系兼任,她不假思索就去報考了該校戲劇研究所。憑著一股衝勁,她又跨入了新的領域,然而,隨著實習經驗累積,她逐漸注意到:這位老師之所以成功,跟戲劇本身並不相關,而是老師圓融的社交能力與用之不盡的熱情。她開始反省自己:人生走來跌跌撞撞,先是靠家人,之後靠長輩朋友,不只沒有一技之長,連做人也不會……

「妳覺得自己要做到什麼程度,才叫及格?」

「不知道。我常覺得自己會的都是些沒有用的東西,認識的人越多,就越害怕,每個人都在各自的領域學有專精,只有我,根本不知道自己喜歡什麼、會什麼。」

儘管從理性上,誰都知道自己的人生不需要證明給別人看,但從感性上,在女孩堅決選擇哲學系後,父母竟然讓步了,女孩反而感到內疚:好歹自己該拿出點成績來吧?

奈何求學階段都在備受保護的環境下成長,面對大學時期眼花撩亂的各種活動,她完全迷失了方向,越走越急,越走越慌,慌亂中任性決定到法國,鎩羽而歸,再次意外地被家人接納(應該也包含生活費的支援)。

她知道家中並不是多寬裕,但是願意為她而縮衣節食,更讓她深感愧疚,為急於清償,認同的典範人物出現,她也跟隨了過去,卻從實習中發現,所謂社會上的成功,更多是來自圓融的待人處事與積極熱情態度,而這些都是她「自認」最欠缺的部分。

客觀上來說,女孩的能力一點都不差,畢竟不是每個人都可以在沒有規劃的狀態下到法國說走就走的,沒被提及的是背後的語文能力。從她大學主持活動、擔任社團幹部、學長姐的熱心指引、被指導教授賞識推薦,顯然她的人緣、談吐、熱情、執行力並不像她說的那麼差。

問題是:成功追求到的一切,她都不認為有價值,也就是受困於價值感的貧乏。

在價值多元的社會,處處都有不同領域的能人異士,就這樣一次次擊垮了她辛苦累積起來的自信。

書籍介紹

本文摘錄自《理當幸福的我們,為何不快樂?:從精神科角度,理解「富足一代」的焦慮、不安與失落》,悅知文化出版

作者:陳俊欽

  • momo網路書店
  • Readmoo讀墨電子書
  • Pubu電子書城結帳時輸入TNL83,可享全站83折優惠(部分商品除外,如實體、成人及指定優惠商品,不得與其他優惠併用)
  • 透過以上連結購書,《關鍵評論網》將由此獲得分潤收益。

從家庭、職場、同儕到社會角色,

寫給20~40歲青壯世代的超越痛苦之書。

✦杏語心靈診所院長————陳俊欽最新力作✦

✦結合心理、社會、宗教、哲學四個面向,提供人生的解方✦

✦李家雯(海蒂)諮商心理師————專文撰序✦

你是否也曾經聽過這些話:

「已經過得這麼享受,還有什麼好抱怨的?」

「有這樣的環境,表現好是應該的。」

「花那麼多錢讓你去補習,為什麼不認真一點?」

「都念到研究所畢業了,怎麼不去做更好的工作?」

事實上,當選擇越多,我們被迫放棄的可能性也越多,

擁有的本身何嘗不是另一種痛苦呢?

在教育普及、科技高度發展之下,卻也造就了前所未有的學歷眨值、M型化社會、物價飛漲等狀況……「辛勤一代」所累積的財富並沒有讓「富足一代」變得快樂,反而讓更多年輕人深感無力與自卑。

本書將深入剖析現代人的痛苦與煩惱從何而來,包含:

✦成為有用之人所需付出的巨大代價

✦被富裕階級圍繞,因「相對剝奪感」而覺得更加貧窮

✦在豐富資源中長大的孩子,反而缺乏「無條件的愛」

✦社交媒體的普及,加深了自我價值的不確定性

為了打破「不快樂的循環」,

要先鬆綁社會對你「應該獲得幸福」的期待!

任誰都有感到悲傷、偶爾崩潰,或選擇躺平的權利,而人也永遠具備改變的能力,書中提供了可實際應用的方法,並融入診間的案例故事,幫助讀者在時代的困局中安頓內心、與他人建立連結,找到專屬於自己的生命意義。

【設計理念】

以溫暖的漸層色為底,如同讀完這本書後,能讓人心境變得更開闊。即使遇到不快樂的事,仍可以抬頭看看變幻的天空、美麗的彩霞和群飛的眾鳥,並且用象徵通往幸福的「青鳥」為視覺焦點,翅膀上則纏繞了一小段花語為勇氣的「琉璃苣」,代表儘管現況不完美,我們仍可以勇敢地振翅翱翔。

Photo Credit: 悅知文化出版

【加入關鍵評論網會員】每天精彩好文直送你的信箱,每週獨享編輯精選、時事精選、藝文週報等特製電子報。還可留言與作者、記者、編輯討論文章內容。立刻點擊免費加入會員!

責任編輯:馮冠維
核稿編輯:王祖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