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療品質
立院通過主決議,健保平均點值明年6月底達1點0.95元,陳時中:恐加劇醫病對立
全民健保實施於明年屆滿30年前夕,立法院會通過主決議,要求衛福部應於民國114年6月30日前達到平均點值1點新台幣0.95元,化解健保點值入法後,恐引發健保費上漲的疑慮。然而,衛福部預估健保財務缺口700億元,除持續盤點財源及向行政院爭取,可能要調整給付與審查支出。
《以健康之名?》:醫療品質管理指標百百種,反而難凸顯出它真正的重要性
有別於傳統分析聚焦於政策的可行性與成本效益,《以健康之名?》一書強調「民主、法治」與「正義、反壓迫」的面向,同時兼顧政策「制定過程」和「造成結果」,將更多價值帶入讀者的視野之中。
想做物理治療,醫師說了算?台灣舉世罕見的醫療分工限制,帶來嚴重的照護後果
現行的制度邏輯,是因為醫師團體認為,不管有病沒病,民眾都得先取得醫師診斷,確認是否能做物理治療。然而,如果這樣的考量真的正確,那麼其他醫事人員,是不是也該一體適用這套分工模式,取得醫師診斷後,再來執行其他醫療業務?
【核刪制度】專家審查為健保財務與醫療品質把關,為何醫界強烈不滿?
事實上審查制度與健保支付制度也息息相關,傳統費用審查是因應論量計酬制度而生,當健保支付制度有所變革,也會牽動審查方式。而當總額預算、論人計酬或論案件計酬(如DRGs制度)實施後,醫師和醫療院所自己就會審查診療內容,不用健保署審查。
自付差額爭議宛如「高空鋼索上的獨輪車」,健保署賠了夫人又折兵
自付差額制度宛如「高空鋼索上的獨輪車」,健保署努力地在「健保財務有限」這條高空鋼索上,奮力地維持平衡,而車上同時承載著「提升病患就醫可近性」、「醫療服務提供者擴大特材給付品項」等諸多期望,背後更牽扯醫療院所與醫師收入、廠商之間的競爭。
不滿《獸醫師法》強制進修:難道一定要花錢拿時數?自己讀資料就不算進修嗎?
立院只用12天即通過一項重大法案,又將影響到獸醫執照的更新,似乎讓部分獸醫師有些措手不及而產生反彈。
台灣民眾醫療滿意度 全球倒數第3
前衛生署長楊志良分析,健保規定全民納保,民眾認為付錢就是老大,也比較容易挑剔,對服務品質不滿;而國內醫護人員待遇偏低,工作忙碌時,無法為患者仔細解釋病情,也易造成資訊不對等。
台灣醫療崩壞的救命仙丹不是國際醫療,濫用健保的問題只能從「人性」來救
在講求市場機制的自費國際醫療中,需求者以財貨價值來交換醫療人員的技術,醫療人員提供技術給高財貨的需求者。但是,商業上的供需法則根本無法解釋,這樣吃力不討好的供給,為何還是有人傻傻願意持續提供服務?也無法一勞永逸的解決參雜道德因素的醫療供需問題。因此健保衍生出來的人性問題,只能從人性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