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京
中國電影《再見,李可樂》:不一定多好看、但一定很可愛的少見華語動物電影
《再見,李可樂》王小列的小說《爸爸是只「狗」》。劇中有可愛的狗狗、母女衝突、個人成長,還能爛到哪去?偏偏編導就是把這些好用的元素給做爛了——但還是值得看,因為華語電影圈已經好久都沒有動物片了。
《學校在窗外潮本》:廣設大學很重要,執政者卻便宜行事選擇升格技術學院
尤其1970年代起,許多人辦私立高職,是一種金錢投資,處處叢生的是學店。這些私立高職升格為專科,專科升格為技術學院,技術學院為升格大學,品質必然粗陋。私校收費又數倍於公立學校,這樣的第二國道如何能吸引年輕人就讀,紓解升學壓力?
《流浪地球》的問題就和海報一樣:只看到演員,卻不見地球
在中國創下超過200億台幣票房的《流浪地球》,對照劉慈欣的經典原著小說,其實還更像是個二創,角色塑造和剪輯的種種失誤,也使這部電影和更適合讓喜歡環太平洋那樣航向宇宙浩瀚無垠的影友觀賞,而讓科幻小說書迷失望。
【中國賀歲片】《流浪地球》:一部中國電影宣言,但似乎無關乎科幻電影
《流浪地球》讓中國觀眾興奮的是,這部春節檔最賣座的影片(截至上映第12天累積了超過33億人民幣的票房)似乎讓人看到了直追好萊塢的科幻片品質⋯人類將面臨地球與木星相撞而全數滅亡,裝載著全人類所有知識的太空站則在電腦的控制下「叛逃」了,於是主角先要與電腦進行戰爭。
《流浪地球》開啟了「中國科幻元年」抑或只是「太空版戰狼」?
《流浪地球》是個不錯的故事,可遠遠算不上神作。遺憾的是,一群有在試圖跳出自身民族思維桎梏的創作者,他們作品掀起的討論,最終以民族主義為註腳。
《流浪地球》開啟了「中國科幻元年」抑或只是「太空戰狼」?
《流浪地球》是個不錯的故事,可遠遠算不上神作。遺憾的是,一群有在試圖跳出自身民族思維桎梏的創作者,他們作品掀起的討論,最終以民族主義為註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