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陶
從《楊逵:鵝媽媽出嫁》到《三十鵝麗》,我們再把台灣文學變成歌
放眼台灣的流行音樂史,其實「以文學、詩歌入樂」不乏有趣的嘗試。然而《楊逵:鵝媽媽出嫁》最重要的歷史意義是——這些正值發光發熱、年輕創作歌手,風格上受到美國民謠復興運動啟發,搭上解嚴後的本土化浪潮,選擇用自己的母語,及現代文藝青年的方式(相較於之前的台語歌),耕耘台語新民謠的土壤。
楊逵不是國家的好學生,但他一直會是二女兒素娟的老學生
在政治迫害的社會,作為政治受難者後代的兒女們很難敞開自己,無法接受父親的擁抱,也埋藏了自己的夢。讓我們透過藏品的線索,回到國家機器進入楊逵家屋的那一天及其後,感受楊逵、葉陶與孩子們的驚懼和傷心。
《阮ê青春夢》:那些日治時期投身社會運動的摩登新女性
除了投身政治社會運動的反抗行動,也有像辜顏碧霞這樣以身為大家族下女性成員,撰寫《流》這本小說,內容有別於許多作家以文載道的刻畫社會不公或政治歧視,而是反觀自己生活的空間,直白的描述大家族下的生活樣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