儲能
2024在台英國企業調查:較去年更擔憂兩岸議題,認為台灣再生能源過於著重風電
在台英國企業認為,半導體、能源與先進工程為台灣最具有潛力的三大產業,更有超過八成的受訪者非常看好台灣再生能源今年的發展前景,特別在儲能和風電領域。不過業者也透露,台灣在發展再生能源領域過度關注風能,希望能更多開發包括氫能在內的綠能。
特斯拉正式在台推出家用儲電系統Powerwall,可搭配第三方太陽能板,甚至為電動車充電
就算沒有太陽能發電系統的家庭,也應用Powerwall搭配時間電價降低電費支出,只要至官方網站登記填寫資料,特斯拉就會透過認證安裝廠商,為消費者打造依自身用電需求的最佳設備配置。
台塑新智能加碼投資新能源上看200億, 王瑞瑜:關鍵技術電池芯已接近100%本土製造
能源危機成為台灣重要的議題,而近期台塑新智能董事長王瑞瑜說:「我們掌握關鍵技術(電池芯),已經接近百分之一百可以本土製造,有別於現在整套進口。」
特斯拉將在上海蓋儲能超級工廠,可望推出廉價版電動車迎戰比亞迪
美中對抗下,特斯拉執行長馬斯克(Elon Musk)做出了一個重要的決定。特斯拉於10日表示,要在上海打造超級儲能工廠將於今(2023)年第3季動土,2024年第2季開始生產,這是特斯拉首個在美國本土以外的儲能超級工廠。
台泥集團子公司布局新能源5大領域,電動飛行器為下一個重點市場
台灣進攻新能源市場的速度越來越快,重量級傳統業者台泥宣布新能源五大佈局,預計2025年在南歐會有一萬個充電樁,再打進電動飛行器市場。
台灣業者如何切入全球電池產業鍊?借鑑台積電,共創多元化電池芯解決方案
台灣的材料創新應用,可以讓電池芯在全球鋰電池產業關鍵地位。借鑑台積電,從共同開發代工製造的模式向上創造高端價值,透過對於電池材料的專業,切入鋰電池芯的製造。
碳權詐騙、儲能饋線蟑螂⋯⋯2022年業界目睹之五大綠色產業怪現象
業界聚會提到《2021年比元宇宙還重要的5大暗趨勢》預言全部成為現實,接續這些現實,整理了2022年業界目睹之5大綠色產業怪現象:從碳權詐騙、儲能饋線蟑螂、電池公司搶募資,到售電業的天花板和碳中和誓言,如有雷同,純屬巧合。
「胖子鈉電池」挑戰「高富帥鋰電池」的優勢在哪?雙方有「合作」的機會嗎?
在不需要開太快的運輸工具、需要在低溫運作的運輸工具、不需要快速充放電的備用電源等場域,鈉電池都比鋰電池有更大的發揮空間,不過「胖子」與「高富帥」其實不一定得競爭:早就有人提出了混合電池系統解決方案。
跟風投資之前請先詳閱:這七家「胖子鈉電池」企業各有哪些優勢?
如果你是投資人,看出了投資「胖子鈉電池」潛在的報酬率比本來就已經是「高富帥」的鋰電池多,但你並不懂鈉電池技術,該投資哪些鈉電池相關企業呢?
強力逆襲固態電池界的「胖子鈉電池」,背後的技術與原理是什麼?
鈉電池製造過程中,不使用石墨作為負極材料,因而減少製備石墨時需要的3000度超高溫製程,大幅減少能耗,自然降低碳排放,相比起鋰電池更環保。不過碳基材料不就是石墨嗎?鈉電池有什麼不同?
台電投入5645億元推10年電網強韌計畫:「在地發電、就近使用」,杜絕大規模停電再發生
台電說明,減少電力傳輸距離是降低電網風險最佳解方,因而台電規劃由燃氣機組及再生能源等電源就近直供科學園區及產業園區等用電中心,而不再需要全數經過南北幹線輸送電力,可減少電網負擔、降低電力耗損,如此可把既有電力幹線留給民生需求,提升大眾民生用電品質。
中國氫能及燃料電池產業「爆發元年」,布局10年專利超越美韓德、直逼日本
北京當局定調,氫能是國家能源重要組成成分,也是實現綠色低碳轉型的重要載體,未來除了在其國內完善供應鏈外,也要和「一帶一路國家」發展氫能貿易,外界稱今(2022)年為氫能產業是爆發元年。
中國電動車電池龍頭寧德時代全球市占率達三分之一,電池佔成本過高,下游整車廠抱怨淪為「打工仔」
寧德時代今(2022)年上半年全球裝機的市占率高達34%。外界抱怨動力電池價格太高,大部分電動車業者都處於虧損狀態。目前中國廣汽集團表示:「目前動力電池成本佔汽車總成本的60%,我們現在不是在給寧德時代打工嗎?」
如果把「儲能」當成買保險,你有選對保單嗎?
不管你是什麼動機買儲能保單,儲能投資同樣需要ESG的全局思維,否則你就會跟文章一開始說的那位深諳人情世故的創業家一樣:看似很賺錢,卻沒有理解根本問題。
芬蘭做出商用「沙電池」,有望成為成本低廉、環境代價小的新綠色能源
在芬蘭的坎康佩(Kankaanpää),一些年輕的工程師建成了第一個商用的用沙子做出的儲能設備,它們認為這是一種低成本,低環境代價的儲能方式。
繼鴻海、台泥之後,台塑宣布投入160億元蓋電池芯廠,補足台灣電動車供應鏈關鍵拼圖
台塑第一階段預計投資60億元,設置規模2.1GWh的磷酸鋰鐵電池芯廠,預計明年動工、2024年可以量產;第二階段則預計投資100億元、2025年起建,設置規模2.9GWh的磷酸鋰鐵電池芯廠,目標2027年完工量產。
超越液態鋰電池的固態電池,將大幅改變「電動車」與「儲能系統」應用場景
層出不窮的電動車火燒車事件,以及大家對儲能系統電池的擔心,都直指兩個最重要待解決問題的應用場景,也就是電動車及儲能系統。而這也是固態電池最有獲勝機會的應用場景。
沒有能源業,就沒有產業:2021年比元宇宙還重要的五大暗趨勢
真實世界的複雜問題正是能源使用和碳排放,這才是科技人最應該下功夫的地方,而理解2021年五大暗趨勢是重要的基本功,因為這些驅動力正暗潮洶湧地推動主流產業板塊漂移,如果沒有安裝全局思維的軟體,你可能還以為只是一座火山爆發。
儲能產業對電網穩定很有貢獻,這樣可以得到「碳權」嗎?
有些人認為「儲能提供電力輔助服務對電網穩定很有貢獻,應該可以得到碳權」嚇得我們幾位帶路人連夜開會,深怕又多出一則都市傳說。其實你講的碳權跟我講的碳權,雖然字都一樣但應該不是同一件事,沒錯,實際上我們有兩種碳權。
當台灣的綠能供電比例越高,該如何才能達到穩定供電?
所謂基載電力,就是24小時365天都在電網裡供電的電力。但在未來,由於要達成減碳目標,我們要改用再生能源為主要電力,因此,原本的基載電力就不能再當主力了,必須轉為輔助電力,可是燃煤與核能這兩種電力,都有「無法快速升降載」的特性,使他們很難配合再生能源的間歇性來提供電力調度,那該怎麼辦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