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統戲曲
「戲」出民間趣,終登大雅堂:成大王三慶談「南戲」裡的庶民趣味
說起「民間戲曲」,我們首先聯想到的可能是大甲媽祖遶境時的南管音樂、野台戲,或是歌仔戲等等。但成大中文名譽教授王三慶笑著表示:「早在這些已自成體系的表演出現前,已有許多地方小戲在古代中國四處被演出」
兩廳院公布2023年度OPENTIX數據:總票房15.7億元優於疫前,綠光劇團、雲門舞集等節目最熱門
根據OPENTIX兩廳院文化生活統計,年度總票房達15.7億、售票數205萬張,創歷年新高。其中,現代戲劇類票房冠軍為綠光劇團《清明時節》;戲曲類票房冠軍為唐美雲歌仔戲團《臥龍:永遠的彼日》;舞蹈類票房冠軍為雲門舞集《薪傳》;中型演出類票房冠軍為相聲瓦舍《鱷魚不見了》。
當莎士比亞遇到戲曲:台師大陳芳帶你看懂當代「莎戲曲」的異化與創新
在一般人刻板印象中,京劇、崑劇、豫劇、越劇等戲曲形式,似乎陳舊不變,但你有想像過,當傳統東方戲曲的內斂碰到西方莎劇的外放時,會雜揉出什麼樣子的劇場?講究戲劇性以及敘事的莎劇,又該怎麼跟講求角色情感抒發的戲曲結合?
電影總票房砍半、傳統戲曲失舞台⋯⋯疫情重擊文化產業8大面向,文化部將提新振興計畫
文化部表示,疫情期間文化部透過2次發放藝FUN券刺激文化經濟,但由於演藝廳級的票價較不利於藝FUN券使用,導致表演藝術消費僅占藝FUN券全部消費的8.3%,因此需要一波新的振興計畫扶助以恢復生機。
國家兩廳院首次公布「OPENTIX」營運數據,疫情之下的表藝團隊受到哪些影響?
OPENTIX所累積的藝文消費數據,或許尚未能涵蓋全臺灣毎一場演出的售票資料,希望藉此綜觀藝文票房概略面貌,透過客觀的角度由數字出發,進一步協助藝文團隊與產業的發展。
《性別、政治與京劇表演文化》:台灣劇壇因王海玲而精彩,但沒有了王海玲的豫劇團呢?
河南的豫劇能在台灣扎根流播,王海玲絕對是關鍵,一人扛起一座山,是王海玲一個人撐起一個劇種在異地的生存與成長。
融合南北管特色的「高甲戲」:南管新錦珠劇團,開出美好的傳承之花(上)
曾在台灣風靡一時的高甲戲,是傳統戲曲中台灣本土的民間藝人為求生存、吸引觀眾,將源於中國的南管與北管戲曲加以結合而成的新劇種。本文娓娓道來高甲戲在台灣曾經紅極一時、沒落,到最近又是如何復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