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合國永續發展目標
嘉義梅山清潔隊養「黑水虻」,每天去化200公斤廚餘
梅山鄉清潔隊長劉瑞欽指出,黑水虻生長週期約28至35天,在幼蟲時期能大量吃掉廚餘,消化後排出的虻糞富含有機質,是很好的天然有機肥料,長大的蟲體還可以直接餵雞、餵魚,加工處理後能做水產養殖高蛋白粉使用,從幼蟲到成蟲再孵化過程都呈現友善循環。
直擊COP28綠區:加速永續概念落地宛如未來智慧城市,推動聯合國永續發展目標(SDGs)
值得一提的是,COP28綠區內全面採用電動交通工具,參觀者可在智慧租借站自行上網租借電動自行車和電動滑板車,更方便在各場館之間移動,也因為採用電動車輛,園區內相當安靜,與杜拜市區充滿燃油車引擎聲形成強烈對比。
德經處發表年度《社會責任專刊》,台灣默克、巴斯夫協助台積電德國廠落實社企責任
台積電本月宣布將在德國德勒斯登設廠,如何幫助其供應商符合當地法規要求的企業社會責任?台灣默克集團公關暨政府事務總監黃郁惠分享,默克很多產品都是在其他地區生產,現在決定要搬到台灣,「這對台積電和其他客戶來說(在減碳上)是一個很大的幫助」,默克已宣布在台170億元,著重在半導體科技事業產線與研發動能。
【未來大人物謝宜澂專文】台灣的綠色餐廳是綠色餐廳嗎?跨國際定義標準何時能落地接軌?
當國際間正用嚴謹標準審視綠色餐廳規範之際,台灣現況由政府與民間組織針對「綠色餐廳」標章卻定義大不同,取得標準落差慎大。飛雀餐桌創辦人、同時也是2022未來大人物的謝宜澂提出倡議,盼台灣能在國際永續飲食道路上,加速落地接軌。
對自己好也對別人好!家樂福社群變成「誇誇群」,鼓勵每個永續的最佳選擇
家樂福近年致力於食物轉型的實踐,善盡永續的企業社會責任,最近積極推廣「從i開始」的價格與價值標示合一行動,將永續影響力從生產前進到消費端,並搭配活潑有趣的社群操作,讓消費者了解選擇的價值與意義,號召民眾一起發揮影響力!
加拿大2022年底全面禁止製造與進口一次性塑膠用品,產業批變相處罰製造及供應商
加拿大現在正努力朝著歐盟、智利,以及墨西哥等國對一次性塑膠提出限制的方向前進,希望能透過全國性的禁一次性塑膠政策,迫使企業及市場提供替代塑膠製品的新選項。
氣候變遷對台灣水資源的衝擊:各縣市政府如何呼應2030年聯合國永續發展目標?
隨著氣候變遷,台灣地區年平均降雨量的長期趨勢雖然不明顯,但全年各季節降雨日數均呈現減少趨勢,這樣對於原本降雨量就稀少的地區來說,無疑雪上加霜,所以該如何保留珍貴的水資源,正是我們需要檢討的問題。
把水送進最遙遠的地方——台灣世界展望會#WASH計畫
面對缺水議題,全球人類應有同舟共濟的思維,儘速伸出援手、付出改變行動。關鍵評論網攜手台灣世界展望會推出數位敘事報導,期能呼籲讀者共同響應水資源議題、捐款支持救援任務。
缺水是堪比戰爭的人道危機!我們能做的是,盡可能把救命水送往每個地方
水是我們生命所不可或缺的重要角色,在台灣,我們打開水龍頭,就有乾淨的水可用,但在世界上的許多角落,水卻沒有來的這麼理所當然。
COVID-19後健康與社會福利還能達標嗎?
健康與社會福利被台灣民眾評比為第三重要項目,然而新冠肺炎大流行讓健康與社會福利發展倒退,台灣民眾認為該如何凝聚社會共識?參與SDG3 GAP世界組織又有哪些因應對策?
隱藏在偏鄉裡的快樂學習天地(下):豐田五味屋,顧瑜君老師與孩子們共譜的鄉村樂章
在五味屋巡禮的最後,我們問顧瑜君老師她對「理想教育」的想像。她回答,教育應立基於充分地接納與理解,將孩子身上的標籤撕下,溫柔緩慢的陪伴、支持一個人的學習與成長。
隱藏在偏鄉裡的快樂學習天地(上):台東「孩子的書屋」為迷失之子找回良善本性
「保有善的本質,去創造新的樣貌。」孩子的書屋作為一個社區機構也好、一個教育載體也好,終極目標是喚回每一個人內在的真心誠意,讓善良的本質去發揮他該有的力量。
專訪看見・齊柏林基金會:看見海洋,讓我們真正活像個海島子民
該如何拉近我們與海洋的距離,讓這座寶島上的人能真正活像個海島子民,充分接受來自海洋的愛與豐饒?齊柏林導演留下來的台灣珍貴影像,或許能給我們一些答案。
「無二不做」——愛交朋友的台南企業,以循環經濟帶動地方新面貌
成立超過一甲子的「台南企業」,突破傳統成衣業的框架,串聯地方情感與文化歷史主題,以循環經濟行動推動地方創生,讓台南以布循環創造美好生活。串連資源、經驗傳承、永續策略系統化,共創出「SDGs的無限可能!」
【圖解】我們與「餓」的距離——你不可不知的台灣4大飢餓問題
不患寡而患不均,台灣並不缺乏食物,而是過多的資源無法被平均分配,而飢餓作為貧窮的一種顯現,背後更隱藏貧富差距大的問題。
撕下原住民的經濟弱勢標籤,太陽的孩子不該貧窮世襲——專訪邸台東X卡大地布部落青年馬靖
專訪台東地方創生基地「邸台東」與卡大地布部落的卑南青年馬靖,一探台灣原住民族群該如何撕下經濟弱勢的標籤,消除貧窮世襲,找回原民與大自然永續共存的生活智慧。
稀缺性資源短缺,不同目標間的隱性衝突……我們能攜手通往共好的道路嗎?
淨水與衛生是台灣網民第四重視的永續發展目標,此目標的宗旨為「確保所有人都能享有水、衛生及其永續管理」,五月份的台灣社會,除了疫情升溫,久旱也造成人心惶惶。當資源短缺時,該如何凝聚全民一起攜手通往共好的道路?
台灣資通訊科技援外:協助友邦建立天災檢測與森林生態監控系統
過去一甲子臺灣一步一腳印參與國際援助,這些投入國際社會建設的努力和成果,讓全世界認識臺灣可以對國際社會做出貢獻。
疫情、缺水、停電後,誰還在乎就業與經濟成長?
「就業與經濟成長」是SDGs當中,在民眾心中的重要程度僅次於氣候行動,尤其26歲以下的i世代群眾,最重視這個與職業前途息息相關的永續目標。政府、組織及企業該如何凝聚全民一起推動這項目標的發展?
疫情、缺水、停電後,誰還在乎就業與經濟成長?
「就業與經濟成長」是SDGs當中,在民眾心中的重要程度僅次於氣候行動,尤其26歲以下的i世代群眾,最重視這個與職業前途息息相關的永續目標。政府、組織及企業該如何凝聚全民一起推動這項目標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