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慰劑
《蒼蠅效應》:最不可思議之處在於——安慰劑什麼也沒做,卻還是產生了效果
紐約市有三千兩百五十顆行人按鈕,其中的兩千五百顆完全沒用,應該說在性能上沒用,不過它們的效用可大了:它們讓人覺得自己在等待號誌時發揮了某種影響,這可能使人們比較不會魯莽地闖紅燈撞上計程車,而這正是這類蒼蠅效應最不可思議之處──安慰劑什麼也沒做,卻還是產生了效果。
付出更多努力,表現卻變更差?研究顯示「益智藥」無助於改善工作效能
市面俗稱的「益智藥」,原用於治療過動症或猝睡症患者,該藥的非醫療使用率在近年上升。然而澳洲墨爾本大學研究發現,未患有相關病症者若服用此類藥物不僅不會提升認知能力,反而會使績效表現變更差。
為什麼許多菁英運動員投向「偽科學」的懷抱,接受未經證實的療法?
為什麼許多運動員會投向偽科學?或大力擁抱一些未經證實的療法?當中可能的因素除了精英運動鼓勵「不惜一切代價取勝」的心態,還有許多背後的原因。
降血脂藥物 vs. 保健食品,美國最新研究:保健食品與安慰劑一樣,無顯著效果
低劑量的降血脂藥物-冠脂妥跟安慰劑比起來,在28天內可以降低平均約35.2%的低密度膽固醇(LDL-C);然而其他六種保健產品跟安慰劑比起來,並沒有很顯著的差異。
今日新增本土3萬7196例、死亡78例,李秉穎:免疫橋接符合國際潮流,「高端無效說」邏輯不通
在記者會中,李秉穎醫師表示高端並非唯一使用免疫橋接的方式通過EUA認證,歐盟與韓國也有相同的案例,目前國際的傾向與WHO的態度,免疫橋接是可以認證疫苗的效力的。他表示「各國國情不同、規定不同⋯⋯若是因高端疫苗不受日本採證就說高端無效,是不合邏輯的。」
研究稱抑鬱症並非因為血清素過起,抗抑鬱藥是否「建立在一個迷思之上」?
雖然不治療抑鬱症有風險,但有些人會經歷抗抑鬱藥的嚴重副作用,血清素研究的作者們表示,在這一點上需要更清楚地溝通。
比起相信國產疫苗的陳建仁,跑去打AZ的楊志良能別用「小人之心」來看待人性的高貴嗎?
國民黨說,陳建仁提前自行解盲是特權。但事實上根本沒有提前,多位民眾出面表示他們更早接到通知,以便他們可以選擇要先施打AZ、莫德納或是繼續接受高端試驗。
《像科學家一樣思考》:人類一定有偏見,但科學家會採取主動避免偏見
科學大多是一種有條理的方式,用來辨識並排除偏見。如同我之前所說,科學是一門學科。科學就像牛軛,讓公牛拉著人類知識的車子往前進。
「瑞德西韋」恢復速度比其他藥物快30%,曾被列為「板凳球員」的它如何抑制病毒?
瑞德西韋是一種「核苷酸類似物」,之所以能用來治療武漢肺炎,是因為「核苷酸類似物」可以「騙過」病毒的聚合酶,進而抑制病毒自我複製。
在未來,科學家或許能預測「安慰劑」對誰有效
阿普卡里安說:「以後臨床醫生或許可以設計並向患者提出5、6個問題,以決定是否該開立安慰劑糖片給他們,在這個人格問卷上得分越高,安慰劑效應的效果就越大。」
在未來,科學家或許能預測「安慰劑」對誰有效
阿普卡里安說,「以後臨床醫生或許可以設計並向患者提出5、6個問題,以決定是否該開立安慰劑糖片給他們,在這個人格問卷上得分越高,安慰劑效應的效果就越大。」
想知道為什麼頂尖運動員這麼迷信?最好的方法就是先研究鴿子的行為
即使許多儀式和期望的結果根本毫無關聯,為什麼許多運動員(和一般人)還是要維持這些儀式呢?或換個說法,即使迷信似乎沒有帶來具體效益,為什麼還是到處看得到迷信的行為?
能量水晶是真的有效,還是「安慰劑效應」?
當然,拿著一塊水晶跟服用安舒疼止痛藥是不同的,也別指望下次去診所的時候醫生跟你推薦水晶。從傳統醫學和實證科學的角度看來,現有研究認為能量水晶就跟蛇油這樣的偏方差不多。
能量水晶是真的有效,還是「安慰劑效應」?
當然,拿著一塊水晶跟服用安舒疼止痛藥是不同的,也別指望下次去診所的時候醫生跟你推薦水晶。從傳統醫學和實證科學的角度看來,現有研究認為能量水晶就跟蛇油這樣的偏方差不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