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染病
颱風山陀兒重創高屏,釀2死、667傷,停電戶數近40萬,災後須慎防登革熱
颱風山陀兒裹帶豪雨,為全台帶來大量損失,已計有人員傷亡2死、667傷、1失蹤、4處道路阻斷。全台曾停電總戶數逼近40萬戶,目前新北、高雄、屏東也尚有家戶停水,有待搶通。
《燃燒棕櫚》小說選摘:就算穿著防護衣,要接觸陌生人依然令人恐懼
春野和妹妹澄香與父親一起住在東京都內附庭院的住宅。一家三口的生活封閉卻富足,對兩姊妹而言,爸爸是永遠支撐著自己的存在——直到醫生宣布,爸爸只剩下一年的壽命。
破解傳染病的「時空密碼」:台大溫在弘從地理數據分析和流行病學,研發「時空演算法」
作為台灣「地理空間流行病學」領域的先驅者之一,溫在弘提到他受現代流行病學之父約翰・斯諾的霍亂研究啟發,從地理空間角度看待流行疾病。經過數十載的研究,他建構了「時空演算法」來收集、分析與預測疾病在空間和時間上的變動,做為預防流行疾病的有效工具。
類鼻疽累計37例創18年同期新高,凱米颱風後大增,台大醫師憂與「免疫竊盜」有關
疾管署指出,類鼻疽是由存在於土壤、水池及積水環境中的類鼻疽桿菌引起,主要由皮膚傷口接觸受病原菌污染的土壤或污水傳染,颱風帶來的強風暴雨易使土壤和泥水中的類鼻疽桿菌暴露地面,更易傳播,常為吸入性感染,造成颱風後1個月內確診個案增加,民眾應做好個人防護措施。
颱風過後做好這三件事,有效預防登革熱、類鼻疽等傳染病
降雨後容易造成環境中積水容器的產生,風災後一週是預防登革熱關鍵,颱風過後從「清除」病媒蚊孳生源開始,到「清理」家園,注意飲食衛生環境「消毒」,才能常保自己和周遭人的健康!
《禽流感的哨兵》:台灣的位置不僅是戰略關鍵,也是流行病的傳染關鍵
台灣在地理上與中國相鄰,使其成為病毒傳播的潛在通道之一。凱克在《禽流感的哨兵》中分析了台灣如何應對來自中國的公共衛生威脅,包括流行病監測和防疫措施。這本書提到了台灣在地緣政治背景下的獨特地位,尤其是與中國的政治緊張關係。他探討了這種地緣政治背景如何影響台灣的公共衛生策略,以及與全球公共衛生社群的合作。
歐洲多國爆發「鸚鵡熱」致死病例!那與鸚鵡有關嗎?我該如何預防?
世界衛生組織呼籲,醫界應提高警覺,飼主、常與禽鳥接觸的人士應做好防護措施,注意手部衛生、環境清潔,避免飼養環境過度壅擠,而世界衛生組織後續也會持續監測國際疫情。
《禽流感的哨兵》推薦序:疫病流行危機的地緣政治意涵,在COVID-19得到了證實
作者是挽起了褲管下田野,正如我們可以看到第四章中,H5N1疫情正當肆虐之時,他仍在香港的一個家禽養殖場做了參與觀察。但作者毫不張揚,他沒有和我們說他是否害怕,或者他會不會有點厭煩幫忙堆鳥糞。由衷佩服!
《禽流感的哨兵》:「南方」送病毒株給「北方」生產疫苗,大流感展現不平等的贈禮關係
台灣、香港和中國的關係比這種北方/南方的對立更為複雜。一方面,中國既有病毒株,又有能力生產藥物與疫苗,另一方面,台灣和香港則必須在中國的邊沿地帶發明新的主權形式,畢竟在這樣的邊沿地帶,商品、人員與病毒的流通尤為頻繁。因此,在流感病毒的世界裡,贈禮關係便有了許多種形式。
譚德塞:再度爆發大規模流行病只是時間問題,呼籲各國簽署「X疾病」協議
台灣不是世衛會員國,如何取得相關資訊,羅一鈞表示,會透過與一些理念相近的國家、友好國家雙邊或多邊合作,設法取得相關資訊,注意有沒有會員國才能得知的訊息;此外,也會透過其他多元管道偵測國際疫情及相關資訊,且從近年狀況看來,公開平台能提供的資訊已經很充分。
喀麥隆成全球第一個接種常規瘧疾疫苗國家,世衛盼減少致死率、挽救50萬名非洲兒童性命
總部設於英國倫敦的跨國大型製藥暨疫苗公司「葛蘭素史克」(GSK)旗下RTS,S瘧疾疫苗在歷經近40年的研製後,最終在2021年成功獲得WHO批准使用,而在此之前,RTS,S疫苗已在迦納、馬拉威以及肯亞等非洲國家進行試驗計畫,共計約200萬名兒童受益。
《未來的造物者》:遺傳學者嘗試「基因驅動」對抗瘧疾,未來就不必消滅數十億隻蚊蟲
此時此刻,我們正學習操縱分子、設計微生物及建造生物電腦系統,這就是文明演進的新紀元——我們來到了生物學時代的開端。人類在這個新時代建造的事物,將會解鎖新的商機、改善甚至是逆轉環境損傷,並在無數層面上改善人類的生命——包括地球上與外星球殖民地居民的生活都將得到改善。
中國黴漿菌+流感+RSV盛行,美專家憂嚴峻的「病毒疊加」感染潮
一個巨大的挑戰在於治療黴漿菌的前線抗生素在中國的抗藥性很普遍。在美國和歐洲的所有黴漿菌肺炎病例中,抗藥性發生率約為10%至30%,在亞洲這一比例約為80%至90%。北京進行的研究表明,2008年的發生率為68%,2012年上升至97%。
國衛院生物製劑二廠動土,預計2026年完工,疫苗自製防疫量能升級
司徒惠康說,二廠的擴建是因應全球新疫苗研發趨勢,會有更多疫苗研發平台,執行低商業價值或較難開發的新穎技術項目,強化與疾病管制署防疫中心的互補性,串接防疫及疫苗研製任務,並藉由產程開發與產業攜手提升國內生物製劑自製能力。
《變通思維》:保持社交距離這種「迂迴側進」變通法,已在史上最嚴重的兩波疫情拯救無數人命
把自己關在家裡或許看來落後且有損經濟,但因為病毒是一傳十,十傳百,我們需要臨時的權宜措施來打亂、減緩傳播速率:我們必須爭取時間。這種「迂迴側進」變通法固然解決不了問題,但能降低死亡率、減輕醫療系統承受的壓力,給科學家和醫療專家時間更深入了解病毒、找出有效的抗病毒藥物,並研發疫苗來讓疫情落幕。
【市調】九成以上家長有意願讓孩童施打腸病毒疫苗:關於疫苗不可不知的四大關鍵
腸病毒來勢洶洶,為了瞭解父母對於預防腸病毒的認知是否充足,以及是否具備相應的預防措施,本文與TNL Research關鍵議題研究中心合作線上問卷調查,進行進一步分析,及提供在施打腸病毒疫苗前家長必須知道的相關資訊。
《醫學,從巫術到科學》:莫札特、梵谷、尼采都逃不過的惡疾,梅毒與歐洲人民的互黑史
本書作者吳京平,擅長用通俗易懂的文字,把深奧的科學變故事。他的博客《科學史評話》系列,總播放量超過五千萬次!這次,他帶領讀者一窺人類與自然最長久的博奕——醫學的歷史。讀完書後你會發現,瘋癲與文明之間,經常只有一步之遙。
北京清華發布「中國人的國際安全觀」民調,民眾最關注美國的影響,對俄羅斯好感度最高
《澎湃新聞》報導,對於民調結果,清華大學戰略與安全研究中心主任達巍受訪時指出,中國民眾有一種樂觀的慣性,或可稱為是一種「樂觀儲蓄」,這是因中國在過去的40年裡享受了和平發展紅利,因此民眾對雙邊關係、世界安全、全球化發展較為樂觀。
疾管署宣布新增2起猴痘本土案例、匡列25人,將召集專家討論疫苗預防接種對象
疾管署發言人羅一鈞提醒民眾,本土病例出現代表已經有一些猴痘境外移入感染者可能透過親密接觸的方式,造成本土傳播。羅一鈞表示,本土猴痘感染的風險有提高,特別是針對年輕族群。他提醒如果民眾在親密接觸後有出現發燒、紅疹、水泡等症狀,就醫時需告知旅遊或接觸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