危險性行為
美紅十字會取消性取向限制,男男性行為者可捐血;台疾管署:愛滋若低於千例,將重啟討論
美國FDA新的評估政策,捨棄了針對性傾向的問題,有意捐血者只會被詢問「過去3個月內是否有新的或多位性伴侶」。如回答過去3個月內有新的性伴侶或1位以上的性伴侶,就會被進一步問「過去3個月內有無肛交行為」,若回答「是」,才會被要求延遲捐血。
《危險性行為之範圍標準》修法後,未來在具體個案上可能衍生的問題是什麼?
本文認為修法後最直接且立即的實益與影響,便是那些涉及《人類免疫缺乏病毒傳染防治及感染者權益保障條例》第21條第3項之尚未訴訟繫屬且事件行為發生於本條文修法生效時及生效後之事件,在被告具HIV感染者身分且穩定服用抗病毒藥物治療且維持病毒量受良好控制狀態下,法院應作出無罪判決。
「污毒之血」:男同志捐血禁令背後的效益主義思維
面對無法達成政策目的,又持續造成男同志社群污名多年的捐血禁令,政府若無法端出合理的說法來支持維持現狀的必要性,不如及早思考該如何在反同團體的壓力下,逐步鬆綁或是取消此禁令吧。
賴清德院長,愛滋疫情統計數據不是這樣解讀的
「男同志是愛滋疫情的主因」的論點,長久下來不斷加深對於男同志的刻板印象,並且經由教育與媒體不斷的重提與灌輸,讓社會大眾十分容易地就將愛滋疫情與男同志聯想在一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