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馬帝國
《餐桌上的文化人類學》:中國料理熱中於「雜食」的特性,向來是飲食史上的重要問題之一
從農業的起源到料理真實性的當代論辯,從波斯帝國的盛宴到日本職人對刀具的講究,帶領讀者展開一場跨越時空的飲食文化之旅,從而一窺堂奧。歷史學家班哲明.阿爾德斯.烏爾加夫特與人類學教授梅莉.懷特透過訴說迷人的故事、深究歷史的經過,提出了全新的視角,以供人們瞭解飲食的自然史、文化史,和形成料理的社會規範之間,存在著何種關聯。
《羅馬皇帝》:「恭喜凱薩,你終於找到父親啦」,羅馬皇帝為何熱愛收養原則?
塞普提米烏斯.塞維魯斯在一九三年的內戰後掌權,索性顛覆收繼程序,只求一個合理(卻是荒謬)的結局。為了鞏固自己對王位的權利,他追認自己為前任皇帝馬可.奧里略的養子——他可是十多年前就死了。對此,某幽默家的反應是:「恭喜凱薩,你終於找到父親啦」。
在大巨蛋內灌水來場龍舟賽?不可能吧!但古羅馬人真的在大競技場辦到過
如果今天聽到要在大巨蛋內灌水來場龍舟賽,應該沒有人相信這能實現,但一世紀的羅馬人卻在羅馬大競技場辦到過。根據遺跡推測,競技場內積水最高1.5公尺,而舞台是長86、寬54公尺的橢圓形,透過兩條輸水道的灌注,最快可能再半個小時左右就能注滿。提圖斯皇帝有次甚至將大競技場內注滿了水,讓馬和公牛以及其他動物在裡面表演水上行走......
【國際為什麼】EP2|為什麼中東戰爭總是打不完?猶太與阿拉伯人究竟在爭什麼?
說到中東,大家的第一印象應該就是:「這片土地上的戰爭好像永遠都打不完!」為什麼猶太人跟阿拉伯人都堅持要住在巴勒斯坦這片土地?面對以色列的步步緊逼,阿拉伯人又該如何生存?「國際為什麼」我們為你解惑「一個難解的國際現象」究竟從何而來,今天想跟你聊聊以巴衝突的歷史遠因,帶你回到千年前的應許之地。
《十二凱撒》導言:「亞歷山大」石棺故事核心中的誤認情節,本身就充滿重要的歷史意義
畢爾德在《十二凱撒》中,從重建令人驚嘆的提香「皇帝廳」,到重新詮釋亨利八世著名的皇帝掛毯,展現迷人的偵探工作。她提供一個扣人心弦的故事,講述有史以來最具挑戰性和令人不安的強權肖像。
我成功完讀全套《羅馬帝國衰亡史》的經驗分享:這世界上應該再也沒有征服不了的經典鉅著吧
閱讀經典最常遇到的挑戰,就是很多厲害的經典,篇幅也都是驚人的長。《紅樓夢》、《源氏物語》、《追憶逝水年華》、《羅馬帝國衰亡史》…都是很好看、但是必須要讀很久的經典鉅著,要讀幾個禮拜、幾個月、甚至幾年才能完食。
並不浪漫的「羅馬帝國」,為何會成為現代英文「浪漫」一詞的語源?
現在我們在日常生活說「浪漫」,其實多是從「romanticism」轉來的;我們感受到的「浪漫」,是很「romantic」的。但是,羅馬帝國(Roman Empire)雖然是歐洲史上的第一帝國,但羅馬人的生活給人的印象好像並不浪漫啊。這是怎麼回事呢?
考古學家在龐貝古城發現「環形麵包始祖」,至今仍是義大利那不勒斯傳統美食
西元79年,維蘇威火山突如其來的爆發掩蓋了龐貝古城。近兩千年後,這些古羅馬遺址重見天日展示在世人眼前,被完整保存的遺跡包含碳化的古代麵包,這些特別的環狀麵包作為神聖的祭品傳承了千年之久,雖然龐貝城已不復存在,但製作麵包的技藝仍流傳於義大利的傳統文化中。
從《羅馬帝國衰亡史》看台灣宗教界反同婚:會大量樹立「異端」的,一定是快要垮掉的社會
會大量樹立「異端」並群起攻擊他們的社會,一定是一個自己快要垮掉的不穩定社會。很慶幸這次台灣社會沒有跟著這些宗教狂熱份子一起打擊「同婚異端」,證明台灣社會的體質還算健康,不會因為這些佔台灣人口不到5%的LGBT族群要結婚就天翻地覆。
終身為羅馬帝國疲於奔命、極富責任感的「哲學家皇帝」奧理略
面對著沉重的責任和使命,愛好哲學的奧理略時常思考人生意義。為了履行作為帝國舵手的責任,他整個統治生涯都在進行他既討厭、又不擅長、卻又不能失敗的事—戰爭。
埃及豔后的後代,曾與羅馬帝國三分天下的「一代女王」芝諾比亞
芝諾比亞高潮迭起的人生在後世廣為流傳,從中世紀作家喬叟在故事中提及芝諾比亞的一生以來,各時代的作家均以類似的浪漫創作來紀念這名東方的沙漠女王。現今她在中東地區更是廣受愛戴,人們經常將她視作力抗西方霸權的精神象徵。
潛水客在西班牙海岸發現大量古羅馬金幣,失落的寶藏堆見證西羅馬帝國衰亡
考古與歷史遺產研究所的科學家隨後對錢幣進行了分析,確定它們的年代可追溯到公元364年到408年之間,這項考古和歷史發現,提供關於西羅馬帝國滅亡的最後階段大量新訊息,意義非凡。
《現代希臘史》:同時回顧古希臘和拜占庭這兩種祖系文明,結果就是認同的分裂
全書簡要闡明古文明遺產在現代扮演的角色後,主要敘事將涵蓋從十八世紀到今日,述說希臘民族國家與集體認同的形成,不僅限於希臘的居民,亦包括賽普勒斯的希臘人及生活在其他大陸的希臘社群,他們如何「成為希臘人」(being Greek)。
編輯推薦2020書單【帝國歷史篇】:漫步在帝國興亡的歷史長河,過過當皇帝的乾癮
雖然我們終其一生大概都不太有機會達成建立帝國的夙願,但趁著假期,看幾本描寫「帝國」的好書,仍然可以靠自己的想像力過過當皇帝的乾癮。
《征服的時代》導讀:在「羅馬和平」歷史大平台上,希臘民族不是「人居世界」裡唯一的角色
查尼歐提斯《征服的時代》述說這五個世紀、涵蓋亞歷山大帝國及羅馬帝國廣大疆域的故事,但他的重點始終是東方希臘人。
《地中海的冬天》:「前無帝王,後無君主」的戴克里先,是羅馬皇帝的模範
戴克里先是伊利里亞人。根據吉朋的論點,這位來自巴爾幹半島的第一位皇帝,「卓越的程度超過他所有的前任統治者」,同時在長期的初始混亂之後,出色地重整羅馬,可以被視為「新帝國的創始者」。
《地中海的冬天》:拜占庭的歷史,全部壓縮在這個西西里城鎮裡
我很少到過如此令人一眼就喜歡的地方:它像一座低矮房屋組成的玩具城市,你幾乎可以由這端望向另一端,並且瀰漫著魚和鹽水的味道,以及海洋的呼聲。
西方人喝酒前為何要「做一片吐司」?飲酒文化與烤土司息息相關
西方人喝酒前若要發表感言,會說「I wanna make a toast to someone」,這個「吐司」,除了把它視為日常片語外,難道和我們早餐抹果醬的吐司,真的一點關係也沒有嗎?
《超譯沉思錄》:「哲學家皇帝」奧理略為自己而寫的「冥想筆記」,成為迷惘世人的指南針
這本書不應該被視為聖人教諭的聖書,而是聆聽身為凡人的奧理略的心聲;是本跨越二千多年的時間隔閡,依舊深深影響現今社會的人們的思考之書。
《求善:台大哲學教授的斯多噶生活講堂》:為什麼道德判斷必然面對困境與兩難?
整體而言,身處道德判斷的困境與兩難時,斯多噶哲學可以讓我們從有限的生存環境獲得超越,與安身立命的生活指引。在談論斯多噶哲學時,我們需要強調的是「超越有限性」的概念。這裡的「超越」並不是達到某個終極性目標,而是釐清生活中的無知、避免不悅的情緒、轉換人生的態度,並獲得幸福的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