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其頓
巴爾幹半島駐村觀察:北馬其頓的國際困境,其實頗值得台灣借鏡
請讀者想一想,若中國祭出只要台灣人承認「我們都是中國人」,便不再在國際地位上處處阻攔,你會答應嗎?至今向中國政府申請過台胞證的數量,累計約1160萬人,佔台灣人口的50%以上,若往後中國向國際祭出手中握有台胞證的比例,我們又該如何理直氣壯地說:「台灣人不等於中國人!」
古希臘最有影響力的女詩人莎弗,萬千少女傾倒在她篇篇錦繡的詩文裡
莎弗那段時間用她的詩統御了不少人的心,那時的她還不到三十歲,她的風華絕倫有如虹霓吐穎一般。後來,她回到了熟悉的萊斯沃斯島, 在當地創立教育、詩歌、藝術等一切和美相關的課程,這段時間可說是她最風光頂峰的時期。
《征服的時代》:希臘化時代的役男,主要從事體育訓練
在羅馬的支配下,希臘城市依然保存役男教育體制。有段來自馬其頓安菲波利斯的碑文,年代可追溯至西元前二四或二三年,但是在記錄西元前二世紀初的一條法律,顯示出役男訓練對希臘城市的重要性歷久不衰。
劉仲敬《叛逆的巴爾幹》:馬其頓稀奇古怪的國號看似荒謬,但「中華台北」應該相當熟悉
民族發明像下蛋一樣,大蛋下小蛋,一路產生新的民族發明,一路發明到馬其頓的頭上。從希臘發明出保加利亞,從保加利亞又發明出馬其頓。所以馬其頓人對於「民族本質上是發明出來的,是人為建構的政治共同體」的印象格外深刻。
米丘曼契夫斯基的影像宿命:溯返、折疊、迴旋的時空與命運
米丘曼契夫斯基1959年出生於南斯拉夫時期的馬其頓,後赴美學習電影拍攝,與庫斯杜力卡、丹尼斯塔諾維奇並列南斯拉夫三大導演,1994 年以首作《暴雨將至》技驚四座,同蔡明亮《愛情萬歲》共享威尼斯影展金獅獎榮耀。
忽略「北馬其頓」更名協議的三個爭議,歐盟重燃民族主義之火
該協議使得馬其頓國內的「少數聯盟」與「多數中的多數」相互對立。這樣的安排必將重燃族群間的緊張關係,並加深馬其頓政局的兩極分化,這與歐盟的立意恰好相反。
6萬人抗議、國防部長下台 希臘仍同意「馬其頓」改國名
希臘和馬其頓兩國總理共同擬定的協議,在希臘國會通過,馬其頓共和國確認將改名為「北馬其頓共和國」,而希臘將幫助北馬其頓共和國加入歐盟和北約。
6萬人抗議、國防部長也下台:希臘仍同意「馬其頓」改國名
希臘和馬其頓兩國總理共同擬定的協議,在希臘國會通過,馬其頓共和國確認將改名為「北馬其頓共和國」,而希臘將幫助北馬其頓共和國加入歐盟和北約。
社運團體揭露飲用水有毒,馬其頓當局稱「反對黨抹黑」
2014年時,Arsena在多個實驗室對自來水進行分析、並嘗試公布分析結果。對此,政府的反應卻是將Arsena成員視作反社會者對待,並在過去幾年來使其屈從於各種形式的騷擾。
《亞歷山大的征服與神話》書評:海天混同未曾有,英雄至死是方休
在本書中,作者嘗試在亞歷山大進行的各種決策之間尋求是否存在某種統一性,就筆者來看,「超越父親腓力二世」以及「相信自己是神祇英雄的化身」可以說是本書所找尋到的統一性。
《亞歷山大的征服與神話》:亞歷山大是唯一成功征服阿富汗的外國人?
這些戰役是歷史上頻繁地反覆出現,以壓倒性軍隊進行殘酷侵略與殺戮之行動模式的先驅。特別是在包含古代巴克特里亞地區的阿富汗,大帝的先例在跨越兩千多年的時光後,再度重現。
《亞歷山大的征服與神話》:20世紀被製造出來的歐洲民族——馬其頓人
在波希戰爭後,馬其頓王室加入希臘世界以尋求王國的未來,為了獲得希臘人的接納,他們無論如何都非得證明自己是希臘人不可。
《亞歷山大的征服與神話》導讀:「製作亞歷山大大帝」,英雄的原型與暗影
這並非要否定亞歷山大個人的貢獻,沒有他卓越的政治和軍事天才,那龐大的帝國難以成形,但若沒有回歸歷史的脈絡,放在「結構」之中去理解他的成功,那無疑只是「反歷史」的神話。
《亞歷山大的征服與神話》導讀:我們可以透過史料,捕捉到「野生」的亞歷山大嗎?
每個時代,甚至每個人,包括大帝本尊,對「亞歷山大」都有自己的看法,而這常會反映出自己的樣貌及所處的時代。最終,我們只能依照自認的偉人或惡人形象,來塑造出自己的亞歷山大。
「北馬其頓」領銜的巴爾幹和平,成為各國保護主義的最大諷刺
如果即將到來的關鍵幾周能夠取得預期的結果,那麼這個上世紀末曾被民族主義蹂躪的巴爾幹國家,可能公然挑戰今天全球盛行的沙文主義潮流,既具諷刺意味,又令人感到深深的滿足。
希臘與馬其頓的國名之爭,普亭為何要插手?
通過反對普雷斯帕協議,有可能阻止馬其頓加入北約。但即使受到壓力,普亭也不會承認自己反對希臘與馬其頓和解,更不用說為積極干涉希臘和馬其頓內政而道歉。
我在瑞典的深夜,搭上來自馬其頓穆斯林的順風車
黑人被扭曲的負面印象已深植人心,想必遭到言語、行為、眼神霸凌的事件必定時常充斥在他們的生活之間。我雖然清楚知道不可對各色人種或宗教信仰有任何偏見,但是「反射性歧視」仍是很自然的顯露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