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術文化
從「文化幣之亂」,洞悉臺灣文化領域的「依賴性」
廣義的文化而言,美妝及拍立得在主流的文化史上皆有重要地位,而時下的文化幣政策,實造成了社會大眾形成刻板印象,即「以消費品味建構文化層次」。這正是不久前各大新聞媒體與社群平台出現聲音,表示購買書籍、浸淫音樂演出、徜徉博物館展覽等,方為文化幣之正途——但這是一種倒因為果。
學生炫耀買化妝品、做美甲、收購換現金⋯⋯文化幣違規濫用層出不窮,文化部大動作審查,哪些消費行為不適用?
近日在社群平台上,不斷有網友曬出自己使用文化幣大量購買化妝品、拍立得、甚至做美甲的照片,引發輿論抨擊。文化部表示已查獲多家違規店家,這些店家被指控冒用其他符合規定的藝文消費點收款碼,涉及接受民眾兌現、交易異常等行為。文化部已迅速對這些違規店家停止了適用資格,並中斷了資金撥款。
中國取消布拉格愛樂所有演出,挺台市長:可以去台灣
中國與捷克的藝文交流中,凡名字有「布拉格」的藝文團體表演都被取消,經捷克文化部長與中國外交單位證實後,中國此舉是針對布拉格市長賀瑞普之前挺台灣的言行而來。
走出「語言」與「國家建構」的迷思:從中古義大利城邦看「島國關賤字」的歷史意義
萬事萬物皆有縫隙,那是光透進來的地方。在愛裡,沒有計算。透進來的,是我們的島嶼天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