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詐騙
八炯、陳柏源拍片揭中共收買網紅掀熱議,稱下集談金融詐騙有性命之憂
台灣網紅陳柏源揭露中共統戰台灣網紅內幕後,抖音帳號遭封鎖。八炯表示,他們拍的上集影片,已經掐斷台灣新的網紅或是小網美們親中的路,讓台灣舔共網紅或吹捧中國好棒棒的每個人出來自清。下集月底出,主要談金融詐騙。
im.B吸金詐騙案一審判決出爐,主嫌曾耀鋒賣假債權非法獲利90億,重判16年半
im.B自救會理事長林家輝今日在判決後在法院門口表示,許多當初騙大家投錢進去的業務都僅輕判2年,還可以上訴爭取緩刑,「但被害人90億的血汗錢到底去了哪裡?」喊話要求檢方「徹查金流、討回公道」。
《泰晤士報》:中國詐騙集團「全球化」長臂經營,旅英留學生被騙700萬
《泰晤士報》報導,完成第3次匯款後,莎拉才開始懷疑事情不對勁,並向中國和英國警方報案。但詐騙集團成員在清空、關閉銀行戶頭後旋即「消失」,莎拉十之八九無法追回損失。她說,這場經歷對她衝擊很大,她曾有自殺念頭,幸好家人後來不僅諒解,並給她強大的心理支持。
【圖表】日本詐騙損失金額八年來首度增加,「退費詐騙」數量最多
潛藏在菲律賓等國的詐騙集團,操縱「黑暗(非法)兼職」的年輕人行騙,這種黑幕曝光後,「特殊詐騙」的惡劣性質再度受到人們的關注。2022年日本全國受害人損失金額約為370億日圓,同比增加了30%。
全台民眾一年就被詐騙69億,加重處罰有效嗎?英國反詐政策能給我們什麼啟發?
既然無法有效分配責任及風險,那或許將責任平攤給所有人,才能達到最佳預防效果。畢竟,金融詐騙並非一步到位,它是透過循循善誘,慢慢讓受害者陷入泥淖;也因此,在層層保護關卡之下,只要其中一環發揮了作用,即可阻斷被騙的結局——這也是為什麼近年來,設計「防範詐騙生態圈」變成主流。
詐騙集團1年吸70億,電商外洩個資「0裁罰」?政府研擬投資廣告實名制,提供帳戶也要罰
在各類詐騙手法中,假網拍詐騙案數量第一,假投資詐騙案數量排名第二,共發生6600件,但假投資的總財損34億2255萬元居冠。
太陽能產業「龐氏騙局」,巴菲特也受害:橫跨8年、涉及35個投資基金、詐欺10億美元,主謀判刑30年
近日美國加州州(State of California)當地法院宣佈,一家太陽能公司的老闆Jeff Carpoff被判處30年監禁。美國聯邦檢控官稱,因為Jeff Carpoff策劃了一場超級龐氏騙局,堪是加州東部地區歷史上最大的刑事欺詐案件。
用小錢就想實現「財富自由」?小心跌入各種金融詐騙陷阱
從這些金融詐騙及犯罪中我們學到的教訓是,貪婪及權力 的慾望是這些金融詐騙中不可或缺的要素,這也提醒投資人,要投資金融商品之前,除了確認商品本身各項條件之外,產品適法性,交易機構是否是合法設置等也要充分了解。
金融詐騙層出不窮:炒股、吸金與掏空有何不同?律師一次說分明
隨股市日趨熱絡,各種金融犯罪層出不窮。曾接觸過許多金融案件的律師廖昰軒強調,一般民眾多搞不清楚金融犯罪的差異,其中又以「操縱個股」、「違反吸金」和「背信掏空」三大類型最容易混淆,雖然這些案件都會造成股市動盪,同樣都是坑殺投資人,但背後的法源依據、罰則卻大不相同,操作誆騙手法更是南轅北轍。
匯豐、渣打、德意志等銀行放任金融罪犯「洗錢週轉」,總金額高達60兆元
這份報告特別點名了5間大型銀行,包括摩根大通、匯豐、渣打、德意志、紐約梅隆涉嫌持續搬運涉嫌罪犯的資產,甚至在這些罪犯因金融不當行為遭起訴或定罪之後。
《金融行為通識課》:詐騙犯慣用的九種認知經驗法則&五種策略和角色
投資詐騙的推銷話術是針對「潛在受害者」,說服他們投資不實的投資計畫。聯邦調查局探員冒充這些潛在受騙者接聽詐騙犯的電話,錄下談話。
透視樂陞案四大疑雲:一場計畫已久涉及百億元的掏空案
樂陞今年財報公告的總資產為144億元,其中帳上包括Tiny Piece、廈門同步這兩家公司的無形資產就多達47億元。這樣的估值,明眼人一看就會覺得有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