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物學家
【專訪】吳明益創作人格隨不同階段變化,《海風酒店》巡迴獨立書店為的是交流
吳明益經常書寫原住民,因此許多人誤以為他是原住民。他說,上個月與原住民歌手巴奈對談,巴奈問他:「明益你是哪一族人?」吳明益說,他很喜愛原住民文化。身為作家與教授,雖然在漢文化教育下成長,但與原住民朋友相處時,「我感覺自己變成了另一個人」。那個狀態讓他感到自在。
【小說】《荒境列車之旅》選摘:每位穿越荒境的旅人都必須付出代價,而這代價遠不僅是車資而已
十九世紀末,科技日新月異,人類幾乎就要相信世上沒有無法駕馭的事物。其中,以鋼鐵之軀橫越近五千公里,連結中俄的西伯利亞列車,更是人類文明的偉大象徵。這是人類首次憑一己之力穿越這塊巨大荒蕪的化外之地——荒境。這塊大陸天氣惡劣、路況險峻,但真正令人聞之喪膽的是「未知」。
李家維《我的神鬼人生》:我希望看見鬼,但其實我與神佛的緣分來得更深刻
可能有很多人不知道,在南台灣有個收藏達三萬多種活體植物的保種中心,北台灣有個近千尊神像的齊聚之地,全球第一個烏龜保種基地也在台灣……,一手推動的博物學家李家維教授,不僅擁有精彩豐富的人生經歷,更有享譽國際的學術成就。為科學家立傳,記錄他們的生命故事及學思歷程,熱情、執著,貢獻所學、驅動世界,是這些科學家們的共同印記與價值典範。
《博物日本》:沒有本質的自然——近世日本自然研究史導論
本書展現了從十六世紀晚期到十九世紀中期,一系列截然不同的知識與手工實踐,一方面從中如何支持著人類領域的擴大,將原始山脈與森林當作原料儲藏庫與認知資源,另一方面也發展出將自然物種及其環境概念化的新方式。
《亮光的起點》:日據時代第一位台籍博物學家,跨越社會分際的台日婚戀
《亮光的起點》以王雨卿的生平經歷為軸,藉由他個人對知識的熱望與情感追求,以及人生際遇的起升伏降中勾勒出殖民地的社會風貌。
人蔘、大鯢與大蔥鴨(一):歐美博物學家如何採集、分類「東亞限定版」物種的故事
做歷史的常喜歡說,從史料中可以汲取的故事往往比小說還要迷人——我認為,同理在東亞限定版的大蔥鴨身上也可印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