單車失竊記
【專訪】吳明益創作人格隨不同階段變化,《海風酒店》巡迴獨立書店為的是交流
吳明益經常書寫原住民,因此許多人誤以為他是原住民。他說,上個月與原住民歌手巴奈對談,巴奈問他:「明益你是哪一族人?」吳明益說,他很喜愛原住民文化。身為作家與教授,雖然在漢文化教育下成長,但與原住民朋友相處時,「我感覺自己變成了另一個人」。那個狀態讓他感到自在。
【專訪】吳明益:戰爭威脅下,台灣此刻能做就是經營文化
吳明益認為台灣現在需要的是建立一個文化模式,「文化選擇會讓台灣變得更獨特,因為顯然中國的每個區塊都是沒辦法選擇的」。「我看到一些契機,例如當我看到台灣有些年輕人暑假去衝浪,我們就離海洋國家更近一點點了啊!」吳明益成長年代的台灣因許多觀念和政策限制,使海島人民對海上活動十分陌生。
王佩瑤《浮光流影》音樂會:一個以記憶為主題,包含文學、音樂、攝影的跨界行動藝術
鋼琴家王佩瑤閱讀吳明益的暢銷小說《單車失竊記》後,受到啟發,因而產生創作計畫的靈感,攜手小提琴家魏靖儀與大提琴家高炳坤,演奏東歐作曲家楊納傑克、李蓋悌、艾內斯科、高大宜等人的作品,並且由馬來西亞攝影藝術家林猷進使用阿富汗相機對整個演出過程,包含台上與台下等數個不同角度進行長時間曝光攝影,最後親自沖洗出來的照片,就是這個創作計畫的成果。
【國際影展紀事】去羅馬除了看古蹟還能幹嘛?羅馬電影節有三大特色
羅馬電影節雖然有國際巨星,但它對在地觀眾的深耕其實更為成功、也更重要,而這跟它本身的定位也相符合。我從羅馬電影節的觀影經驗中體會最深的,就是影展對影像作品的相信力量,相信影像可以溝通、娛樂、啟迪、治療傷口,更能「看到」生活。
同是浪濤裡的異鄉人:專訪《橫渡孟加拉灣》作者阿姆瑞斯,談印度與華人移民的「小人物大歷史」
阿姆瑞斯教授在《橫渡孟加拉灣》一書,運用印度商人、麻六甲通譯、英國殖民中層官員與商船水手等,歷史波濤中小人物的日常,日記、報告乃至爭奪遺產的訴訟文件,鋪陳海洋兩端的流動:南印度穆斯林商人嗅著商機,往來於馬來半島與印度之間;英國殖民期間,大量印度籍行政官、投資客、勞工前往同為英屬印度的一省—緬甸,鞏固殖民統治與尋覓人生新機會。
作家吳明益回應國際曼布克獎「改國籍事件」:這是來自台灣的聲音,而我堅持它
吳明益表示,台灣在國際上受到很多壓迫與委屈,他並不是要聲張什麼,但有2000多萬人在台灣生活,「我代表一種聲音,我也堅持這個聲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