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仗
不該被忽略的戰爭心理:當敵軍來犯時,國軍士兵是否具備「殺人」的決心?
誰都不希望台灣成為第二個烏克蘭戰場,但即使再不舒服,當對戰雙方都是無冤無仇兩方的「人」在拚搏,也不該忽略最底層的感受與恐懼。然而,前線廝殺的軍人心理創傷,在歷次國防政策總是非常邊緣。
戰爭如何改變民意?2020年民調「願意為國家而戰」的烏克蘭人,比台灣的比例還低
過去戰爭意願調查最會被詬病的就是其真實性。而烏克蘭這次不幸地真的碰到戰爭了,而正好同一家民調公司在開戰之後繼續執行民意調查。真的開戰之後,有多少烏克蘭人願意打仗呢?
【關鍵眼中盯】覺得「軍人沒打過仗都是米蟲」,不是製造仇恨就是打太多電動
從找架吵的網友到部分名嘴,都常提出軍人沒搶過灘、沒開過槍,就等於不曾保衛過家園,因此是不該被尊敬的「米蟲」,這些人好像都把國防當成是玩第一人稱射擊遊戲,忘記能夠不打仗的國防,才是最成功的國防。
《三國異研堂》:幾十萬大軍?三國打仗究竟是個什麼樣的規模?
這就是戰國和三國的差異:戰國時一打仗,老百姓扔下鋤頭就去打了,真上第一線的,天曉得幾個人。所謂幾十萬大軍出陣,那是把拉板車送糧食的老鄉、立壁壘的民夫,都算在裡面了。
郭台銘擔憂「修昔底德陷阱」,但今日美中,真會成為昔日英德嗎?
在美中經貿戰,台灣戰略必須著眼在自由民主的「價值理性」以及全球生產鏈重組的「工具理性」,作錯選擇的下場將如同經歷霸權戰爭的土耳其和芬蘭,但郭台銘卻忽視了這一點。
為什麼要在聖誕節紀念巴尼?從高達《口袋裡的戰爭》檢討軍國主義
最近幾天有很多人在談論納粹德國,從《口袋裡的戰爭》來看,要避免戰爭這樣的邪惡事情發生,就只有認真面對並討論戰爭的前因後果,未曾接近戰爭的我輩才能讓歷史成為經驗。
中國會打台灣嗎?中共領導眼中的理性是什麼?
台灣總統蔡英文被問到中共是否可能對台動武時,表示「理性的領導人」會審慎評估。然而,若以宏觀的角度看待中國內政與國際關係,「開打」對解放軍或許反而是最「理性」的選項。
中國會打台灣嗎?中國領導者眼中的理性是什麼?
總統蔡英文接受電視專訪,被問到中共是否可能對台動武時,表示「理性的領導人」會審慎評估,然而,若以宏觀的角度看待中國內政與國際關係,「開打」對解放軍或許反而是最「理性」的選項。
專訪《中共攻台大解密》作者易思安:解放軍上岸後,弱勢的是誰?
近來解放軍計畫攻台的傳言不斷,根據內部文件甚至傳出2020拿下台灣的計畫,然而戰爭到頭來也只是利益談判的一種手段,在中國經濟領先政治的今日,只量化看待這份「軍內發行、不得外傳」資料的結果,可能反而忽略解放軍的核心考量:領導鞏固。
「當戰爭不幸來臨時,台灣民眾會支持作戰嗎?」透過學術民意調查一窺潛在趨勢
至少透過有代表性的學術民意調查,我們可以一窺潛在的趨勢:到底,當戰爭不幸來臨時,台灣民眾會支持作戰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