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
財劃法25年修不了?一篇看懂中央、地方吵什麼
根據試算資料,若依照國民黨團版本,修法後各級地方政府獲配財源將由現行4000多億元,暴增至近9900億元,也就是增加1.4倍,全台22縣市全面增加;直轄市分配金額一共增加2340億元,縣(市)、鄉鎮市總共增加3090億元。
第三勢力的未來(下):汲取新黨、親民黨失敗經驗,給民眾黨與時力五點建議
要批評民進黨的現狀很容易,但好歹人家可以在台灣政壇屹立不搖36年,一定有他的成功之處。無論時代力量還是民眾黨,如果小黨沒有學習其中的長處,只看到他目前執政的短處,那永遠就只能當小黨。
日本「沉睡小鎮」變成亞洲矽谷?一位年輕企業家如何透過振興創意帶動地方發展?
人們一直把德島看作是一個死氣沉沉的地方,因此不期待在這裡,會看到專門為精通技術的日本年輕企業家所開設的一所新特殊學校。但這一情況據信很快將會出現轉機,因為這裡將迎來一批朝氣蓬勃的年輕新居民。
中央、地方與私人企業的防疫分工,該被視為「搶資源」嗎?
沒有任何一方能獨立脫離在疫情之外,唯有分工合作才能度過危機,中央地方之間也因為有「協力治理關係」,需要資源及資訊的分享,不該純然看成是一種權力的分享或分配。
【未來大人物】「金瓜三號」蔡威德:發揚坪林茶鄉文化,打造永續地方經濟
老化、人口外移、茶產業的衰退,傳統坪林的技藝與文化開始有了斷層。蔡威德思考,自己能不能在這裡做些什麼,用有系統的方式整合大家的努力,協助地方提升產業價值?
指揮中心要嚴辦「好心肝事件」,柯文哲反擊:中央說醫院打不完可分出去
柯文哲表示,疫情爆發之前,疫苗沒人打,指揮中心發給台北市政府的公文上,曾表示若合約醫院疫苗過多,可配送給其他醫療院所。
「藍地方」包圍「綠中央」的疫情拉扯,不利於民進黨2022年地方選舉
根據疫情風暴中六都市長表現民調,前三名皆為藍白地方執政,後三名為綠營執政,在疫苗與篩檢站的各項爭議中,執政黨若無精進作為,泛綠在未來地方選舉恐將陷入苦戰泥淖。
乾隆時期引發恐慌的妖人們,直到今日仍藉由電視畫面與網路直播妖言惑眾
原本應該擔任公正第四權的媒體,現在卻是參與最深的一方,很多曾引發社會恐慌的事件,若再進一步深究,媒體都擺脫不了責任。或許在這個時代,妖人就是新聞媒體。
地方的消散與凝聚:如何理解北車大廳特有的聚會文化與地方建構?
原本台鐵打算延續禁止民眾席地而坐的禁令。支持禁令延續者主張,北車大廳的用途不包含集會與休憩,使用應該以使用者通過為主,而席地而坐者的「占用」侵犯了這一目的。是甚麼原因使席地而坐者變得格格不入?
地方為何動不起來?六輕的科學戰爭與麥寮人的「信任地理學」
面對社會輿論與公衛學者的污染指控,麥寮居民卻普遍抱持懷疑態度。不僅環團的動員遭受極大挫敗,甚至連揭露工業危害的科學家都被冠上向六輕勒索斂財的罵名。為何在地民眾會有這種態度?
療癒社區的創傷:幫我們撫平傷痛、開放對話的「社區情感避難所」
台灣或許不像國外許多社區有更密集的暴力、貧窮與藥物問題發生。但在每一個看似對等的社區內,還是有著極端差異的人。位在大同區的「逆風劇團」就是處理類似問題的一個獨特案例。
中央必須放手地方主導「創生」,但不是「放生」
雲林水林鄉,年輕人在外打拚,老人在家務農,交通不便,土地地層下陷淹水,治水資源不足,而在地出生的鄉長說服公務員一同東奔西跑,爭取地方建設資源,但有了經濟、文化、健康、財政的成就之後,水林鄉還缺什麼呢?
木下齊:參與「地區營造」,當好人不是第一要務
在地區裡開展事業時,最先迎來的困難是「被討厭」。即使自認是為地區好的提案與行動,也難以在一開始就受到所有人歡迎,反倒是遭反對的情況比較多。我也曾因為在最初投入地區活動時經常被讚賞,而變得隨時都在留心「該怎麼做才能得到大家的稱許呢?」
日本地方創生經驗:高鐵不是地方活化的「夢幻底牌」
最重要的是「不對高速鐵路抱有過多的期待」。自己的地方要靠什麼存活?為此所需要的活動是什麼?這樣的基本方針更重要。為了實現這項方針而活用交通手段,才是基本。回顧過去的案例,在高速鐵路開通時,以下三點是成功的必要條件。
有效活化公共空間,先從改變「這也禁那也禁」的公園開始
日本的公共資產依照「在排除的基礎上成立的公共性」而設立。 換言之,只要有一部分人反對,政府就會接受這些反對意見,禁止再禁止,最終「確保了誰都不會有怨言的這種公共性」。結果原本是為了讓更多人利用的公園,卻演變成「禁忌一堆」的狀況。
日本地方創生經驗:高速鐵路不是地方活化的「夢幻底牌」
最重要的是「不對高速鐵路抱有過多的期待」。自己的地方要靠什麼存活?為此所需要的活動是什麼?這樣的基本方針更重要。為了實現這項方針而活用交通手段,才是基本。回顧過去的案例,在高速鐵路開通時,以下三點是成功的必要條件。
都市理論爭辯(三):城市作為一台拼裝車?談「裝配都市主義」的發展與爭論
裝配都市主義(assemblage urbanism)認為都市是社會技術共構,而且形塑都市的作用力並不受到政治經濟單一力量影響,還有其他偶然因素促發都市可能性,因此解釋上並沒有明確的因果關係。而裝配都市主義還開啟了對於科技物、都市可能性與創造力的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