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難
南二段3人登山隊罹難點離山屋僅1公里,登山圈熱議「有山屋還要準備避難帳篷嗎?」
有人指出,山屋讓登山者有錯誤的安全感,沒有準備能在山上「緊急迫降」的避難裝備,不過有嚮導指出,南二段的路線幾乎全程走在稜線上,罹難者被發現的地點是沒有遮蔽的,這時候就算有帶帳篷天幕,恐怕也用不上,而且可能風雨大到迷失方向,連路都看不清楚,只能就地避難,最後難逃失溫。
3人登山隊遇凱米颱風,中央山脈南二段縱走失聯5天被尋獲皆已罹難
他們最後被發現的地點,並非22日告訴留守人員要躲颱風的轆轆谷山屋或塔芬谷山屋,而是預定在24日才要入住的大水窟山屋前約1公里處,有山友推測,可能是隔天想繼續推進但氣候狀況不佳,因此遭逢不測。
日本富士山再傳山難:5天內累計4人死亡,日警籲天候不佳時勿冒險登山
靜岡縣側富士山今年從7月10日開山後,到今天已累計4人罹難。縣警表示,過去5年靜岡縣側每年登山季平均出現0到2名死者。靜岡縣警方在社群媒體X上呼籲,若天候不佳,千萬不要冒險登山。
富士山登山管制上路一週,通宵攻頂登山客銳減9成,但仍有數起死亡
富士山今年首度透過人數管制和收通行費來緩解登山步道過於擁擠,及解決部分遊客不住山屋試圖通宵攻頂(彈丸登山)容易引發危險的問題,夜間登山的人數有明顯減少,不過開放登山至今約兩週,已有3起死亡山難發生。
張元植攀爬「非技術攀登」路線墜谷身亡,所謂的「D+」難度有多高?
根據同行的夥伴張星雯的說明,張元植發生意外事故的路線難度等級為阿爾卑斯分級D+,北美分級YDS5.9的冰、雪、岩混合路線,這個等級意味著需具備攀岩技巧,且最好有保護點、繩索等確保。
台灣登山家張元植攀登法國白朗峰墜谷250公尺身亡,享年36歲
張元植曾在2021年接受《關鍵評論網》專訪時自稱「超怕死」,因為登山是與生命更密切相關的風險運動,更意識到死亡的可能發生,就也會更意識到自己正在活著的狀態是可貴的,「好像會更珍惜生命吧?」
《登山體能訓練必備百科》:為什麼登山時應該要邊行走邊積極補充碳水化合物?
本書由榮獲「秩父宮記念山岳賞」之運動生理學專家所寫,滿載深入淺出的解說和詳細圖表,內容循序漸進,全面提升你的體力、肌力、耐力,遠離抽筋、肩膀僵硬、膝關節痛和腰痛等常見疲勞疼痛。登山是極佳的有氧運動,登山體力就是健康體力。重要的是,學會理解身體的組成,具備在每個情境下該如何讓身體運作的判斷和應用能力。
50歲男攀劍龍稜脫水抽筋獨自下山後身亡,山友:天氣這麼熱,水沒帶夠不要去
資深山友提醒,這麼熱的天氣來爬劍龍稜一點都不簡單,天氣炎熱地型困難度高,走動速度緩慢體力消耗快速,需要4000cc的水份才夠。夏天在劍龍稜爬山,水要小口慢慢的喝並且要控制每次喝的份量。
能高安東軍縱走山難2死:領隊失溫、女教授高山症不治,登山圈熱議「山屋蓋不蓋」
有人認為,認為政府這兩年蓋了不少山屋,但是像能高安東軍這樣天數長距離遠的路線發生狀況也非一天內就能撤退;不過也不少山友認為,山屋並非萬靈丹,個人裝備和技術經驗不足、且沒有結伴同行才是真正問題等。
連假3起墜谷山難:夫妻單攻北大武山、遊客走錐麓古道皆滑落山谷身亡,能高越嶺女山友搜救中
3起山難皆為墜谷,其中北大武山的夫妻是丈夫轉頭和妻子說話時不慎滑落,而錐麓古道的男性遊客已被尋獲;兩人被發現時皆無生命跡象。至於前幾天才發生意外事故的能高越嶺古道,1名女性山友仍在搜救當中。
印度喜瑪拉雅山區雪崩活埋41人登山隊,已尋獲16具遺體,包含1位剛破紀錄的女登山教練
去年,這裡的山區冰川就因為破裂引發雪崩,造成8人死亡。這次的事故是印度登山史上最多登山學員死於雪崩的事故。
從蔡進國山難事件,看「獨攀」的意義與條件
當然,無論再怎麼準備,登山還是免不了遇到突發狀況,這時完善的裝備就顯得彌足重要了。除了大眾熟知登山鞋、登山杖外,登山必備的保命工具還包括摸黑用的「頭燈」、防風防雨的「雨衣雨褲」、補充能量的「行動糧」,及基本的醫療包,像是生理食鹽水、透氣膠帶等。
和碩前副總裁蔡進國登山失聯不幸罹難,專家提醒攀登高山前務必做好六項準備
登山欣賞山岳之美,已逐漸成為國人風氣,但可能因為疏忽使身體出了狀況,甚至危急生命。不管是登小山還是高山,行前應該做哪些準備?
1913年台灣史上最大山難(下):飢寒交迫的不眠之夜,與地獄場景般的回程
最後,搜索隊只找到路上的凍死者34名,當中隘勇6名、苦力28人,又在溪谷中發現1名。凍死者全數為台灣人,共89名,倖存57人,其餘全數失蹤。
1913年台灣史上最大山難(上):將近300人的合歡山探險隊,只有57人平安無事
野呂寧是一位曾測量新高山(玉山)、鹿場大山等眾多台灣高山的重要測繪技師,且早在1910年就曾帶隊前往合歡山探險。
山友們除了意外險之外,需要額外投保「登山險」嗎?
旅遊平安險通常僅保意外、不保疾病,而登山時如果發生高山症、失溫、中暑等事故,就容易在理賠上有出現爭議,但即使擁有「登山綜合保險」這個防護網,依然有幾個重點要提醒。
資深社會記者:一場原本可能成為悲劇的社會案件,總算被仗義的高凌風大哥化解
要當一個優秀的新聞記者,一定要有熱情,而要當一個好的社會記者長官,必須能夠服眾。從上山協助找人到擔任揚言引爆瓦斯的談判代表,這是王瑞德記者生涯中奇遇的一小部分。
避免虎豹潭憾事重演:認識「集水區」是野溪必備的生存之道
集水區沒下雨,不代表溪水就不會漲,連集水區都下雨,那還不快跑?在野外環境中與溪流相處時,必須先查看氣象,如果出門忘記查看預報,戲水現場也晴空萬里,只要溪水出現下面三種洪水徵兆也該迅速遠離,才能在戲水或過溪時趨吉避凶。
專訪《成為真正的人》作者甘耀明:用兩肩扛起創作與工作,寫作讓我覺得自己不平凡
甘耀明直言《成為真正的人》在他2004年聽聞三叉山事件時便成為素材,「這中間我寫了很多小說,最後還是繞回來完成這本。」創作並非單向直線前進,而是如同心圓般,隨時空向外輻射、也向內收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