囤貨
台灣人為什麼颱風天就想吃泡麵?那是根植於生活經驗的文化記憶
30年前節奏很慢,大家習慣了天災,沒什麼好抱怨的。常停水停電,但瓦斯和天然氣多半正常,家庭多用瓦斯桶,燒水煮飯不成問題。婆婆媽媽們習慣去菜市場屯糧屯菜,準備餅乾罐頭泡麵以防颱風天。這也是為什麼台灣人的骨子裡有種「遇到颱風,就要去賣場掃貨」的習慣,那也是我們的文化記憶。
中國掀起鹽巴搶購潮,民眾為何又一次陷入「恐慌性囤貨」?
日本8月24日正式開始向太平洋排放經處理的核廢水後,中國、香港、澳門等地颳起食鹽搶購風,令官方不得不出面介入,平息一些居民的恐慌情緒。
餐盤上少了一抹黃:法國人最愛的第戎芥末醬大缺貨,原因來自大西洋對岸的加拿大
法國繼5月出現的葵花子油和部分芥末醬缺貨潮後,目前又再度面臨這款調味料的缺貨危機。知名芥末醬品牌Amora跟Maille在超市架上的芥末,都已經被一掃而空。
工具機業者訂單滿手卻哀聲四起,中鋼協同政府揪出不法業者哄抬鋼價或囤貨
近來台灣經濟不斷創高,而工具機業者卻未能享受到甜美的果實,雖然訂單滿手,卻因為原物料失衡、國際運價飛漲以及包材成本攀升,吃掉獲利,現在又傳出部分鋼鐵業者藉此哄抬鋼價或囤貨、惜售鋼品等情事,將使工具機業者難以為繼。
憂排隊搶購反提高風險賣場超市推「限購令」,陳時中:物資充裕完全沒必要搶購
經濟部表示,倉庫物資絕對充裕,只是補貨至門市、結帳速度無法反應,人力太勞累,宣布對衛生紙、泡麵、米、罐頭等民生物資,同類商品每人以限購2份為原則,讓所有民眾都有貨可買。
疫情期間哄抬酒精、口罩售價,發災難財會觸犯什麼法律?
從之前的衛生紙之亂、本土豬肉漲價、到現在的酒精口罩突然漲價,有些無良的商人以散布謠言的方式來惡意抬價,趁機撈走大筆鈔票,這樣的行為可能會違法。
是被害妄想還是孤獨先知?談囤貨防災的英國「prepper」次文化
在英國,有一群未雨綢繆的人們形成一種prepper次文化。這些人預防各種可能的危機,儲備各樣物資、又準備了緊急時帶得走的急難包,還學習一些野外求生技能。而這些人老是被描繪成「帶著錫箔紙帽的肖仔」......
防疫期間不出門,反而是練習「零廢棄生活」的最好機會
疫情或颱風天時很多人會買泡麵,但若以整袋的關廟麵取而代之,加上可以保存很久的冷凍蔬菜、丸子,料理簡單、不太有廚餘垃圾,而且還比泡麵更營養。
疫情下如何確保台灣糧食安全?線上舉報「農地違章工廠」
在病毒疫情影響國際航運之下,地狹人稠的台灣糧食自給率更形重要,然而台灣的農地已有1.4萬公頃被違規佔用,且近三年每年以500公頃速度新增違規,在這些被消失的農地之間,台灣離糧食自給率40%的國家目標已經越來越遠。
如果我「真的相信」假新聞而轉傳,還會構成犯罪嗎?
刑事法以處罰「故意」為原則、「過失」為例外,如果主觀上欠缺故意或過失就,理論上不會構成犯罪,不過也有判決指出人應具備相當查證義務,認為「輕率將與事實不符之資訊發布於臉書」屬於過失的一種。
全世界正經歷一場集體的隔離:14天的居家檢疫,他們/我們該如何度過?
截至3月24日為止,全台一共有超過8.6萬人因為疫情防範經歷過隔離,《關鍵評論網》採訪了3名剛從歐洲回台的人和心理師,透過他們的故事,更深一層了解被隔離者的心情。
全世界都瘋搶衛生紙,這種「集體搶購」的心理從何而來?
搶購物資到底對不對?從現實面來看,臺灣目前應無民生物資短缺的情形。然而,群眾得以透過購買民生用品這種未雨綢繆的「超前部署」行為,讓自己得到些許的平靜,應無不可。
疫情中的暖心片段:美國超市推出「敬老購物時段」,還有志工擔任「代購天使」
武漢肺炎在美國的疫情升高,各地超市賣場出現囤貨人潮,不過仍可見到溫馨一面,越來越多的連鎖賣場推出敬老購物時段,讓老人家可以避開人群,安心採買,也有學生發起「代購天使」的活動,幫老人家出門買貨、送貨到府。
飛沫傳染、居家隔離、囤貨⋯⋯這些肺炎疫情相關英文怎麼說?
「傳染」、「隔離」的英文怎麼說?這篇整理幾個跟武漢疫情有關的單字片語,讓你看懂國際新聞,並跟上時事腳步。
10月漲!日本消費稅調至10%:民眾搶購囤家電,東京迪士尼門票和奈良鹿餅跟著漲
世界主要先進國家的消費稅(附加價值稅)大約都在10%以上。丹麥、瑞典及挪威北歐國家為25%;義大利22%;荷蘭、比利時21%;法國、奧地利、英國為20%;德國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