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對稱戰力
台灣「豪豬戰略」發展「重用不重看」武力,真的能嚇阻中國入侵嗎?
近年來,隨著不對稱戰力的擴大,台灣對中國解放軍的防禦能力也隨之增強。該戰略主張使用使用較小型,但高效的武器來對抗規模較大的敵方武力。水雷、快速攻擊艇和飛彈攻擊艇,加上部署在海岸和附近島嶼上的陸基彈藥,將在解放軍建立灘頭堡前最脆弱的階段進行反擊。即使入侵部隊能夠建立灘頭陣地,台灣的多山地形也會限制軍事行動。
【專訪】華府智庫學者葛梅茲:嚇阻中國侵略,台灣軍購應「優先、全力發展」不對稱戰力
國防部2021年以「不符合作戰需求」為由,撤銷李喜明推動60艘微型飛彈突擊艇的建造案,之後將預算投入建造2艘輕型巡防艦。葛梅茲指出,這一舉措反映台灣仍在「權衡」傳統戰力與不對稱戰力。他說,台灣的國防預算若能加倍,就有能力兼顧同時發展傳統戰力、不對稱戰力;否則,專心致力於不對稱戰力是有限預算下的最佳防禦策略。
潛艦國造QA一次看:台灣為何需要潛艦?多少艘才能嚇阻敵軍?柴電潛艦有何利基?
潛艦活動必須有足夠深度的海域,台灣海峽與東海海域因太淺,不利潛艦作戰。高雄西南方海域與花東東部的海域夠深,非常適合潛艦活動,亦是近年共軍積極掌握潮汐水文數據的重點區。共軍在台海周邊能設置伏擊區的海域約有16處,而台灣在美軍建議下,也規劃10處反潛攻擊點,讓共軍潛艦不敢貿然進入。
拜登任內第八度對台軍售,價值1.8億美元「火山布雷系統」能快速布雷、可設定自毀
我採購的載具屬於M997A4重型運輸車,施放的地雷種類是M87A1戰防雷,一輛車每次可載運960枚地雷,40餘秒即可將所有地雷布設在125公尺X1150公尺的範圍內。而撒布出去的地雷,可設定自毀,有4小時、48小時、15天三模式。
趙春山:中共對台兩手作法可能變成「軟的不會更軟,硬的可能更硬」,明居正:台灣在美中沒有不選邊的空間
明居正強調,中共明白犯台必須繞過美國與日本,因此若美國堅決支持台灣,台灣堅決靠向美國,中共打台灣不會成功。為此,中共必須分化台美關係,這幾年中共對台統戰的重點在於,要讓人懷疑美國與分化台美關係。他說,台灣有些人沒有看得很清楚,因為對內部政局不滿意而批評美國,剛好是中了中共伎倆。
美參議院啟動「2023國防授權法案」辯論,外交部證實納入台海安全議題
美國聯邦參議院週二正式啟動了「2023年國防授權法案」的辯論,這項法案總金額高達8170億美元,是美國國會必要通過的年度法案。據了解,關於台灣安全的議題已經納入文本,包括如何幫助台灣儘速取得武器、如何因應中國的灰色地帶威脅、怎麼提升台灣不對稱戰力等。
國軍高層:共軍機艦若入侵台灣領海「完全無退讓空間」,學者建議台美應藉機「以敵練兵」
國防部智庫、國防安全研究院學者蘇紫雲分析,國軍部隊目前未全面召回官兵並禁止休假,蘇紫雲認為,現在還沒到動員階段,提早動員可能會過度反應,不利掌握情勢;從各國案例觀察,遭遇類似情況時,作戰載具會提高實彈掛載比例,陸軍戰備部隊也會從排層級向上提升至連。
自願兵援烏、製作解放軍地圖,台灣年輕世代的「不對稱戰力」完全不是「落漆」的中國兵所能比擬
我們的年輕世代其實很有自己的想法和主動積極的行動力。而且,他們對於電腦、通訊、科技和網絡的純熟運用能力,更是遠遠超乎中共的想像。換言之,一旦兩岸開戰,我們台灣年輕世代所具備的這種能力,很容易就可轉換為「不對稱戰力」。
美國對台軍售僅限「不對稱戰力」,美商會致函拜登政府:恐怕會削弱台灣嚇阻能力
新軍售政策明顯聚焦於單一能力,主要僅用於因應全軍入侵台灣「開戰日/登陸日」(D-Day) 的情境;其他不符合這個情境的裝備功能則將遭到拒絕。
俄烏戰爭的啟示:抗敵意志強化不對稱戰力、電力續命打響全球輿論戰、台灣須大力提升「數位韌性」
由於電力等基礎設施未被全面摧毀,讓澤倫斯基得以透過網路發起全球輿論戰。過去這兩年內,台灣某種程度宣傳戰打得並不差,政府亦正盤點改善台灣基礎設施的弱點,從軟硬體等層面提升數位韌性。
美國一週內2度宣布對台軍售,我高層強調不會排擠國造飛彈量產計劃
美國在一週內2度宣布對台灣軍售,是川普任內第9度對台軍售,此次項目為100套魚叉海岸防禦系統。我方高層強調,魚叉飛彈可與國造雄二飛彈搭配,不會影響國造飛彈計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