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5歲魔咒
中國經濟衰退、政治緊縮,富裕階層與中產階級掀「出走潮」,預計今年將流失1萬5200名高淨值人士
周先生表示,感覺經濟的衰退比預期地更快,若再不走可能都沒辦法支付移民的費用了。申請美國移民的同時,他也開始了解移民到日本、新加坡的途徑,想盡辦法離開中國。他表示,前幾年看「十一閱兵」都會流淚,但近年中國政府的一些政策,從疫情期間的嚴格管控到對補教、遊戲等行業的打壓,都讓他不得不選擇「用腳投票」,離開中國。
中國應屆畢業生破千萬青年就業難,中年勞工也因「35歲門檻」飯碗不保
中國資方在考慮裁員時,年輕人比中年人更具備留下來的優勢,因為他們年紀輕、能加班而且更容易被掌控,加上目前青年失業率偏高對工資期待不奢求,反而中年勞工的薪資較可觀,裁掉他們可節省公司開支。此外,年輕人的體力也是雇主考慮的因素,以中國網路業早年的工作強度而論,員工必須體力精力兼顧才能應付「九九六」或「零零七」的工時,雇主因而擔憂中年人可能無法負擔。
【逆滲透中國】看重員工性價比、35歲失業魔咒——其中蘊含了什麼「中國特色」?
如果去美國一些政府部門辦事,會遇到很多年紀偏大、語言不暢的「新手」,有一些是剛剛把孩子帶大的全職媽媽,他們重新回到崗位開始上班;有一些是剛來美國的新移民。他們辦事效率很慢,做事不熟練,可能年輕人花5分鐘辦好的事,他們需要15分鐘,但政府願意給他們就業機會,讓他們可以自給自足。但在中國卻是完全不一樣的狀況。
《紐約時報》:中國掀起35歲失業沒結婚沒孩子魔咒;年薪345萬老總45歲失業求職處處碰壁
這篇文章發表後,不但引起許多中年男女的共鳴,不少網路評論者紛紛以「45歲能做什麼」為開頭,直陳中國中年失業群體的數量日趨龐大,問題不但不下於相對被熱炒的青年人失業,且中年失業對社會、國家的衝擊,將明顯大於青年人失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