弱勢學生
竹苗區會考改制,竹縣教師發起連署反填鴨教育
竹苗區國中教育會考將於 117 學年度起改制,由現行3級分制改為5級分7積點制,同時維持原制度扶助弱勢積分加1分。然而,有教師認為此舉是走填鴨教育舊路,發起萬人連署並提出多項建議。
PISA 2022評比台灣學生數學全球第3、弱勢生表現堪比OECD平均值,台日韓立教育體系「具備韌性」
立法院曾針對國際學生能力評量計畫(PISA)2018的表現發表評估報告,特別指出台灣城鄉差距雖較PISA 2009改善,但學校間及學生間的表現差異,都高於經濟合作暨發展組織(OECD)平均值,學習機會均等的理想仍待落實。教育部和台灣師範大學昨日公布PISA 2022結果,帶來一些好消息。台灣學生的數學表現校際變異比例(分子為校際變異,分母為校內變異加校際變異,數字越小代表校際間的差距越小),從PISA 2012的42%,進步到38%。
大學生的住宿困境:校內新宿舍近3萬價格難負擔,校外租金補貼「北漂族」恐看得到吃不到
無論是宿舍提升計畫,亦或者校外租金的補貼,這些政策背後想解決的都是居住正義問題。學生代表期待要解決結構性的問題,成為一個永續性的計畫。
教育部提多元入學的學生「表現較好」 國教盟:考試分發名額由民情決定
「有的學生就像愛因斯坦不擅長口才,若把愛因斯坦放到如今的申請口試,肯定吃虧,可是他理論推導能力強,適合考試分發,但有的人不善考試、口才及其他能力高,適合申請。」台大電資學院院長張耀文如是說。
教改犧牲掉的是廣大一般家庭,支持弱勢不應該透過升學制度
在不改變「好學校」招生人數的前提之下,改變入學制度是個零和遊戲。有贏家,就一定有輸家。這贏家輸家不需要是「兩端競合」(兩端指最高社經地位和最低社經地位),更有可能是鄰近(家庭背景)的學生競合。
30年教改是場災難浩劫?知識份子別誤判了弱勢學生的真實需求
以玉東國中的王嘉納老師觀點來看,有些孩子真的沒辦法在課業上衝刺,甚至背會幾個英文單字都要花上一兩天,與其讓這些孩子在教室趴在桌上,不如讓他們拿起木槌敲敲打打的贏回自己的人生。
貧童也能變校長!家扶基金會徵「助學人」,為弱勢生翻轉貧困
有7成3的受助家庭沒有能力支付子女學雜費,子女若想升學讀書,必須靠打工。另有3成7受助家庭的高中職孩子,打算畢業後當兵或就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