費曼
值得收藏的經典理科教科書:《幾何學》《格雷氏解剖學》《費曼物理學講義》《脊椎動物古生物學》《社會生物學》
在美國一些經典的教科書,是可以作為家庭藏書的選擇。說到教科書,很多人都認為是「書呆子」才會看的考試用書,其實不然。教科書中固然有天下一大抄的流水式產物,但也不乏獨具匠心的傑作。那些傑作大多是這個行業頂尖的科學家心血凝聚之作,高屋建瓴,去蕪存菁,邏輯流暢,組織嚴密,是了解這門知識的最佳敲門磚。
鬼才多藝的費曼教授,徹底打破一般人對物理學者不苟言笑的刻板印象
跟許多潛伏在地球的外星人(?)一樣,費曼教授,毫無疑問的鬼才多藝,自學打鼓與冷僻語言(Tuvan,圖瓦語,全球不及25萬人使用),熱衷破解象形文字和解鎖遊戲,進而到脫衣舞廳抒發研究壓力……。
【專訪】中正哲學教授陳瑞麟:破解科普書的暢銷秘訣,用科普改變台灣的科學文化
臺灣曾出現怎樣的「科學普及」熱潮和轉向?曾紅極一時的「科學文化」書系,其傳播策略是什麼?這些是中正大學哲學系講座教授陳瑞麟關心的議題。
一個來自費曼,但台灣每位物理老師都應該知道的故事
這個故事,台灣的每位物理老師都應該知道。為什麼?這故事的意義不在於費曼的父親能夠善用機會、適時啟發,而在於「沒有人懂慣性原理」這種費曼所謂「非常深刻的理解」。
《楊振寧傳》:魯迅、王國維和陳寅恪的時代是中國民族史上的一個長夜,而我就成長於其中
楊振寧當時覺得改革開放三十年,才迎來了曙光,天色大亮恐怕還要三十年。他說,沒想到十年時間,國內與世界都有驚人的巨變,雖然天還沒有大亮,但是曙光已轉為晨曦,因此新書就用了《晨曦集》的書名。
費曼:老爸教過我,記誦事物的名稱並非真正知識
父親就是這樣教導我的。他舉各種例證,多方與我討論——慈愛的、引人入勝的討論,不施壓力。這是我在往後的一生裡追求知識的動力,我因此對所有的科學都深感興趣。
瑞典學生為每位諾貝爾獎得主舉行「青蛙儀式」
我又很高興的發現,在瑞典並不是每個人都這麼把皇家儀式當一回事。到了那兒我才發現,他們跟我站在同一陣線。例如,瑞典的學生會為每位諾貝爾獎得主,舉行一些很特別的「青蛙儀式」。
螞蟻如何認路?我決定做些實驗
一天,有些螞蟻爬到窗檻上逛來逛去。我突然好奇起來,很想知道︰牠們是怎樣找到東西的?到底牠們怎樣知道該往哪裡去呢?牠們能不能互相通報食物在哪裡,就像蜜蜂那樣?牠們對事物的外表有沒有任何知覺?
好奇心和誠實:理查.費曼
費曼對世界的看法,很簡單,也很深刻。他接受大自然就是如此,從不會因為個人情感對事物妄下判斷。他覺得,知道自己並不知道,比起以為自己知道但卻是錯的答案,更有趣。
好奇心和誠實:理查.費曼
費曼對世界的看法,很簡單,也很深刻。他接受大自然就是如此,從不會因為個人情感對事物妄下判斷。他覺得,知道自己並不知道,比起以為自己知道但卻是錯的答案,更有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