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
登出
你還沒有通知

哈爾科夫

GettyImages-2165936488

烏克蘭進軍俄羅斯:橫掃庫斯克目標奪回克里米亞,拉出第四戰線「圍魏救趙」考驗資源分配

TNL+ 軍事 湯名暉

或許「圍魏救趙」才是烏克蘭真正的目的,若能製造機會從赫爾松往克里米亞方向推進,一舉將黑海沿岸地區以及克里米亞取回,終結俄國「合併」烏克蘭領土的法理現實,就能讓西方堅定烏克蘭領土與主權完整的底線。作為海島國家的台灣,不能偏廢海空載台的投資與聯合運用,以寡擊眾並非不可能,烏克蘭的戰例值得深思與學習。

GettyImages-2166171172

烏克蘭越境反攻俄國,拜登:讓普亭真正陷入兩難,《華爾街日報》:俄國調動部分兵力回防

歐洲 中央通訊社

澤倫斯基在社群媒體寫道,烏軍在同一時間虜獲「超過100名俄羅斯軍人」,他稱這將「加快我們的男孩和女孩回家的速度」。與此同時,相鄰的俄國貝爾哥羅德州宣布進入緊急狀態,州長葛拉特卡夫警告,由於烏國的砲擊和無人機攻擊,局勢「極其艱困」。

shutterstock_2282691343

32%烏克蘭人願割讓土地換和平,民調比例漸增;俄軍求兵若渴,莫斯科市獎賞一人72萬元上戰場

歐洲 中央通訊社

志願投入烏克蘭戰場者若受傷,可依傷勢嚴重程度領取約5690至1萬1390美元(約新台幣18萬7000元至37萬3000元)不等的一次性現金補償;若在作戰行動中死亡,家屬則可獲得約3萬4150美元(約新台幣112萬元)撫卹金。

GettyImages-2155612860

普亭重啟外媒對話:警告將向他國提供武器打擊西方,若受威脅不排除使用核武

歐洲 陳柏吟

普亭警告,西方對於俄羅斯不會訴諸核武的評估是錯誤的,一旦俄羅斯的主權和領土完整受到威脅,將不會排除使用任何可能手段回應。另外,普亭也於論壇上保證,無論拜登或川普之間誰贏得11月的美國總統大選,俄美之間的關係都不會產生任何變化:「我們將與美國人民選出的任何一位總統合作。」

_133348204_whatsubject

俄羅斯入侵後的第三個夏季,烏克蘭面臨戰爭爆發以來最嚴重危機

歐洲 BBC News 中文

戰爭伊始很多人排隊報名參軍和守衛領土的情況早已不復存在。第一波志願軍中的許多人已經死亡,或因傷勢過重而無法參戰。烏克蘭正更加努力地徵召年輕人上戰場。大多數前線戰士都已人到中年,疲憊不堪。烏克蘭的將軍們不像俄羅斯那樣揮霍生命,但他們仍然有相當數量的傷亡,其規模澤倫斯基總統也語焉不詳。

GettyImages-2151455894

北約秘書長:應允許烏克蘭以西方軍援武器打擊俄境內目標,義大利總理反對

歐洲 中央通訊社

自戰爭爆發以來,美國、德國等北約盟友已多次拒絕向烏克蘭提供更強力的武器,也對軍援武器之運用多有限制。受限於此,以及西方對局勢升高和莫斯科核武的憂懼,烏克蘭目前只能仰仗無人機等性能有限的系統,以自我防衛、打擊俄羅斯境內目標。為此,北約秘書長史托騰伯格公開呼籲北約應協助烏克蘭自衛。

GettyImages-2152446534

哈爾科夫爭奪戰將成俄烏戰爭最血腥戰役,失去第二大城對烏克蘭打擊有多大?

歐洲 德國之聲

鑑於該地區的規模,爭奪哈爾科夫或成為迄今為止最血腥的戰役。其擁有約350平方公里的面積和130萬人口,與慕尼黑規模相當。俄羅斯擁有一項重要的戰略優勢:它可以從自己的領土上向哈爾科夫及其周邊地區發動砲擊。烏克蘭則只能使用其射程較短的武器進行回擊,而不能使用射程更遠的西方武器。西方武器交付的條件,禁止烏克蘭這樣做。

GettyImages-2152711176

俄軍據估1週奪278平方公里烏領土,獲1年半最大戰果;中俄聯合聲明不再提「友好無止境」,學者:俄烏戰爭影響

國際 中央通訊社

在上海的國際關係學者沈丁立表示,所謂「沒有止境、無上限」的說法,用前中國駐歐盟大使傅聰2023年4月接受媒體採訪時的話來說,只是「修辭」。任何國家之間的合作,都有底線,即不損害自身利益。他說,俄羅斯武力攻擊烏克蘭,掠奪對方國土,在聯合國安理會投票時,被13國譴責。在聯合國特別會議投票時,被141國譴責。中國兩次都投棄權票。「很顯然,中國對於中俄合作是有底線的」。

GettyImages-1860790215

澤倫斯基:烏克蘭軍方提議再徵召50萬人入伍,坦言在東部哈爾科夫州落居下風

歐洲 中央通訊社

烏克蘭軍隊人數不詳,不過基輔過去曾表示約達100萬人。俄羅斯在戰爭期間已擴增兵員,今天並表示打算增至150萬人。澤倫斯基說:「我表示我們需要更多理由支持這項行動。因為首先,這是人民的問題。其次,這是公平問題,是防衛能力問題,同時也是財政問題。」

GettyImages-1839643364

《戰火下我們依然喝咖啡》:每次抽菸都會看看天空,確定沒有俄軍的砲彈飛過

歐洲 精選書摘

本書是戰地記者帕維爾.皮涅日克於烏俄戰爭期間長達九個月在烏克蘭走訪的記錄。不同於政治、軍事方面的分析,或是烏俄前線的戰況報導,他講述的是烏克蘭人生活遭逢巨變的經歷,以及人們努力重建日常生活的動人故事。

GettyImages-1763978420

澤倫斯基:俄烏戰爭關注度被以巴衝突轉移,不準備與俄和談;烏軍總司令坦言前線僵局難有重大突破

歐洲 中央通訊社

澤倫斯基表示:「在前線,這不是秘密,我們沒有空防。那是俄羅斯得以掌控制空權的原因。如果他們掌控整個天空,那麼在取得防空系統之前,我們都無法迅速推進。」雖然烏克蘭於6月發起反攻,希望奪回失土,但是交戰雙方遼闊的前線已有長達一年幾乎沒有變動。

GettyImages-1741708576

俄軍2023年最猛攻勢,單日砲擊逾百聚落;反攻戰果有限,澤倫斯基:勿期望太快收復失土

歐洲 中央通訊社

隨著以色列和哈瑪斯之間的戰爭愈演愈烈,聯合國人道主義官員31日敦促安理會「不要失去對烏克蘭的關注」,尤其是在嚴冬即將來臨之際。烏克蘭總統澤倫斯基警告,不要期望烏克蘭能太快收復失土。烏克蘭軍方表示,俄軍正在前線不同地區備戰,準備發動新攻擊。

shutterstock_2157945629

戰爭開打一年半:政治學者親自走訪,如今烏克蘭人都在想些什麼?

歐洲 德國之聲

在俄烏戰爭進入膠著狀態之時,政治學者張俊華最近兩次走訪烏克蘭,感受到烏克蘭不同地區對俄語「寬容度」的變化,以及人們對於戰爭前景的看法。

GettyImages-1245866015

烏克蘭發動「文化反攻」強化身份認同,加速去俄化進程

歐洲 中央通訊社

「去俄化」主要起源於1991年蘇聯解體後。2014年俄羅斯吞併克里米亞後,這種趨勢開始升高。哈爾科夫一所頂尖大學的烏克蘭文學系系主任梅爾尼基夫(Rostyslav Melnykiv)說:「去俄化已持續很長一段時間,但現在已經到了無法回頭的地步。」

GettyImages-1537134774

俄羅斯邊境集結10萬大軍進攻哈爾科夫,烏克蘭持續反攻再收復18平方公里國土

歐洲 中央通訊社

烏克蘭國防部副部長馬里亞爾表示,由於作戰(戰術)位置的改善,以及巴赫姆特(Bakhmut)方向前線的調整,烏軍過去一週在巴赫姆特周遭奪回7平方公里領土。這個地區收復失土面積合計達31平方公里。烏軍反攻行動迄今總計收復逾210平方公里國土。

GettyImages-1241438648

俄烏戰情分析:基輔、哈爾科夫與赫爾松三場大捷,意味著俄國的結局只有一個,就是在烏克蘭被拖死

TNL+ 歐洲 黎蝸藤

赫爾松光復的勝利來得有點突然,但絕不意外。赫爾松一直是烏克蘭軍隊的主攻方向。自從8月底烏克蘭再次發動攻勢,俄羅斯也在赫爾松投入重兵。雙方在戰場不斷拉鋸。這次俄國雖然是主動撤退,但既然赫爾松已經被宣布為「俄國領土」,那麼它撤退一定是不得已而為之。

GettyImages-1246072226

俄傭兵瓦格納集團稱攻下烏東鹽礦小鎮,烏克蘭否認;俄軍指揮官「末日決戰將軍」被撤換

歐洲 中央通訊社

德國外交部長貝爾伯克(Annalena Baerbock)10日突然造訪烏東哈爾科夫巿(Kharkiv),承諾對烏提供更多武器,並給予「更多具體協助」,幫烏克蘭加入歐盟。作為增加軍事支援的一環,繼德國上週承諾提供烏克蘭「貂鼠式」(Marder)戰車後,貝爾伯克承諾再給更多武器。

shutterstock_1546296545

《野生的東歐》下冊:烏克蘭人(以及其他東歐人)似乎都樂於自怨自艾,實際情況到底如何?

歐洲 精選書摘

烏克蘭象徵了一個東歐普遍現象的極端——他們喜歡抱怨,偏愛悲觀看待人生、扮演受害者,這是一種文化傾向。歐洲人本來就比較憤世嫉俗,東歐人在這方面更是箇中翹楚。由於東歐人都習慣跟西歐人比(而不是阿拉伯人或非洲人),他們當然會覺得自己吃虧,加上共產主義的世界觀本來就很絕望,更是助長了這種怨天尤人的習性。

AP22317573586411

烏克蘭政府擴大拘捕「叛國賊」,《華盛頓郵報》:「親俄合作者」多是出於對蘇聯時代的懷念

TNL+ 歐洲 TNL國際編譯

就算是在烏克蘭境內俄佔區域,企圖維持城鎮運作的民眾,也有可能被冠上「援助敵軍」的罪名。烏克蘭西南方城鎮維爾科沃(Vylkove)有村里幹事,因將當地居民的個資,交給當時佔領該地的俄羅斯官員,而遭到外界指控通敵,但其僅是為了幫助在地村民申請人道救援物資。

tv460uht3jbig744ts0tpp2r5lpo0e

烏軍總司令登《時代雜誌》封面,反攻擊退俄軍頭號功臣:「對我來說,這場戰爭始於2014年」

軍事 中央通訊社

《時代雜誌》文末指出,對扎盧茲尼而言,他正準備展開一場漫長而血腥的艱苦戰鬥。他告訴《時代雜誌》:「就我對俄羅斯人的第一手了解,我們的勝利不會是最終點,而是讓我們喘口氣並為下一場戰鬥做準備的機會。」

  翻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