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串
從楊蕙如到林瑋豐,我們活在網路上分不清真話與反串的時代
從身為「卡神」橫空出世,到外交官事件後成為眾矢之的,今天的政客仍然把網軍當成很重要的事,操作也從形象營造變成相互抹黑,最後的結果,就是當民進黨社群網路中心副主任楊敏在PTT上罵蔡英文生育政策「通篇幹話,去死啦」的時候,你竟分不出到底是真心話還是反串。
除非是境外政府操作,否則網友筆戰、反串,甚至假消息都不是「認知作戰」
台灣內部自發的訊息,再惡劣都是言論自由;因為在台灣內部,即便最惡劣的言論,雖受到言論自由的保護,也會受到其它法規的限制。有關認知作戰研究、對抗的「標的」,也應當限定於來自境外的對象。
你可以討厭林瑋豐反串帶風向,但中國滲透、對台認知作戰不是事實嗎?
國民黨氣急敗壞的只想揪出反串者,卻對反串內容輕描淡寫,難道提高國人對中國的認知錯了嗎?如果不是在替「被反串者」出氣,那麼就是沒有記起過去國共相互滲透的慘烈經驗。
【關鍵眼中盯】無論林瑋豐是不是「反串失敗」,他已經成功降低八卦版的公信力
PTT八卦版曾經是2014年太陽花事件的火種,但2019年外交官蘇啟誠自殺後,PTT進行一系列網軍帳號掃蕩,大幅降低綠營在其中的聲量,曾經很有「台灣價值」的八卦版光譜也隨之改變,而林瑋豐的「反串」與發言,其實都在是降低八卦版的公信力。
分不清什麼是「假新聞」,你至少可以在同溫層留一扇對外窗
在接收資訊前之前保有一絲懷疑的餘地,針對同個新聞事件盡量多看幾家媒體的報導,持平分析每個事件,留意發言是否「腦粉化」,別讓自己淪為民粹主義借刀殺人的工具。
谷阿莫爭議(一):惡趣味作為理解的開展
面對網路知名紅人谷阿莫遭電影代理商提告侵權,不應停留在一種道德性的著作侵權,而是對那些陳腔老梗劇情表達反串的愚弄。小眾媒體有著它相對弱勢卻必要的存在價值,即便它以一種戲謔的形象出現,或是具倫理爭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