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疫系統
年輕人癌症發病率上升成全球趨勢,一些因素可能解釋了背後原因
近年來,乳癌、大腸癌和其他癌症在20多歲、30多歲和40多歲的人群中發病率逐漸上升。研究人員正在調查肥胖、睡眠模式改變、抗生素使用過度和腸道菌群變化等可能的原因。
M痘疫情再次成為「國際突發公衛事件」:病毒是如何傳播的?誰的風險最高?
目前有M痘疫苗,但通常只有高危人士或與感染者有過密切接觸的人才能接種。人們擔心,沒有足夠資金為所有需要的人接種疫苗。世衛組織最近要求藥品製造商提供M痘疫苗作緊急使用,即使這些疫苗尚未獲得正式批准。若不採取全球性行動,疫情有可能會蔓延到非洲大陸以外地區。
高顏值的人更長命?如何用科學解釋「低顏值影響預期壽命」的研究數據?
一項期刊研究顯示,外貌吸引力較低的人,其預期壽命可能比一般人少1-2年,死亡風險增加約16.8%。這還不是唯一一個得出這樣結論的研究,而在這些從就業、人際關係挑戰,到顏質與免疫力關係的研究之間,科學家看出了什麼端倪呢?
在太空中的「微重力狀態」待上一年,對人體會有什麼影響?
隨著人類將目光投向更深入地對太陽系進行載人探索,這些訊息將被證明是至關重要的。例如,根據目前的計劃,返回火星的旅程預計將耗時約1100天(三年多一點)。太空人將乘坐的飛船比國際太空站小得多,這意味著需要更小的輕型運動設備。但是,撇開健身問題不談,太空飛行對人體有什麼影響呢?
「白斑症」該如何醫治?微創表皮移植手術幫助皮膚平整、顏色均勻,整形外科醫師圖文解析
除了用於治療白斑症,微創表皮移植手術還可運用於小範圍燒燙傷或困難癒合的傷口,能夠加速傷口的癒合,也可達到較佳的外觀。
《漫畫醫學小史》:過敏史——為什麼有些個體會對「外來者」進行「過度」防禦?
本書以法式漫畫形式,將嚴謹的醫學與俏皮的敘述方法融為一體,幽默展示從古至今的西方醫學史,帶領讀者穿越時空、跨越洲際,精彩訴說故事卻又不失嚴謹。這本醫學小史為所有年齡層讀者而寫,陳述每個時代的傑出發現者與啟蒙者,以及盛極一時的江湖術士和披著白袍的騙子,透過300多頁篇幅的歷史集錦,漫畫家貝柯維奇和醫學教授法比安尼薩爾蒙講述了一段關於人類文明的歷史。
《疾病的隱域》:以擬人化的角度看待白血球,會發現免疫系統不見得是個好東西
除了詞彙的由來背景之外,流行文化與醫學界也把免疫系統視為一支被派來保護我們的英勇軍隊。以中立的角度來看,先天免疫系統與適應性免疫系統都是會對病原體與毒素等物質產生反應的免疫細胞;例如巨噬細胞就是巨大的白血球,專門負責吞噬其碰到的病毒或毒素。
《我和我的冠軍女兒》童星因「皮肌炎」病逝得年19歲,處女作即成告別作
飾演姊姊的扎伊拉(Zaira Wasim)表示震驚和傷痛,他說希望是個假的謠言,「當我聽到這個消息的那一刻,我回想起我們度過的所有美好時光。 她是一個如此善良的靈魂」
「紅斑性狼瘡」傷心傷腎又傷肺,表皮到內臟均可能受影響,慢性咳嗽當心肺纖維化
紅斑性狼瘡(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SLE)是全身性自體免疫疾病的典型代表,謝祖怡醫師表示,14歲到35歲之間的年輕女性為紅斑性狼瘡的好發族群,女性與男性的比例約為九比一,至於低於14歲或高於50歲發病的患者則無性別差異。紅斑性狼瘡患者自己的免疫系統會攻擊自體器官,從表面皮膚至內臟,包括心臟、肺臟、腎臟、甚至造血系統均可能受到影響。
24節氣「大雪」深度探索:歷史、文化、養生、禁忌,與節氣的當代意義
現代生活中,大雪節氣的意義可能與古代有所不同,但它仍然提醒我們要關注自然變化並調整我們的生活方式。無論是透過合適的飲食、適當的生活習慣,還是通過欣賞季節的變化,大雪都給我們提供了一個機會來重新連接自然,並在繁忙的生活中尋找平衡。
研究:定期接種流感疫苗有助預防阿茲海默症,帶狀皰疹等傳染病疫苗亦有類似效果
神經學教授舒爾茨指出,在減緩對澱粉樣蛋白的免疫反應時,疫苗可以拯救身體免疫系統殺死的腦細胞;疫苗也有可能增強免疫系統清除斑塊的能力。他表示,「斑塊愈少,發炎就愈少,腦細胞損失就愈少。」同時他也補充,因研究還無法確定具體的機制是什麼,但大腦和免疫系統的反應,似乎對大腦和免疫系統產生了很大的影響。
《免疫》:關於扁桃腺你真正需要知道的是——它們是免疫基地
在《免疫》中,菲利普・德特默——YouTube上最受歡迎科學頻道背後的首腦,帶領著讀者踏上了穿越人體堡壘和其防禦系統的旅程。一場規模驚人的戰鬥在身體內持續進行著,充滿了入侵、戰略、失敗和高尚自我犧牲的故事。
《從絕望到希望》:我不再相信世界上有無所不知的醫療體制,我使出反向浮士德
作為醫學院學生的大衛在罹患罕見疾病後,不但實際體認了自身所學的現實狀況,更面臨了無止盡的痛苦風暴。然而,也許是作為醫學生的堅韌,或是做為美式足球員的強勁,在第五次徘徊於生死關頭後,他開始爬梳各類文獻、自願實驗新藥物,在瀕死之際仍不願放棄對現世與伴侶的愛。他在疾病面前,奪回了人生的掌控權。
宛如科幻片的重大突破:默沙東、莫德納攜手開發皮膚癌mRNA疫苗,臨床試驗復發機率減少44%
默沙東及莫德納兩藥廠表示,疫苗加上默沙東的免疫治療單株抗體「吉舒達凍晶注射劑」(Keytruda),在已接受手術的第三或第四期晚期癌症患者「疾病無惡化存活期」(DFS,為未檢查出癌細胞至癌症復發中間的時間)上,有著顯著的改善及延長效果。
如果你認為自己「躲過了」COVID-19,大致上有三種可能性
「許多人說,『我從未得過COVID-19』。大多數人可能錯了。他們可能已經被感染,但卻沒有任何症狀......但我們的確知道有些人從未感染過,例如,即使是那些在高風險環境中工作的護士,」 她補充道。一項針對定期做檢查者的研究發現,一半感染Omicron的人根本不知道自己被感染了,或以為自己較輕的症狀是其他病。 我手指擠出的血液將決定我是否也在自欺欺人。
以色列研究:癌細胞「大玩躲貓貓」躲避T細胞攻擊,導致癌症治療無法斬草除根
免疫檢查點抑制劑對部分患者治療效果不佳,其中一個原因,竟然是有些癌細胞會藉著躲到其他癌細胞裡面,來躲避T細胞的攻擊。這也意味著,這些表面上看似已被T細胞殲滅的癌細胞,其實只是一部分而已,另一部分則是潛伏暗處,伺機而動。
《好好睡一覺》:如果不睡覺,人會發瘋嗎?夜貓子與早起鳥是天生的嗎?
本書作者佩拉約醫生是執業超過25年的睡眠治療專家,也是世界知名的史丹佛大學醫學院睡眠醫學部臨床教授,統整一切可能影響睡眠的疑難雜症,提供全面性的醫療對策。
COVID-19確診者康復後似乎經常感冒、免疫力變差?這並不是你的錯覺
只能說拜登總統喊太早了,難怪被佛奇反駁。雖然現在重複感染很常見,但是每一次的感染,如果有削弱T細胞免疫的效果,這對於脆弱族群都很不利。除了許多常見感染、原有慢性感染會控制不佳,也可能會造成有其他疾病有機會新興起來。
吸入式、口服式COVID-19疫苗有望陸續問世,不過追加劑要一直打下去嗎?
許多高收入國家全民接種第三針追加劑,但只對易感染和高危人群提供第四針或額外劑次。不過,這個政策也在反覆的重審、調整。是否不斷接種疫苗追加劑,不僅是傳染病學和免疫學問題,也可能涉及行政決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