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曲家
法國法院裁定,拉威爾是古典音樂名作《波麗露》唯一作者
貝努瓦的後人要求分享《波麗露》的版權收益,而且由於貝努瓦是在1960年去世,這將使《波麗露》的著作保護延伸至2039年。代表拉威爾遺產權益的律師,支持《波麗露》是拉威爾與貝努瓦「共同創作」的說法,尤其是因為這將讓他們再次開始自《波麗露》的使用中收取版權費用。
《明茲柏格:管理的真實樣貌》:一份飛機餐,為何差點讓一家航空公司倒閉?
亨利.明茲柏格(Henry Mintzberg),是叛逆的當代管理大師,他的第一本著作《管理工作的本質》(The Nature of Managerial Work),曾遭到15家出版社的拒絕,但現在已是管理領域的經典。明茲柏格從自己上百篇部落格文章中,精選出42篇對管理者最有意義的故事。目的是告訴你:管理的真正樣貌(完全不是商學院教你的那樣)。
《說故事的古典音樂導聆【古典樂派】》:巴哈名垂後世、受人喜愛的原因既在他的音樂裡,也在他的人生之中
是否想用快樂輕鬆的方式,第一次聽古典音樂就上手?能否只聽故事,就對經典曲目留下深刻印象,腦中內建基本脈絡?韓國音樂家、第1名的古典音樂類Podcaster安仁模,嘗試多種方式,終於找到最好的導聆之道。她用故事搭配聆聽曲目,一邊欣賞音樂,一邊沿著作曲家的人生軌跡走,這樣讀、這樣聽,印象加倍,輕鬆上手。
《音樂之戰》:別管大眾無法接受新的音樂了,新舊角力在過去與未來都是哲學之爭——亦是政治之爭
知名指揮家約翰.莫切里大幅重新審視二十世紀的古典音樂,以本書探討二十世紀三大戰爭期間,美學標準如何掩飾各國的政治目的。莫切里認為,這一時期的音樂史是由三場大戰形塑而成:第一次世界大戰、第二次世界大戰以及冷戰。本書文筆優雅,極具啟發性,適合愛樂人、入門者,以及所有期待在心中燃起音樂之愛的讀者。
緬懷作曲家顧嘉煇:香港音樂一代宗師,既是「香港人意識」也是「大中華意識」的締造者
顧嘉煇的代表作還有羅文演唱的《獅子山下》(1979)。《獅子山下》誕生在香港成為東方明珠的上升年代,又處於前途未明的惶恐年代,它敘述了香港普通草根市民的奮鬥和掙扎故事,香港人面對困難挫折時,始終沒有失去對生活的信心,昂首可見的「獅子山」見證了這段歷史。「獅子山精神」也成為那個年代塑造「香港人意識」的共同回憶。
解開音樂史懸案:〈杯底不可飼金魚〉作詞人為陳大禹,呂泉生後人願正名並歸還版權
家屬認為,呂泉生多年來未以「陳大禹」之名為〈杯底不可飼金魚〉作詞者一事是「時代的悲劇」。在呂泉生有生之年,家人從未聽他提過「陳大禹」三字,但直到他晚年移居美國,仍對白色恐怖心存莫大恐懼,過去家屬不明所以,現在終於明白。
緬懷《銀翼殺手》作曲家范吉利斯(Vangelis):一代電影配樂巨擘,仿生人會夢見電子音樂嗎?
范吉利斯被許多後代電子音樂創作者讚譽為「電子聲響的先驅」。而他所做的三十多部配樂作品,早已是被認為開創了一種新的音樂視景,從太空到地球這片大地與動物。
《古典音樂之愛》:無論作曲家或表演者的意圖是什麼,你才是音樂最終的詮釋者
為何聆聽古典音樂?如何從聆賞體驗中得到最多收穫?在本書中,指揮家約翰.莫切里以畢生的經驗、淵博的知識、深刻的理解,以及令人感同身受的鑑賞力,回答了這些問題。
《聲音的故事》:歌劇是時尚的玩物,不過對大眾的吸引力卻比其更長壽的音樂形式強得多
歌劇這種藝術形式對大眾的吸引力,卻比其他註定更長壽的音樂形式強得多。事實上,與時代及地方的習俗與情緒密切相關的音樂,對人們的吸引力永遠局限於特定的時空背景。
「王者之音」超過25萬人朝聖的背後:解析漢斯季默配樂的影響力
「漢神」是樂迷對漢斯季默的暱稱與尊稱,他揉合電子音樂和管絃聲勢的雄偉曲風,三十年來席捲商業電影音樂巿場,可謂現代電影音樂的代名詞,影響力擴及一個世代,而且方興未艾。
被音樂耽誤的法律人:出身貴族、背負家人的期待,卻死因成謎的柴可夫斯基
柴可夫斯基還曾經就讀俄羅斯知名的皇家法律學院,畢業後曾當司法部部長秘書。但柴可夫斯基學習法律完全是父母之命,他本人對法律缺乏興趣。
【漫畫】舒曼、克拉拉與布拉姆斯──古典樂史上有名的三角悲戀
舒曼(Schumann)當初在追求鋼琴家克拉拉.舒曼時,遭遇她的父親強烈反對,但最終順利成婚。後來,青年音樂家布拉姆斯拜師舒曼後,布拉姆斯就一直愛戀著大自己14歲的克拉拉,造就了古典樂史上撲朔迷離的三角戀。
【漫畫】舒曼、克拉拉與布拉姆斯,古典樂史上著名的三角悲戀
舒曼(Schumann)當初在追求鋼琴家克拉拉.舒曼時,遭遇克拉拉父親的強烈反對,但最終順利成婚。後來,青年音樂家布拉姆斯拜師舒曼後,布拉姆斯就一直愛戀著大自己14歲的克拉拉,造就了古典樂史上撲朔迷離的三角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