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暴法
《家暴法》的保護令是針對暴力行為,與「加害人是不是好人」一點關係也沒有
認知輔導教育的「指認家庭暴力行為」主要是讓加害者知悉兩人關係相處的行為紅線是什麼?但很不幸的,據我的觀察,相對人在收到保護令的那個時機點,看到保護令內容時,往往就被滿溢的憤怒情緒淹沒了,不是把收到的保護令丟到垃圾桶就是燒掉了。我們在認知輔導教育初期,定會敦促「加害人」先找到並清楚地讀讀自己的保護令。
衛福部調查:台灣5名婦女就有1人曾受伴侶暴力,王婉諭呼籲速訂專法下架「性私密影像」
《家暴法》的被害人保護範圍,不僅限於家庭成員,也包含了現有或曾有親密關係,無論交往與否,都包含在保護範圍內。
暴力零容忍:別用控制慾望,摧毀你的親密伴侶
在法令政策推動下,台灣性別平權普遍受到重視,但在層出不窮的社會事件中,如近 30 年前的鄧如雯殺夫案,到近日前空姐縱火燒夫案件,我們依然可以想像,精神暴力會如何讓家庭關係演變為「互相傷害」的暴力局面。
對家人動粗「很正常」,俄羅斯國會擬將家暴除罪化
民進黨台北市議員童仲彥遭妻子指控家暴,衛福部表示,婚姻暴力通報去年就超過6萬件,春節長時間相處更容易有摩擦導致家暴,強調113保護專線春節24小時不打烊。
抓外勞好像對社會治安沒什麼貢獻...這位有「外勞教父」之稱的警察決定這樣做
從十多年的外事警察,到移民署專員。最近,陳允萍籌組了「台灣司法通譯協會」,決定開始協助在司法上處於弱勢的外勞外配。
跟蹤騷擾無法可管!婦團盼立法保障人身安全
王如玄表示,雖然目前家暴防治法或相關法令裡,已有保護令,但僅限制家庭成員、同居、親密關係等認識的人,對於調查中高達3成的陌生人根本無法可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