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Annabelle

歐洲回來後,和三五好友相約聚餐,半年,180個日子,說長不長說短也不算短的距離,大家伙的轉變卻是明顯的。

我們的話題一開始不外乎是大家對歐洲艷羨的眼光,此起彼落的「哇~去歐洲好好喔,巴黎很浪漫吧」、「可以看極光真的很忌妒耶」、「在那邊吃東西很貴吧?」但漸漸的就轉移到了各自的工作,順利兩年畢業的同學們都已邁入職場,有令人稱羨的日商、福利優渥的外商、前途看好的科技公司。

A同學在日商工作,工作需使用大量英文;B論文同學進入傳統大廠,要先南下三個月接受訓練;C同學在科技業工作,短短半年職位攀升。大家嘴裡分享著工作內容,時不抱怨工作辛苦錢難賺,雖然感覺很辛苦但我知道他們都樂在其中,因為每個人的眼裡都閃耀著光芒。

相較下的我就像是批著糖衣的甜甜圈,鍍上一層國外的經驗,實質還是個在寫論文拼畢業的研三生。

那天後,我發現自己不自覺的會去搜尋同學們的臉書動態、Instagram,如果那一天A同學Po了在會議廳一整天討論的照片,我就會跟我的閃光說:「她好厲害喔,怎麼這麼強,我也好想要有那樣的機會。」;隔天C同學Po了從書上截錄一段砥礪自己的話,我就會變成說:「感覺C同學很受長官重視,每天都派新任務給她,現在能力一定很好。」

每天,我的目光都是追逐著她們,心裡不斷的艷羨。

這樣的日子有了兩個多禮拜,有一天閃光實在是受不了我天天在那說誰好誰好了,他問了我一句話:「你真的想做那樣的工作嗎?」當下我愣住了,晾了五秒才答出話來,其實我一直知道自己並不想做這三位同學的工作。

Photo Credit: kath @Flickr CC BY SA 2.0

Photo Credit: kath @Flickr CC BY SA 2.0

那麼,到底為什麼我會一直羨慕人家呢?

如果這不是自己真的想要的東西,為什麼要羨慕? 這問題回答起來也不難,羨慕不外乎是想得到他人擁有自己所缺乏的部分,可能是成就、光環、社會價值甚或金錢,想藉由獲得這些來證明自己存在的價值。

這其中,我並不否認社會認同的重要性,生活在群體社會中,我們本來就會很容易受到他人眼光、評論的影響。只是,為什麼總是想依循著別人的道路?如果要光環、成就或認同其實各行各業都有值得尊敬的人,各種方法都有成功的一天為什麼我們總是在下定決心要走自己喜歡的路後卻又去羨慕他人?甚或模仿?

想了很久,不得不逼迫自己面對最不想碰觸與承認的事實─「其實我不相信自己做的到。」表面信心滿滿的說:我這麼努力一定會有大成就的,但事實上卻害怕自己沒有成果。

軟弱、不相信自己下,缺乏足夠的意志力支撐到最後。途中又因為恐懼他人眼光、不敢面對真實的自我(自己錯認而被低估的自己)頻頻為自己找藉口開脫;「這不是適合我的道路」,轉而欣羨他人,追隨他們散發光芒的眼神。

但在缺乏自信心結果下,每次面對挫折時又無法堅持下去,往往選擇以逃避來面對,陷入別人碗裡的永遠比較好吃輪迴中。

生活中,我們總會有些想成為的目標對象,這些標竿人物鼓舞我們努力向前邁進,但找到標竿後,生活的重點應該還是在自己,不是不斷在進行比較與羨慕。

確實,相信自己的確不容易,但與其羨慕別人的,為何不選擇多相信自己一點呢?何況,別人的還不見得可以滿足我們不是嗎?下次要放棄的時候,不妨再告訴自己一次:「你可以的!」

本文獲MBAtics授權刊登,原文於此

Photo Credit: Antoine K @Flickr CC BY SA 2.0

責任編輯:羊正鈺
核稿編輯:楊士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