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夫之
《岩波新書.中國的歷史4:陸海的交會》:越南與朝鮮反抗夷狄清朝,衍生出自身才是中華文化的意識
本卷描繪自十四世紀元末至清朝興起的十七世紀為止,三百年間明朝興亡的歷史。明代體制從初年建立,到出現鬆動,乃至崩壞的過程,並非只是單一王朝興衰,更是凝聚了宋代以降各類課題的時代興亡。
《當代張載學》:理學史上的張載氣學,可以說在程朱理學與陸王心學各據山頭下成為邊陲地帶
張載強調兩端一致、兼體無累,本書相信不僅唯心、唯物對立框架不適用於張載,也認為心性論與氣化論不必然是二擇一的選題。張載具有打破二元框架、平視心物的潛力,此有待於重新檢證其氣學性格。
【專訪】楊儒賓:莊子並沒有說自己是「道家」,比起老子,他可能更認同孔子思想
比起老子,莊子可能更認同孔子思想?清大哲學所的楊儒賓多年來試圖替莊子「翻案」,他在《儒門內的莊子》裡主張「莊子儒門說」,並認為莊子的思想本於《周易》和《中庸》。
《湖南人與現代中國》導論:如果「湖南獨立」成功,今日的中國是否會變得不同?
從對抗太平天國、變法維新、辛亥革命,到毛澤東的新中國,這一百年來,湖南人幾乎主導了中國現代史的舞台。究竟湖南人有什麼特殊的能耐,得以不斷向外「輸出革命」?或者湖南果真「地靈人傑」,盛產改革者與革命家?本書重新建構「湖南史觀」,探究背後的深層因素。
充滿自信的「湖南民族主義」,為何救不了近代中國?
不少近代湖南人實際上將「本省擺第一位」,而將「帝國擺第二位」。比如,譚嗣同的老師劉人熙認為,實際上有兩個國家,一是湖南,一是湖南以外的中國——即當時的中華民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