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社會科學
台灣「重理科輕人文」的底層邏輯:四百年殖民遺毒未清,現代轉型壓力又夾攻而來
史學家、文學大師、政治、哲學思想家的培養,都需要整體社會環境累積上百年才能養成。歐洲自文藝復興以來,結合工業革命,歷經百年以上戰爭、數次社會革命,才有現在的人文底蘊。要台灣在長期被殖民的狀態下,在短短20多年時間內生出什麼影響世界的文化大師,無疑強人所難。
《萊茵河哲學咖啡館》:熱愛「蘭花之學」的學子們,如何面對這個不安時代?
從學校開始,就清楚地感受到了我們擁有的是一種動盪的生命。閱讀柏拉圖、學習拉丁文、精研樂理⋯⋯,這些非實用技藝之學習,成為當代不安勞動市場中難以負荷的奢侈。
在國際化、英語授課的發展趨勢下,重申本土學術傳承的重要性
台灣如何在世界的學術領域有自己的一席之地與影響?其中,鑲嵌於各國社會文化脈絡而各具特色的人文社會科學,是否有助於擴大台灣學術界在國際上的地位?還是應該寄望於普遍性較高的自然科學?
日本83%國立大學欲整併廢除文科 學者痛批「文化亡國」
大量文科出身的社會人士認為,在學校學到的知識對工作沒什麼幫助。連文部科學省在日本政府各部門中也常被嘲諷是「落後分子」。
日本83%國立大學欲整併廢除文科 學者痛批「文化亡國」
大量文科出身的社會人士認為,在學校學到的知識對工作沒什麼幫助。連文部科學省在日本政府各部門中也常被嘲諷是「落後分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