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達仁
從傅達仁到瓊瑤:全民討論「安樂死」,但推廣「死亡權」概念為何困難重重?
這幾年,安樂死、死亡權的議題逐漸突破傳統觀念的限制躍入大眾眼簾,更因為瓊瑤的離世再度翻紅。很多評論不再批評他們貿然放棄生命,反而是重視生命的表現。讓更多人開始思考什麼才是合理的生命觀?自由是否包括對死亡的決定權?
瓊瑤留下的思考題:當我們知道一個人去意已決時,是否應該阻止?
即便是去意已決的瓊瑤,也在最後的文字中鼓勵年輕人度過當下的困難,不要放棄生命。但既然作家已經帶著笑意離去,也希望人們能以尊重、祝福的方式,與這名透過作品與生命教會許多人「為愛奮不顧身」的作者體面道別。
【專訪】瑞士安樂死諮詢團隊(下):自殺的倫理道德是神明的事,而痛不欲生的人心中沒有神
「瑞士安樂死諮詢團隊」成立以來,與其積極的在立法上與政黨和其他組織彼此周旋,他們更將目光擺在每一個前來求助的個案,對他們來說,修法遠在天邊,而妥善的安置每一個絕望的靈魂,就是對安樂死最好的推廣。
【專訪】瑞士安樂死諮詢團隊(上):成立協會推動安樂死合法化,推NFT籌措財源是著好棋
台灣第一次迎來對人類安樂死嚴肅且大規模的討論,來自於2018年前體育主播傅達仁遠赴瑞士執行安樂死的事件,當時的他身體羸弱但眼神堅定,認為能夠執行安樂死,就算客死他鄉也無妨。如今「瑞士安樂死諮詢團隊」從小團隊發展成30人的組織,也成立協會來擴大服務對象與倡議能量,不為別的,只為提供身處病痛苦難的人多一個選擇。
「如果殺人是為了救人,該不該殺人?」《金色大人》寫出這種矛盾
是非善惡,難以界定,恒川光太郎寫出人世間難以界定的陰陽交界。而這部小說的屬性也難以界定,它綜合多種元素融會而成,無法以單一類型來定位,或許可稱之為具備歷史背景,兼有奇幻、科幻、推理元素的鄉野奇譚。
【許毓仁專欄】民調九成支持「安樂死合法化」,但實際「註記」的人卻很少
社會大眾經常聽到「安樂死」三個字,但每個人對於「安樂死」認知可能不同,參考荷蘭的立法推動演進,台灣該做的第一步應該是展開公開討論,每個人都能與親朋好友聊聊彼此看法,我們就踏出了第一步。
安寧療護不只是傅達仁口中的嗎啡「折騰死」
楊育正指出,傅達仁安樂死讓大家深刻體認,國人對於死亡仍存在光譜兩端的迷思:一邊認為安寧療護是「放棄」、「等死」,卻期待以「被美化的安樂死」逃避疾病與痛苦
安樂死:生存權與人性尊嚴的兩難抉擇
長期推動安樂死合法化的體育主播傅達仁,將於6月7日下午於瑞士執行安樂死,許多人對此表示不捨。而自有法律以來,殺人罪就一直存在於法律條文中,但這邊的「人」究竟包不包括自己,這是一直被討論的。在法律上,自殺多被認為是兩種基本權的衝突。
一個「棄老」的社會,如何懂得尊重傅達仁和李坤城的「叛逆」?
許多人談論「下流老人」的危機,卻忽略傅達仁、周遊、李坤城等等的「上流老人」追求,政府積極推廣長照政策的同時,應該傾聽長者真正的心聲,以免淪為一廂情願。
傅達仁一度病危「準備後事」,自認活下來是神要他完成「安樂死」
根據調查,包含末期疾病、重度失能、無法治癒的生理疼痛,以及植物人(有事先遺囑或家人同意),都有8成以上的問卷填答者認為適用安樂死。
生命最後兩個月到瑞士旅遊,傅達仁找上全球唯一肯替外國人安樂死的機構
很多人誤以為去了安樂死機構「尊嚴」,他們會說服並鼓勵人們結束生命,但其實會員中真正由他們完成協助自殺的個案,只有3%。外人不知道的是,「尊嚴」花了更多時間,防止絕望的人獨自用可怕的方式離世。
衛福部:安樂死重點是「尊嚴善終」,不必觸及合法化問題
安寧緩和醫療專家、國健署長王英偉也說,安樂死是一個宗教、哲學的議題,不是醫療的問題。當病人得到身心靈的安頓,安樂死未必是一個選項。
生命的終點你想要如何收尾——認識「輔助自殺」與「安樂死」
2017年年初,資深體育主播傅達仁先生大力疾呼在台灣可以執行安樂死的議題,引發社會上各種評論,本文帶給大家較完整的資訊,讓每個人在讀完之後可以更理性地去討論這個議題。
認識「輔助自殺」與「安樂死」
2017年年初,台灣資深體育主播傅達仁先生大力疾呼在台灣可以執行安樂死的議題,引發社會上各種評論,本文帶給大家較完整的資訊,讓每個人在讀完之後可以更理性地去討論這個議題。
【沈春華關鍵秀】 善終鬥士傅達仁:能自願選擇如何走向死亡,是一種人權
倡議「安樂死合法化」的傅達仁,和投入安寧療護多年的聯院院長黃勝堅,同場聊聊總被台灣人視為禁忌、卻又無法逃避的「死亡」話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