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孤寂
【劇評】Netflix《百年孤寂:第1部》:對原著小說有著深刻理解,我之前的質疑瞬間消失了
在Netflix改編《百年孤寂》的討論中,有人質疑這部作品是否能被「正確解讀」,甚至將是否「看得懂」視為將讀者或觀眾分級的依據。我認為,經典之所以能流傳,是因其多義性與不同時代讀者的重新詮釋,影視改編作品的價值,不僅在於是否完全還原原著,而在於能否讓更多觀眾接觸並理解作品的精神。而雖然《百年孤寂》影集帶來了高度的視覺享受,但仍存在一些可以討論的地方。
瓊瑤留下的思考題:當我們知道一個人去意已決時,是否應該阻止?
即便是去意已決的瓊瑤,也在最後的文字中鼓勵年輕人度過當下的困難,不要放棄生命。但既然作家已經帶著笑意離去,也希望人們能以尊重、祝福的方式,與這名透過作品與生命教會許多人「為愛奮不顧身」的作者體面道別。
《無聊、空虛、絕望⋯⋯紓解無助感的哲學配方》:林夕表面上像是個佛教徒,但事實上相當積極進取
陶國璋是香港著名哲學家,從事哲學普及工作多年,書中涉及的怖慄感、荒謬感、人生意義等問題,陶國璋先生思考經年;本書中的內容在陶氏過往著作的基礎上,再通過與年輕學者黃沐恩、吳啟超對談,思考晚近的現象、影視作品、流行曲等,從而引入了更多新的思考。
【2024臺北文學・閱影展】從《百年孤寂》到《再見箱舟》,寺山修司如何具象馬奎斯的魔幻?
今年「臺北文學・閱影展」文學家單元聚焦諾貝爾文學獎得主馬奎斯,而本文將以選映作品之一,日本前衛導演寺山修司的《再見箱舟》出發,比較其與馬奎斯文學作品《百年孤寂》的互文性,聚焦兩作品中獨特的時間感,並藉以觀察從拉美文學到日本新浪潮電影中,「魔幻寫實」如何落地生根。
《在加勒比海遇見馬奎斯》:如果馬奎斯沒有試圖用小說重現阿拉卡塔卡大屠殺,馬康多將一直孤獨下去
由於時間沒有意義,即使是最重要的事件香蕉大屠殺,在《百年孤寂》中也只是簡單地呈現為星期幾,而非日期或時間。由於具有重複的特點,星期幾成了一種強化永恆輪迴主題和重複敘事的裝置。
蔡淇華《尋找故事開始的地方》:宮﨑駿只有透過魔幻的鏡頭,才能說出現實不能講明白的真話
想學習魔幻寫實的寫作者,可以盡情放飛自己的想像力,讓人變成甲蟲、變成犀牛、變成貓,甚至變成莊周的蝴蝶,都沒有限制,但別忘了,魔幻常源於對現實的抵抗,若是無意義的千奇百變,故事只會變成斷線的風箏,無法在藝術的天空飛翔。
只有敵人,沒有朋友——中國共產黨的百年孤寂
拜登政府這兩個月來環環相扣的連環計,就是為了小心翼翼重建美俄雙邊的信任,修補後冷戰以來雙方的嫌隙,甚至不惜顛覆美國外交政策的既有典範,將美國自「尼克森-季辛吉體制」以來「聯中制蘇」的策略,轉向「聯俄制中」。
馬奎斯最偉大的小說:不是《百年孤寂》,是鍾情一生的妻子梅西迪絲
文學巨作《百年孤寂》作者馬奎斯和一些文學家不同,少有風流韻事;評論家和傳記作家認為,妻子梅西迪絲是馬奎斯的靈感來源,生活上也總是給予支持。沒有梅西迪絲,世人恐怕無緣見到馬奎斯的多個作品。梅西迪絲今年8月逝世,與馬奎斯天上再見。
馬奎斯《關於愛與其他的惡魔》:愛選擇成為惡魔,是為了對抗其他的惡魔
在《關於愛與其他的惡魔》裡,愛是一個要人墮落、拋棄心智的惡魔,他要引發一股瘋狂去動搖人的根本、信念來抵抗不停壓迫他的社會。
馬奎斯《沒有人寫信給上校》書評:當人們討論絕望的時候,真正注視的是什麼?
最重要的是任何一位作家都能告訴你視茫茫髮蒼蒼的感受,然而唯有馬奎斯,才能讓你由內而外從心境體會到「老去」如何成為一種無從抵抗的日常狀態,隨時間循環,隨晴雨變化,無限延展。
Netflix改編 《百年孤寂》,重現馬康多的瑰麗與頹圮
這一次,也許我們可以期待,馬康多這座城鎮,不是被風摧毀的鏡子之城,而所有羊皮紙捲上寫的一切,從一開始到永遠,都將再次鮮活上演。
張亦絢談《馬奎斯如何成為馬奎斯》:一個值得文學愛好者思考的文學史命題
馬奎斯是一個非常地理性的作者,這給了世界各處有心保衛本土、駐守地方的創作者,相當大的鼓舞與啟發,其中當然也包括了台灣。
《低度開發的回憶》:古巴經典,歷久彌新50年
有人革命有人反革命、有人建設有人破壞,自然也就有人「睥睨所有」而無動於衷地「馬照跑、舞照跳」。正是在這個時空背景之下,1953年已支持卡斯楚的導演艾列在革命十週年前夕,完成了《低度開發的回憶》這部影片。
《百年孤寂》要寫的,是理性橫掃全球之前的魔幻世界
當全世界都在寫「魔幻寫實」小說時,我們就可以更清楚地看出,拉丁美洲的「原汁原味」畢竟不一樣。其他地方的模仿者,始終沒有辦法讓自己進入那個魔幻世界裡,真正感覺到「走經屋內轉角,很有可能就會碰到死去了的姨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