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政協
習近平提「新質生產力」所傳遞的訊息,就是以往的發展模式已走到了極限
在兩會期間,習近平的「新質生產力」一概念更是成了一個無人不提及的亮眼的詞彙。參會的人又是解讀釋義,又是歌頌讚揚。 但它是否能解決當今中國的經濟問題的一貼好藥,還是值得質疑。
中國兩會落幕:強調「習核心」領導,對台持續推動和平統一,「新質生產力」成熱詞
中國「兩會」於(11)日閉幕,全國人大委員長趙樂際表示,要以「習核心」的堅強領導下,推動中國式現代化。中國學者則認為,中國對台政策具穩定性、延續性,和平統一基本方針沒有改變;兩岸交流從偏重經濟轉往社會、文化等領域,持續推動融合發展。而兩會期間「新質生產力」成熱詞,但在取消總理記者會等措施下,政治氛圍愈來愈緊縮。
相較全國人大的雄心勃勃,中國底層百姓眼裡盡是經濟危機
在安徽的一個鐘點工市場,不少人一大早就在路邊等活。招工的人不多,薪水也很低。這些人感覺到,目前中國的經濟形勢不容樂觀。經濟形勢預計將成為人大會議的主要議題之一。請看德廣聯記者的實地報導。
中國改革開放以來首度修訂《國務院組織法》,專家:「黨大國小」事實法理化
今年兩會,總理記者會在錯愕之中走入歷史令輿論譁然,另一焦點則是人大睽違40多年首度修訂《國務院組織法》。有專家向德國之聲指出,習近平高度集權、弱化國務院「讓黨大國小的事實法理化」。
中國兩會側寫:「外交老闆」王毅回來了,媒體最想問的「秦剛」仍留懸念
王毅前後共回應了21題,涉及中美、中俄、中歐、台灣、南海、非洲,與中國外交思路等議題。面對現場上百名記者,他神情老練、信手拈來,時而用手勢強調論述,在媒體提問時常一手叉腰,另一手時而抵著下巴,傾著身子聽取問題,儼然在這一領域上,是中國「外交老闆」的姿態。
取消中國總理記者會看似小事,背後隱含「黨國一體」與「馬列主義宗教化」的訊號
在毛澤東時代,毛澤東思想被奉為聖經,毛本人被推崇到幾乎等同於神的地位。從學校教育到日常生活的各個方面,毛澤東的形象無處不在,其言論被視為絕對真理。這種對個人的崇拜和理論的盲目追隨,在很大程度上類似於宗教信仰。習近平時代的中國,似乎正在經歷類似的過程。
中國兩會:人大報告刪除「和平統一」,中共對台政策將轉趨強硬?
中國漁船金門翻覆案談判僵持之際,中國總理李強在兩會期間發表政府工作報告,涉台部份刪除了慣例出現的「和平統一」,引發揣測。有學者向DW表示不必「過度解讀」,也有專家指出北京未來對台方針可能「多做少說」。
《華爾街日報》:李強記者會取消,「中國總理」一職退入習近平的陰影深處
文章指出,中國總理以政府首腦身分被賦予經濟決策權,中共總書記則負責意識形態和政治的時代,已經一去不復返,如今總理職位已完全從屬於中共最高領導人。而中國經濟陷入的困境,在很大程度上是最高領導人一手造成的。
中國總理記者會為何取消?當改變慣例成為新常態,觀察政情的唯一窗口也被關閉
中國宣佈今年的人大閉幕後不舉行記者會,如無特殊情況,十四屆全國人大後幾年也不再舉行總理記者會。該消息引起海內外廣泛關注,在中國的社群網站則成為被禁止討論的話題。海外社交平台上,研究中國問題的專家學者紛紛發表評論。
中國全國人大破天荒取消總理記者會,專家:李強地位降低,避免其他勢力「唱衰」中國
鄧聿文認為真正原因很可能是,中國目前面臨的狀況,讓總理面對中外媒體記者,不好說什麼,「問題說多了不是,說少了更不是;問題說輕了,外界不信,說重了,讓外界對中國更沒信心」。另外,「中國的事情習近平說了算」,外界不會把李強的話當真,所以權衡之下,乾脆就不開總理記者會了。
政協開幕兩岸沒有多著墨,僅回顧融合發展,分析:中國兩會涉台討論不脫預期
淡江大學兩岸關係研究中心主任張五岳認為,這次兩會也不會觸及「反台獨」、「反分裂」等相關立法。他說,現在人大常委會每2個月也可以有立法議程,加上台灣總統大選結果,立法院民進黨一黨獨大局面被打破,這可視作對台工作的成功、穩定,所以相關立法沒有急迫性。
中國兩會關鍵字「新質生產力」獲關注,習近平先進製造大國目標重於刺激經濟
紐約大學教授李淯(Ann Lee)認為,「新質生產力」這個詞彙的使用將有重要意義,因為其表明在中國房地產行業受挫以及與西方貿易關係持續緊張的環境中,習近平決心重振中國經濟,這可能預示著一個新的轉折點。
中國人大1993年來首次取消總理記者會,學者評:「公開羞辱李強」,經濟政策更不透明
旅外學者認為,中國目前面臨的狀況,讓總理面對中外媒體記者,不好說什麼,另外,「中國的事情習近平說了算」,外界不會把李強的話當真,所以權衡之下,乾脆就不開總理記者會了。
2024年中國兩會3/4-5登場,經濟、政治、外交與兩岸、人口各有哪些重要的關注點?
在2月下旬的中國全國人大常委會會議中,常委會公告的罷免及辭職名單中出現了秦剛的名字,至於李尚福,也從中央軍事委員會的委員名單中被移除。「兩會」向來是中國政治層面的大事,而在「兩會」前夕,上述二人再被除名,外界預測「兩會」可能再次公布新的中共高官人事調整,此舉亦將影響中國處理國際關係的方向以及態度。
2024年中國全國政協會議4日開幕,會前記者會聚焦經濟,未提兩岸、未點台媒提問
2023年中國GDP成長率為5.2%,達到設定的經濟成長目標。但前景混沌不明,房地產危機、內需消費不振,民營企業家信心不足,都是亟待解決的問題。因此,今年的中國「兩會」,外界最關注的是經濟問題,3日下午舉行的政協會前記者會也不例外。
中國兩會即將登場:習近平對台灣問題會不會有新的表述?
中國「兩會」還有不到一週就召開。時評人鄧聿文認為,由於今年不是政府換屆之年,可能也沒有大的政策宣示,本次兩會的重要性似乎不如去年。不過,中國本身的份量決定了外界會關注這個一年一次固定的政治表演節目,以下是三個值得關注的點。
習近平組成一支平庸的寡頭集團,對民主世界來說或許不是件壞事
具體地說,以李強為代表,其所屬小集團基本上都是工農兵學員和師專出身,這種較低的學歷在儒家傳統、迷信精英教育的中國官僚體制內自然意味著智力不足和專業能力低下,他們的上升有著偶然性和去不掉的人身依附關係,這也是所謂黨羽的特徵。
為什麼稱帝的袁世凱是「大漢奸」,習近平卻是「偉大領袖」?
美國華裔學者余茂春被中國「藝術家」塑造跪姿銅像,成為當代中國「漢奸第一人」。但是,近日又有很多中國網民關注歷史上另外一個「大漢奸」袁世凱。時評作家長平通過政治笑話解讀「習近平為什麼是偉大領袖」。
習近平親信、心腹與舊部:中國新一屆政府領導班子有哪些新、老面孔?
李強成為中國第八任國務院總理。63歲的他是習近平團隊的核心幕僚之一,2000年代初, 習近平主政浙江時李強擔任其秘書長。他後來主政江蘇和上海。儘管去年上海因COVID-19疫情封城期間頻發的民生危機讓其領導力廣受質疑,但這仍無阻他在去年中共「二十大」上晉升為中共黨內排名第二的常委,緊隨習近平之後。
應對西方競爭,中國推出數十年最大規模官僚機構改革
中國公佈了一份中央機構全面改革方案,著眼於金融、科技和數據領域的調整。在中美關係日益緊張、西方競爭加劇之際,該方案表明了習近平哪些執政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