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現場
訪談:2030雙語政策的理想目標,與九位第一線教師眼中的骨感現實
國發會於2018年起接連發布關於台灣2030雙語政策的政策藍圖及計畫。2024年中,距第一份計畫發布已過六年。筆者於2024年五、六月和9位國、高中老師,個別進行深入訪談。本文邀請第一線教師現身說法,詳盡提供教師遇到的挑戰以及對政策的看法,期望為台灣語言政策推行提供不一樣的聲音。
【未來大人物】喚醒學生與老師社會議題意識並帶進教室,「放伴」用顛覆性教育陪伴孩子
致力推廣「上學校沒有的議題課,讓學習者擁有社會行動力。」成立於2020年的台灣放伴教育協會,由一群各級學校教師與社會議題工作者共同發起,他們企圖把生活議題帶入校園,讓學生可以透過對世界的好奇,用不同於一般教育體制方式看待世界,期待拓展視野和扎實面對未來的能力。
《那些狂烈的安靜》:陳夏民X陳育萱——安靜的背後,是微型且複雜的校園試煉
擅於用故事側寫台灣當代社會議題與生活困境的陳育萱,除了小說家的身分,其實也是手執粉筆的高中老師。這一次她首度以創作者的距離,返身回看最貼近的教育現場,拆解看似水面寧靜,實則暗流洶湧的校園與家庭。
陳怡嘉《最難的一堂課》:特殊生是這世界的肉身菩薩
特殊生不該被視為負擔,而是讓我學會用一種更謙卑的心情來照顧對待。然而, 我對特殊生的教育是:老師的愛是懂你的特殊, 但不讓你特殊!
不用錢的最貴:實習教師半年「無給薪」,如何才能「轉大人」?
在16位實習教師受訪者中,14位正處在23至28歲的「轉大人時期」。實習時他們或多或少擁有家庭的經濟支持,卻也因此被剝奪有助於順利轉換為「大人」的因素中,相當關鍵的「經濟獨立」。
【毛小孩 你的生命夥伴】教育現場:教會孩子愛動物 讓生命更有感
我們期望在孩子心中種一顆愛的種籽,如果我們愛護家中狗兒,沒有狗兒流浪街頭,就不會有無辜的孩童遭流浪犬攻擊。畢竟動保教育真正重要的是,讓孩子學習同理,培養尊重與仁慈的品德,這也是「以關懷動物為關懷生命的起點」的意義。
國二生為iPhone6跳樓》「帶壞小孩」的不是智慧手機,而是兩代人的價值觀差別和有問題的溝通
這篇是因為這則新聞〈偷買iPhone6 被媽沒收 國二生跳27樓亡〉而有的感想,這不僅是親子與師生間的管教問題,背後牽涉的是兩代人價值觀差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