蘭德公司
AI科技戰:中國解放軍如何利用開源Llama於軍事領域彎道超車?
Meta最初將Llama作為開源模型發布,期望能支持非商業研究用途,但解放軍卻透過它開發出軍用模型ChatBIT。生成式AI的軍事應用也從導彈導引到輿論操控和深度偽造,範疇越來越廣泛,不可不防。
英國《金融時報》:美中若在台海衝突,核武、太空等5戰略可能左右結果
五角大廈去年說,中國的核彈頭數量已增加到500枚,可能於2035年達到1500枚。中國已達成「核三位一體」,可從陸、海、空動用核武。中國潛艦現在也可從沿岸海域附近打擊美國本土部分地區。曾任職美國國防部的核武專家魏佛(Greg Weaver)認為,對美國來說,重點在於「我們在台灣的利益是否重要到足以冒著與中國展開核戰的風險?」
《日經亞洲》:為升高遏阻中國與北韓,第一島鏈附近同時有3艘美國航母,2年來頭一遭
華府智庫哈德遜研究所(Hudson Institute)亞太安全計畫主任克羅寧(Patrick Cronin)說:「考慮到歐洲戰事以及中東衝突擴大的可能性,(美國)海軍明白此時此刻極為關鍵,一來加強嚇阻力道,二來向盟友保證,美國利益若受到威脅,美方已準備好採取相關因應作為。」
中國氣球頻闖空域,美媒分析:試圖模糊界線削弱台灣獨立性
華府智庫「戰爭研究所」在一項分析中警告,中國將嘗試「常態性地利用氣球」,配合其他空中和海上行動去侵犯台灣領土,「以消磨台灣的威脅意識」。「太平洋論壇」區域事務主任約克(Rob York)說:「擊落一顆氣球,或實際對抗侵入領域的中國飛機或船艦,這種風險可能不值得去冒……台灣真正能做的唯一事情,就是繼續強化防禦,例如持續延長義務役期,並開始在島上做好防禦的準備。」
《華爾街日報》:美國軍售交付延宕,台灣防務顯現脆弱一面
報導說,在現任總統蔡英文任內,台灣將年度軍事開支提高一倍,達到占國內生產毛額(GDP)約2%。2021年,台灣提出約87億美元的補充預算,主要用於本土製造的反艦飛彈與護衛艦級戰艦。政治分析家認為,即將上任的賴清德很可能會維持相同的支出方式。但他所屬的民主進步黨在這次立法委員選舉中失去對立法院的控制權,可能會讓國防採購變得更複雜。
《日經亞洲》:中國製舊世代晶片大量「湧入」,美議員籲設貿易壁壘力阻
榮鼎集團(Rhodium Group)去(2023)年4月發布的一項報告指出,未來3至5年,中國和台灣加起來占全球20至45奈米製程晶圓產量將接近80%。在50至180奈米製程方面,目前中國占全球產能30%左右,10年內可能增至46%左右。這兩位議員提出設置「零件關稅」的構想,對基礎晶片本身而不是成品徵收進口關稅。
美媒:2024年台美兩場關鍵大選與外資去留,將是中國前景關鍵指標
川普時期的副國安顧問博明(Matt Pottinger)去年10月曾表明,如果美國任何候選人在北約、烏克蘭和台灣議題上表現出軟弱,那將是中國的首選候選人。報導說要關注中國政府可能支持干預選舉,美國情報機構曾稱這種干預在2022年選舉中增加。
《紐約時報》:中國趁夏威夷野火利用AI散布陰謀論,認知作戰進入新階段
中國政府在8月中旬發動秘密資訊戰,在各大社群網站散布貼文,將毛伊島野火怪罪一項「氣候武器」,並謊稱是英國情報機關軍情六處(MI6)揭露「這場野火背後驚人真相」。相同說法貼文露出的社群平台,包括Pinterest、Tumblr、Medium及用戶多為藝術家的日本網站Pixiv。此外,中國這次發動的資訊戰遍及各大社群媒體平台,且以多種語言發布,意味目的是要觸及全球受眾。
解析蘭德公司研究報告:兩岸開戰台灣真的撐不過90天?
認知作戰的高明之處,就在它運用了若干事實,但是卻刻意「刪節」、「扭曲」、「誤譯」、「衍譯」關鍵字或事實的「全貌」。以我的經驗,對「中共犯台,台灣撐不過90天?」這類新聞,我會幫忙碌的臉友們追溯到「原文」及文章的源頭出處。
紐時:防共軍犯台,美國計劃將台灣變成龐大武器庫;專家呼籲協助台灣建立「豪豬防禦」
今年3月起,五角大廈與國務院官員也常跟美國軍火公司提及相關議題,國防部官員羅耶爾(Jedidiah Royal)本週也在美台國防工業會議上說,五角大廈將協助台灣打造「抵禦傳統強敵侵略的島嶼防禦」系統。
中共「五大戰區」正式成立 東、南部是美中海權角力熱點
五大戰區中,東部戰區有時機敏感的台海局勢,以及與日本之間的釣魚台爭議,南部戰區則有南海主權問題,攸關當前中國國家安全和海洋利益。
美參議院以壓倒性多數通過 卡特接任國防部長
60歲的卡特2011年至2013年曾任國防部副部長,而在2009到2011年間,他是五角大廈的軍備採購主管,主導大舉重整研發F-35戰鬥機的計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