貿易壁壘
極越汽車歲末「閃崩」倒閉,折射中國電動車低利潤下的掙扎
極越汽車閃崩,凸顯中國新能源車市困境。高研發成本、低利潤、激烈競爭下,車企資金鏈斷裂風險增。百度吉利撤資,更暴露出新品牌生存挑戰。此事件料加劇產業洗牌,促使車企尋求海外市場及更精簡高效的經營模式。
高盛:美國若提高中國產品20%關稅,人民幣恐貶至7.5,WSJ:只能提振國內消費應對貿易戰2.0
美中貿易戰升級,中國處境艱難。全球貿易壁壘升高,內需低迷,地方債務沉重,使中國更難應對新關稅。專家認為,刺激內需或成唯一解方,以平衡過度依賴出口的經濟結構。
管中閔:美國下任總統料將對中強硬,台灣從「左右逢源」變「左支右絀」
管中閔也在問答環節中表示,他認為無論誰當選下一任美國總統,台灣都要支付很多保護費。唯一的差別是,川普會直接「向我們開帳單」,而台灣將無法拒絕;而民主黨則會用「更禮貌,但微妙的方式」來收保護費,可能將以不同名目,要求台灣付錢。
分化歐洲的中國電動車:歐盟增稅箭在弦上,中歐談判能否力挽狂瀾?
王文濤訪問歐洲,爭取歐盟支持,並與歐盟委員會執行副主席東布羅夫斯基斯會面,討論中歐電動車關稅談判。儘管談判尚未達成協議,但雙方同意繼續進行價格承諾協議談判,以換取無關稅。歐盟原定於9月25日的最終表決也已推遲,為雙方提供更多談判時間。
中國宣布25日起停止台灣34項農產品免關稅,經貿辦批經濟脅迫,農業部:影響可控
中國18日晚間突然宣布25日起停止台灣34項農產品免徵進口關稅政策,農業部今天說,中國早已片面採取非關稅貿易障礙措施影響台灣農產品出口,損失有限影響可控。
拜登提協防台灣,葛來儀:賀錦麗可能回歸戰略模糊,川普較難預測
專家葛來儀分析,民主黨候選人賀錦麗可能效仿拜登,對台增加軍售及強化政治、經濟及安全關係,但可能不會同意拜登的出兵保台立場。無論誰當選,美中關係仍將緊張,但賀錦麗可能更重視與盟友合作,而川普可能更難以預測且不穩定。
WTO辦中國貿易政策檢討,歐盟提「10大罪狀」,台灣代表提5點批中違法舉措
根據WTO貿易政策檢討機制,全球貿易量前5大會員國需每2年進行一次檢討,17日是中國的第一場檢討會議。歐盟提出約10項對中國貿易政策的建議,包括請中國別再主張享有開發中國家地位、降低不透明度等。台灣代表則提出5點批評中國對台灣農產品採片面貿易限制措施等違法行為。
中共三中全會:中國承受經濟放緩之痛,中長期規劃「對近期成長影響甚微」
這種思路和北京在出口拉動經濟復甦和高科技行業方面的賭博一脈相承,比如可再生能源、人工智慧和計算機晶片。中國6月貿易順差達到了990億美元,出口飆升而進口減弱。但這種賭博也面臨挑戰。中國主要貿易伙伴比如歐盟和美國已經針對在中國製造的電動車和晶片實施加徵關稅等貿易壁壘。
李強將訪紐澳,區域安全陰影籠罩貿易關係,澳洲總理投書:重建對話邁出一步
中國國務院總理李強本週將訪問紐西蘭和澳洲,但是原本有利可圖的貿易關係將因區域安全的憂患意識而蒙上陰影,主客間的氣氛與7年前中國前總理李克強到訪時明顯不同。近年,中國軍方的強硬行徑導致澳中關係緊張。今年5月4日,一架中國戰機在黃海國際水域上空發射照明彈,差點擊中澳洲海軍直升機。
中國20日起對台聚碳酸酯課反傾銷稅,學者:520將至試圖以商逼政,台廠全球布局生產因應
中國商務部昨(19)日宣布自台灣進口的聚碳酸酯(PC)存在傾銷,將自4月20日起課徵為期5年的反傾銷稅。學者指出,對聚碳酸酯課徵反傾銷稅、重新啟用M503航線等事件不是單一事件,很可能是中國在5月20日賴清德就職前的一系列壓力測試,為的就是逼迫台灣在兩岸議題上接受中國的條件。
《華爾街日報》:「中國衝擊2.0」來了!過剩商品傾銷海外,全球如何反擊?
面對這種全球性反彈,中國的回應一向是譴責保護主義抬頭,這表明中國並不打算改變策略。中國官媒發表了多篇文章,痛斥西方對中國工業產能過剩的指責誇大其詞、表裡不一。更重要的是,中國已向世界貿易組織(WTO)提出申訴,聲稱排除中國零組件的規定是不公平的。
歐美批中國「清潔能源傾銷」造成不公平競爭,「產能過剩」是否百害而無一利?
《政客》認為,一旦中國或美國試圖抹去其主要競爭對手,則亞洲、非洲部分地區的清潔能源供應鏈將近乎中斷,且若美國堅持抵制中國的清潔能源技術或中國出口的礦產,那拜登政府將難以實現2030年美國碳排減少50%的目標。
《華爾街日報》:中國經濟面臨「8大痛點」,房市疲軟消費不振外資撤離
中國以往可透過增加政府支出,特別是基礎設施支出因應經濟挫折,但如今中國對鐵公路和機場的需求已基本滿足。另一個刺激經濟的辦法是向家庭提供更多補貼或減稅,但對高層來說,這種偏重消費的辦法「帶有西方政策的味道,屬於浪費」。
賴清德勝選後面對的利劍:走向「清零」的ECFA,與台灣出口的未來
隨著中國「世界工廠」地位的轉移,早收清單中產品的重要性越來越小,並且即便ECFA優惠的每年8-10億美元關稅消失,相較台灣整年4300億美元的出口額來說,還是可以承擔。雖然相關產品佔台灣出口比重僅有5%左右,但面對的都是台灣的傳統產業和中小企業,其重要性難以忽視——如果取消,對兩岸都不是一件好事。
篤定贏得內華達州黨內提名,川普:若當選將再度對中國課關稅,稅率或高於60%
川普在訪問中被問到,有報導指稱,若他順利當選,他將考慮對中國商品徵收60%的關稅,川普回應說,「不,我會說,可能不止於此。」川普在共和黨總統提名戰人氣遙遙領先,幾乎確定將在11月5日的美國大選中挑戰民主黨籍的現任總統拜登。
中國駐歐盟高官回應「秦剛去哪兒了?」:做錯事被免職,不足為奇
中國駐歐盟使團團長傅聰接受媒體採訪時,罕見就前外長秦剛下台一事發表公開評論,他表示這種人士變動不足為奇。他還提到歐盟對中國電動車的反補貼調查,認為調查「不公平」。
《日經亞洲》:中國製舊世代晶片大量「湧入」,美議員籲設貿易壁壘力阻
榮鼎集團(Rhodium Group)去(2023)年4月發布的一項報告指出,未來3至5年,中國和台灣加起來占全球20至45奈米製程晶圓產量將接近80%。在50至180奈米製程方面,目前中國占全球產能30%左右,10年內可能增至46%左右。這兩位議員提出設置「零件關稅」的構想,對基礎晶片本身而不是成品徵收進口關稅。
歷屆7次總統大選中國介選手段一覽:文攻武嚇、假訊息網路戰、經貿報復擾民心
台灣透過這7次大選,人民直選出李登輝、陳水扁、馬英九、蔡英文等4位總統,第8次的2024大選則進入倒數時刻。對比中國,歷經台灣大選期間的中共領導人分別為江澤民、胡錦濤及習近平。從文攻武嚇到網路戰及經貿報復,中國介選更細膩操作人心,手法雖進化,但不變的是無視台灣人民堅持國家主權與民主價值的民意。
貿易壁壘爭論之下難重啟對話,ECFA對台經濟是糖衣毒藥還是強身補藥?
從2017年台灣對中國進出口出超783億,到2021年對中國出超1046億美元,2022年超過千億元,2023年至11月為止共728億元。台灣政府認為影響不大,但若未來要被課關稅,影響將頗為至深且巨,然至今蔡英文、賴清德及行政院長陳建仁,除運用政治性語言譴責、責難中國片面違反ECFA外,未有任何建設性因應措施。
「貿易壁壘」是中國介選最露骨的一招,但坐下來和共產黨談真能捍衛台灣利益嗎?
就像夏立言說的,國共之間有九二共識的政治基礎,而民進黨政府不願說出九二共識這個通關密語,因此也就沒得談。用習近平的話,這叫「牢牢掌握兩岸關係的主導權與主動權」——說白了就是:北京單方面決定要不要施捨台灣、何時給、給多少?沒得商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