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明
宇色《透視靈驗》:「求神問卜」不如「捫心自問」,信而不迷才是拜拜的中道
神不可能欽點人們去做任何事,祂們只能給予建議,不會以恐嚇、威脅之口氣命令任何人,那並不能誘導人心走向解脫。對於拜拜,我亦以相同觀點來看待,坊間宮廟的神明確實有助人的能力,但祂們多與我們相同,都是在人世間修行的靈,助人的力量有限。
EP106|《透視靈驗》:拜拜的信徒只有3成可以如願,要如何許願成功?
農曆七月鬼門開,節目順應節日也來到阿飄主題。在中元普渡這天,台灣各地無論家裡或公司都會祭拜好兄弟,那拜拜真的有用嗎?這本書由通靈人宇色所撰寫,主要給會「拜拜」的讀者來認識在看不到的世界中,神明實際上是怎麼接收「拜拜」的。
2023中秋節拜拜攻略:什麼時間該祭拜神明、地基主?月餅、柚子可以作為拜拜供品嗎?
中秋節「月圓人團圓」,因此建議可以挑選外型圓潤的供品祭拜。中秋節拜拜可以準備節慶食品例如月餅、柚子,其他供品則是比照平常拜拜習慣,可以準備三牲五果、飯菜。而在準備供品時,祭拜神明的供品可以直接留著祭拜祖先,至於地基主的位階比較低,因此供品需要擺放在矮凳子上,飯菜也不可以準備得比神明豐盛。
【小說】《邪教之子》選摘:人們無從得知死者的主張,所有吹噓能夠聽見故人聲音的全是騙子
慧斗收到了來自一個女孩的求救。她的名字是「茜」,是一名被邪教軟禁的女孩。茜總是坐在輪椅上動彈不得,而她那篤信新興宗教「宇宙力場」的母親四處奔走,帶著行動不便的茜在其居住的城鎮.光明丘不停傳教與勸募,成為居民們最好奇、也最忌諱的存在。
【專訪】陳柏儒:這裡還有神
民國86年出生的陳柏儒,是馬祖最年輕的道士,「我小時候就很喜歡去廟裡面,我感覺它是一個很安全、很祥和、很有庇護感的地方。」而在遇到無法解決的難題時,信仰往往是人們尋求慰藉的方式,然而信仰是成為生活的助力,並不是逃避現實的藉口,「我都會笑那些迷信的人,今天拜完不靈驗,就罵那個神:爛木頭,但祂憑什麼幫你?神明是自然而自發的扶持,不是因為你燒夠多的紙錢,夠『虔誠』,就完成你的願望。」
從電影《咒》反思人鬼神關係:靈驗與邪門本來就是同一件事,單看你的敘事立場而已
承認吧,我們都想要靈驗的神,在特定時刻更是如此。正是我們的這份念想與習慣,養出了各種靈驗之神=各種邪神=惡意之神。
對佛教徒來說,神明、祖師等「信解行地菩薩」就像修行路上的學長姐
正是因為現在佛教失去了這個與信解行地菩薩,這種「學長/學姊」互動的能力,所以在面對許多民俗神明、祖師,特別是從佛教信仰散播出去的神明時,會失去互動的基準。
佛教本位主義如何看待「民俗的三太子」與「佛經中的三太子」?
當你用「非常細膩地標準」去看待每一個神、佛的脈絡關係。最後就只會發現每一個事物之間完全是獨立存在、毫無相等可言。其實,佛法認為:當你分析萬物時,你會發現萬物之間只有各自的獨特性(自相)、而找不到真正的共通性或相等性(共相)。
【專訪】《最後的魔術家族》作者吳威邑:無論怎樣的人,都是神蹟的一部分
《最後的魔術家族》寫信仰的消失,當代人對己身存在的懷疑,出入史實與幻想,使它難定於一尊;既是奇幻,也是歷史小說,有絢麗的魔法戰鬥,也有棘手的社會議題。然而它們的共通點是,都在故事裡,都成為小說人物的血與肉。
小孩子才做選擇,姻緣、財富我全都要!滿足你各種心願的七家「專業廟宇」指南
台灣有超過1萬2000多間廟宇,萬事皆可求,全家一起拜,什麼都求,什麼都不奇怪。各位加油,過年前後人很多,請盡可能表現出您的誠心與需求,帶著親朋好友大家一起上。
嘉義富安宮祭祀日本巡查,森川清治郎成為台人敬拜的「義愛公」
臺灣西部沿岸地區有尊神明叫「義愛公」,這尊神明原先是一位日籍警官。本文將介紹日治時代臺灣發生的一樁悲劇與奇蹟,帶讀者認識臺灣的「文化景觀」義愛公。
角斯《寶島搜神》:動物神獸崇拜——豬八戒、貓妖廟、貓精竄殿
插畫家角斯精繪台灣神明,從地方傳說著手:如媽祖接炸彈、貓妖附乩建廟、牧童成仙、把碳洗白的小鬼、阻止原民出草的三太子、點龍眼醫虎喉……等故事。幫助你認識台灣神明的身世、最傳奇的故事,要接地氣,這些故事不可不讀!
庄腳歷史學:為什麼祭祀祖先的公廳,卻同時安置了神明?
不管如何,從我們家的歷史看來,家神具有可替代性,會隨家庭主事者的更迭而變化。晚來的神雖然可與舊神共存,但當新的家神晉升主位之後,舊神卻無法降轉為陪祀,就只能退位了。
崔舜華〈神在〉:如果世上有神,我對祂來說重要嗎?
對我來說,向神祈願是一條單線道,信眾僅被允許在道路末端竊竊觀望耳語。此路只容神意通行,等待神願發慈悲,施福予你。這是一場單方面的交易,成交與否,全取決於那隻握持神力的巨掌。我們只能期待自己渺小的心願在茫茫念海中被撈取,否則只能繼續等著也許某天運氣好轉。
【信仰碰撞徵稿】我問濟公師父:如果我去了教會,三太子還會保佑我嗎?
經過這個晚上,我相信人所景仰的神尊,都確實存在。不同的信仰,當為人身背後共同的助力,不應讓人膨脹自尊,自衿自傲,以為自己的信仰,就是自己走上神壇來鞭笞別人踏腳石。
馬世芳 X 蔡崇達 對談(下):身為砲灰的一代,我選擇奮力衝撞時代
我的寫作生涯上半場都是去刨他人內心的真相,當我需要看到自己內心時,我的方式是背過身仔細看,看自己內心到底哪裡痛,在最痛的點一刀剖下去。
父親死後,母親安排祂到宮廟為神明做「義工」
父親做海員的時候,每週要出兩三趟海,「這廟因此被他拜了幾千遍了,所以這裡的神明也疼他,收留他。」第一次去「探視」的路上,母親和我這麼說。
人們為何在神明面前發誓?王爺信仰、受難儀式與地獄司法體系
在中研院近代史研究所的康豹特聘研究員眼中,宗教並非迷信,而是「人們如何過日子」。無論是王爺(瘟神)信仰、受難儀式、神判儀式,宗教的存在,在於化解人們的悲情、處理社會問題。
為何宮廟特別強調「萬年香火」?解析民間信仰中的香火觀
香火觀是很抽象的觀念,牽涉到我們日常生活當中實際祭祀的行為表現,也會很具體地牽涉到一些祭祀相關的香、紙錢、香火袋、香擔、香爐、香燈等物質。